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众的精神享受和物质追求都得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家具设计也渐渐地个性化、多功能化、多样式化。模块组合家具作为一种适应现代设计和生产,适应现代生活和消费的家具模式,得到了丰富与发展。采用模块组合设计,可以自由地改变家具的功能和样式。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研究与归纳总结,改善模块组合家具的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存与死亡相对。生活、生死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生。人生的痛苦源于对生存的困惑、对死亡的无奈和心灵的失落。《金刚经》以缘起性空为理论基石,以性空幻有为认知方式,在破除“四相”和“四见”的基础上进而去除妄念、破除迷执,从而恢复清净本心,体认真如实相,到达心无所住的自由状态。而《金刚经》中体现的那种自觉、觉他的精神,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等更具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梦蕾 《美与时代》2023,(4):129-1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面临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新时代的大众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大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是一种心灵教育,需要帮助大众解放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水彩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水彩艺术在大众美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大众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拙"一词虽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灵巧、不巧之意,但是在文艺理论创作中不仅是一种创作原则,也是一种审美标准,更是一种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旨归。中国的诗书画和园林建筑中,都将"拙"发挥到了极致。"拙"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其中生命意蕴是其最凸显的美学意味和生命哲理。"拙"中体现着一种自然浑成、天人合一的生命率真美,也蕴含着拙中藏巧、超越本体的生命智慧美,更是一种极炫充实过后的生命自由美。对"拙"的生命意蕴进行发微,旨在为现代浮躁多欲的物质社会的人们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和生活哲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至今已近30年,无论是民族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是族别伦理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定时代精神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土壤,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文化是对其生存的物质生活的体现.从道德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精神文化则展现着一定的理想价值和意义追求.古往今来,在民族生活的大家庭中,我国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使得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也显现出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经,我们向大自然争取了生存的权利,向统治阶级要回了人身的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平等。然而,我们却没有解放自己的心灵,这种过程之所以如此艰难,因为禁锢我们心灵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走上街头,留心一下人们的表情,你会发现,不少人是充满愁苦与不乐。为什么我们不快乐?物质生活的富裕、活动方式的拓展不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平和与安宁,是我们束缚了自己的心灵!不是么?平时,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整天忙忙碌碌,繁杂的事物充斥着大脑,紧张、竞争和压抑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我们习惯于抱怨,习惯于唉声叹气。其实这只是一种逃避,有些东西你…  相似文献   

7.
一年四季每天清早,不管是天晴下雨,或者是酷暑严寒,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随着窗户的打开,室外清新的空气和丝丝阳光的来临,使室内的混浊气息荡然无存,也是一夜的沉闷和宁静得到又一次缓解,并把睡梦中的那份惆怅和失落彻底释放,从而把心灵的激情与感觉重新点燃.看见窗外新一轮初升的太阳,听着小鸟清脆的鸣叫,呼吸着新鲜而又甜淡的空气,生活的希望沸腾了满腔的热血.打开窗户,接通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一颗心又开始了紧张的运作,在一夜的休息和调整中,精力的再次给养,生命的再次充沛,希望的再次锻造,追求的再次跳动,使欲望的天空继续…  相似文献   

8.
人活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为生存而工作,要给公寓分期付款,要为子女上学攒钱,要为工作与各种各样或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相处。琐碎而又具体,日复一日,心灵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对生活感到沮丧、精疲力竭,使生活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心灵     
成熟的心灵是那种充满禅意的宁静和明畅的心灵,她追求花的美丽却不痴迷于美丽,她追求果的馨香却不刻意于馨香,她追求目标却不执著于目标,她追求成功却不受困于成功。当偏激的诗人从心灵深处发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时,旷达的禅者却在悠然地吟咏着“千江水映千江月,千江水月共圆缺”的诗句。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的程度,人的自由、全面、协调的发展及程度,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人民群众又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使自身不断获得解放的  相似文献   

11.
刘世阳 《天风》2006,(8):34-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然而,时下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离婚……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一个和谐、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家庭是人们所追求、羡慕的。基督徒是这个社会的良知,是这个时代的“光”和“盐”。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应当是充满爱、喜乐、和谐的家庭,荣耀、见证主名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我们心灵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衣食无忧的现代都市人企图走出日常喧嚣、获得心灵自由的审美实践活动,与我国文人传统中的人生艺术化命题有着看似相似的理想。然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没有给普罗大众的生活带来真正的诗意,它与传统的人生艺术化有本质的差别:绝大多数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热衷本质上是一种源于身份意识的媚俗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毫无崇高追求,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生艺术化仍具有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时,种种的困惑、苦闷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的压力以及绝望,也给社会带来弊端。莎士比亚说:“隐藏着的痛苦,像堵塞的炉堂,会把心灵烧成灰烬。”因此,现代心理咨询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咨询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倾诉内心痛苦的机会,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而且满足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需  相似文献   

14.
神仙的特点之一即是长生不死,人类追求生命自由的第一步即是超脱死亡,突破时间的限制,预谋死亡即预谋自由。汉魏外丹说在长生不死的基础上,增加了飞升成仙的追求,世界自此二分,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到达仙界。但仙界依然有秩序、有级别,此处则又落入不自由的境界。至唐宋内丹学的兴起,以"性命双修"为宗旨,以"与道合真"为最终目标,达到"无待"的绝对自由。从普通方术到外丹再到内丹,是对生命自由追求的上升过程。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内丹术是外丹术的延伸与升华。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汪伊举 《学海》2006,1(5):119-125
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化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与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与现代化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后,汲取了我国的儒、道思想,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禅宗。禅宗追求的是一份超出人世的有无、是非、得失,渴望抵达心灵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使得它在艺术上开拓了一种萧疏恬淡、空灵虚幻、凄凉优美的意境,这是一种纯粹的审美观念,从而使绘画作品中透露出"禅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的"自得"说,具有内蕴丰富美学意味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强调个体亲身体悟而得道的工夫论意义,一是以莹亮充实、生机畅达、自由宏阔、超越无累、欣乐坦适之心灵境界为学道之最高收获的境界论意义。反求诸己的个体内在直觉体验的自得工夫与审美的把握方式相通,而洒落怡悦、自由活泼的自得境界本身就是审美境界。"心"在自得心境生成中的本源性、能动性以及随事体认的特性,又彰显了自心不受外境拘牵而自由生发意义故能随处成美的创造力,并昭示了美感愉悦向人类整个实存生活全面覆盖的可能性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认为“知足者常乐”是指安于现状、容易满足;但是,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尤其在获得财富自由的征途,人们发现过去许多安贫乐道的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太迂,失去积极进取的意义。“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好!好就好在它饱含哲理,它囊括了所谓修养之道,却没有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20.
和合意义价值世界,可为善的价值世界。意义是人在社会践行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以语言为载体所传达的观念、情感和意愿,是关于生存世界内涵、属性、特征和原理以及人对其价值评价、价值取向的表征。和合意义世界的追求是对善的价值的追求。和合善的价值世界,大体上是依人生价值学、道德价值学、心灵价值学顺序展开的。和合是人文世界特有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其精神自由意境。和合之路不是自然之道,而是自由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