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工作模型、护送模型、相关模型从不同侧重点出发,为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提供了各自的理论基础.对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有必要多情境、多维度地综合考虑,以期整合、动态地揭示儿童社会关系认知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关于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①1)有利于指导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2)为临床诊断弱智儿童提供必要的鉴别工具;3)探讨儿童早期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对儿童所持有的一组比较固定的观念。它涉及很多方面,从对出生的神秘解释到儿童服饰的安排、游戏的选择等等。某一特定时期的儿童观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它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养育方式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习俗、礼仪。对于从事儿童学研究的人来说,了解中国古代儿童观的构成及其发生发展是很必要的。儿童不是抽象的存在,儿童  相似文献   

5.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 家庭中父母婚姻冲突影响着儿童发展。众多研究发现,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而且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发展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如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儿童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来实现, 且这一影响会因多种儿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有必要同时考察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究和整合多种作用机制, 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儿童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儿童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儿童和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研究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儿童并有效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儿童对公私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儿童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促进公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学有必要对不同年龄儿童理解公私关系,形成公有观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发展的研究。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皮亚杰(J.Piaget)曾经研究的课题(1932)。皮亚杰用假设道德  相似文献   

8.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相似文献   

9.
小学儿童谦虚的道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傅根跃  陈伟伟 《心理科学》2000,23(5):581-585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314名7、9、11岁儿童对谦虚故事的道德评价及其评价理由,试图以此初步揭示儿童谦虚观念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没有谦虚观念的儿童人数比例显著减少,9岁和11岁有谦虚观念的儿童比例显著高于7岁儿童,且11岁儿童出现了一种后谦虚观念--认为人做了好事就应该承认,没有必要谦虚.  相似文献   

10.
一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提问和回答问题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需要有句法、语义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交谈的规则。回答问题,特别是对特殊疑问句(特指问)的回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是怎样回答问题的,他们对各个疑问词的理解是否有先后次序,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必要的资料。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探索中国幼儿回答特殊疑问句的发展特点,通过儿童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各个疑问词的理解,并和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调查的对象为3岁、4岁、5岁、6岁和7岁儿童,共五个年龄组。3岁组绝大多数儿  相似文献   

11.
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技术进步绘图的难度越来越低,市场的发展也为书籍出版放低了门槛,市面上绘本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绘本质量严重参差不齐。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是儿童的另外一双眼睛,可以指导儿童去看去感知世界,因此好的绘本质量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有必要,从绘本的存在所依赖的两大主体——图与文出发,探讨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探寻提高绘本质量的途径。当代儿童绘本的设计需从儿童本位出发,文图并重的构建绘本场景,以此帮助儿童认知世界,发挥儿童绘本的应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它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与儿童认识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识字教学不但对于启蒙教育的幼儿、小学的儿童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及其它能力,使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3.
前言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交往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达到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传递力量,认识他人和自己,从而进一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儿童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也是实现儿童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期是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幼儿社会交往的特点和规律,对寻求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就所得到的资料,幼儿社会交往中的同伴交往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交往的认知方面,主要通过研究者提问幼儿回答研究他们对自己与同伴交往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友好交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学业责任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红兵  申继亮 《心理科学》1993,16(2):113-115
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业责任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过程、结果负责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学生主要的道德品质之一。60年代章志光等人研究发现学生责任态度的变化,对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影响。而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业责任感的发展,有必要探讨学业责任感发展的一般规律。皮亚杰指出:儿童对一个行为的责任态度由决定于行为后果转变为决定于行为动机,并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柯尔伯格进一步指出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前习俗道德、习俗道德和后习俗道德三个水平。1985年陈会昌研究指出7—16岁儿童责任观念的发展是由强制性水平、到半理解水平、再到原则水平。我们认为学业责任感与一般责任感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而且它包括对学业责任的理解认识、履行情况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学2~5年级儿童基于成功基础率的策略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8名小学2~5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BST实验任务,对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进行控制,探讨了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差异和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在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的情况下,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表现为2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3年级儿童,2、3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4、5年级儿童。(2)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发展存在阶段性,儿童在小学2~5年级内策略适应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渐进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为从小学2年级到4年级儿童的策略适应性呈现显著的、渐进的变化,4、5年级之间儿童策略适应性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申连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21,44(6):1383-1389
威廉·斯特恩是被历史遮蔽的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创建者,对儿童人格发展理论作出了原创性卓越贡献。他以批判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人文科学取向的儿童人格发展观,主要表现在整体论、过程论和情境论三个维面。他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多元统一的整合性发展,是主动、动力、辩证、独特和开放的过程性发展,是内在于生活世界的情境性发展。他的观点为奥尔波特和勒温、维果茨基、皮亚杰、彪勒及里格尔等人的儿童发展理论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城市规划师,都有意地将儿童等同于"小大人"看待,并巧妙地避开了儿童成长所需。于是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儿童问题纷至沓来,那些频频发生的儿童惨案以及处在暗影中的问题更像是无声的征讨。文章立足安康市实际情况,认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是必要的、长期的且迫切的,并以此展开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玩具产品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玩具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愈发开始注重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前提,充分结合儿童的感官体验、交互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帮助其认知事物、确立社会关系、启发智力、寄托情感。其中社会关系的确立,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以其为依据,并且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整理分析智能玩具对学龄前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论述智能玩具设计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在学龄前孩子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验验证短时距守恒性的存在,并考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距守恒性判断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本研究提出了衡量儿童短时距守恒性判断发展水平的参照指示。结果显示:(1)儿童在短时距时间守恒性判断上有年龄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连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儿童短时距守恒有三个发展水平,5-8岁为第一水平,9-10岁为第二水平,11-12岁为第三水平,各水平儿童使用的策略不同。(2)各组儿童所采用的认知策略随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进步,在时距守恒中各认知策略出现的顺序为:恒等性——同时性——互补性——逻辑性。(3)儿童时间守恒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要迟于、难于空间守恒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374名贵州农村地区小、中、大班年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采用适合农村儿童的图片命名测验以及家庭环境调查问卷,描述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家庭阅读活动、教育观念、家长评估及早期阅读教育)与学前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模式;(2)农村儿童处于较为不利的早期家庭环境,包括较低的父母教育水平、早期阅读教育起步较晚等;(3)在这些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活动与儿童口语词汇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可以相对独立地预测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