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爱买房     
原本没打算和老公调到同一个城市,由于工作和孩子实在让我头大,终究还是想了办法和老公调到了一起,起码两个人在一起,有什么事还能彼此换个手。老公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十几年,平时就住办公室,周末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因此没有在当地买房。我和孩子搬过来了,只好先租房住。想到人到中年还要过租  相似文献   

2.
弋杨 《中国宗教》2012,(9):78-80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有着2700年历史的城市。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历史悠久,所以,"2700年"不是打动我的理由。"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的出生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春天,我沦陷在一场婚外恋里,不能自拔。秋天的时候,我失恋了,这是必然的结局。他并没有说要和我分手,只是,他走了。在这个城市,他原本  相似文献   

4.
从张家港漫谈城市精神文明沙英近十多年来,我在报刊上看了不少关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材料,例如三明市、沙市等城市的成就,感到很兴奋。最近许多新闻媒介纷纷介绍张家港的成就,我看了更感到兴奋,也受到许多启发。张家港过去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城,被称为“江南的苏...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重点考察了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觉王山日泰寺、新胜古寺、奈良东大寺、高台寺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的是,日本在战后恢复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将古寺庙作为珍贵的活态历史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蜡烛     
亨利是个商人,人过中年,事业上却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因此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欺骗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对妻子说:“这个城市令我失望,我想离开这里,换个地方。”无论朋友们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亨利和妻子来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搬进了新居。  相似文献   

7.
加油!     
两年以前,我濒临崩溃的边缘。我恨透了光华绚丽的城市,本想着这里的钱好挣些,这里的人也有着和这座城市一样的亮点,可我却不停地面临失业,不止一次地被人误解,看作小偷。很多次,我觉得很难生活下去,但仍一次次地坚持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英国留学见闻与随想张训谋我是1996年9月底飞抵英国伦敦的。还未及卸去10个多小时飞行的劳顿,我就又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旅程。从伦敦乘坐快速列车,经过两个半小时抵达英国中部城市利兹。利兹是个新兴的金融业城市,全市及郊区人口70多万,在英国排名第四大城市...  相似文献   

9.
我住在城东,因为办事去城西。走在那条街道上,恍如置身陌生的城市。城市不大,何以产生这般感受。一想,已近十年没有走过这条街了。这本来是靠我一双脚就可以抵达的地方,从需要考虑,或者屈从于习惯,我竟然将城西的地理空间,排除在我的生活之外。单位、家庭、书店、菜市场、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考上大学曾经轰动了整个小山村。毕业后,留在了向往已久的城市。但是在城市我像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微薄的工资要付房租、要吃饭、要交女朋友,还要给正在读书的弟弟邮寄生活费。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族“,飞速上涨的房价、日渐苍老的父母、女友渴望家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1.
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在找中央音乐学院。我们知道大致的方位,但还是迷路了。当我们骑车穿过这个巨大的城市,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做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伦敦,我的一个印象是,这个城市到处是女王般高贵严肃又亲切和蔼的老人。也有许多老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坦荡磊落。他们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坦荡磊落?这个伟大的城市是他们建造的,是他们用青春为这城市的辉煌奠的基。随处可以证明他们曾经创造了这个城市,伦敦没有拆迁,所以92岁的设计师可以指着那座教堂的窗子说:这是我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所工作的基督教景灵堂也迎来了复堂40周年。于神学院毕业后,我在上海教会仅仅工作了13年,但我深深体会到上海城市变化的日新月异、上海民族宗教工作的稳中有序。上海市虹口区基督教会作为这座城市一个有机的部分,正在发挥她自身的优势,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国家、教会、家庭、个人,每个部分彼此交织、互相依赖、共同成长。俗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是  相似文献   

14.
用“十年磨一剑”这句诗来形容我在都市里打工的经历,是再恰当不过了。10年的风风雨雨中,我像辛勤的农民一样,在陌生的城市里种着自己的“责任田”,以打工仔的身份为这个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奉献着绵薄之力。一朝一夕皆甘苦,十载历程不寻常。打工,改变了我的生活,也丰富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我住在城东,因为办事去城西。走在那条街道上,恍如置身陌生的城市。城市不大,何以产生这般感受。一想,已近十年没有走过这条街了。这本来是靠我一双脚就可以抵达的地方,从需要考虑,或者屈从于习惯,我竟然将城西的地理空间,排除在我的生活之外。  相似文献   

16.
一位在内地城市工作的明友,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单位去南方一家报社打工。在那个南方大都市里,同那些众多没有巢居的倦鸟一样,他被那个城市称作“流浪记者”。春雨霏霏的四月,他给我来信了,他说:“我来南方,是让生命燃烧,把梦想照亮。”这句话让我怦然心动。而今我窝居这三峡边的小城,过着一种宁静有序的悠闲生活。我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心灵的绿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随着共享单车等出行模式的兴起,公共自行车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也成了人们网上议论的热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几年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经历。那年我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旅游,该城市河网交错,河道纵横,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初来阿姆斯特丹我就发现这座城市遍布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骑车的人不分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18.
一到骆加城的公司去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他的大名——最年轻的城市资本家,谈笑有风度,这个城市的十大杰出青年,在电视上报纸上频繁露面。大学毕业和他的公司签约,大半为了留在这个海滨城市,小半为了他,他的创业精神和事迹着实让人感觉到震撼,一个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家的感觉     
赵娜 《思维与智慧》2006,(12):42-42
我现在是避着男朋友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和男朋友相识于网络,虽然当时天各一方,但万水千山并没能阻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为对方跳跃欢呼。两年后,我终于以选择去他所在的城市找工作而结束了那种牛郎盼织女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捕风者     
正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过隙变扁,穿孔变尖,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