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未 《天风》2016,(10):32-34
正母亲节那天,某地教会主日崇拜,崇拜程序正在进行,主礼人说:现在我们请本堂圣诗班向主献唱。圣诗班上台,诗班读词人说:我们献唱一首祝福母亲的歌。唱毕,全体诗班成员齐喊:"我们诗班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台下掌声雷动,不少人潸然泪下。因为这首歌唱到母亲养育儿女含辛茹苦日夜操劳,台下有些母亲想到自己一生的不容易,也就不能自禁了。等大家擦干泪,情绪平静下来,崇拜继续进行。主礼人说,  相似文献   

2.
团契生活     
《天风》2010,(3):34-34
石嘴山市基督教两会举行圣诗班联欢会,汕头市基督教两会第一圣歌团赴苏州教会献唱,  相似文献   

3.
书刊推介     
《天风》2013,(5):69-69
<正>《圣歌选集》(第九辑)定价:15元《圣歌选集》是1986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创办的圣乐刊物,主要是供各地教会诗班在崇拜、聚会和特别节目中献唱使用。从1999年的第五辑起,改由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编辑,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本书是第九辑,共有13首圣诗,大多为中国基督徒所创作。  相似文献   

4.
主内团契     
《天风》2012,(7):60-60
开封市基督教圣乐团参访济源教会 河南省开封市基督教两会圣乐团一行46人,在郑春时牧师的带队下,于2012年6月1日,参访了河南省济源市教会。济源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韩小娥长老热情接待了圣乐团并进行了座谈。之后,开封基督教圣乐团献上一场以“爱的团聚”为主题的“音乐会”,济源教会的弟兄姊妹也献唱圣诗回应并欢迎圣乐团。  相似文献   

5.
谭静芝 《天风》2012,(2):40-41
一般的信徒关心崇拜是出于一颗敬虔的心,到教堂做礼拜是表示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教会的领袖大多关心安排崇拜各环节由谁负责担任,只要“负责人”各就其位——诗班、指挥、领唱、司琴都有了,那么崇拜与音乐就会顺畅自然地发生了!教会诗班可能关心献唱的水平、参加崇拜的信徒是否爱听;司琴关心诗歌有否弹错;指挥可能关心诗班在献诗时表达是否充分反映排练时的修正结果,或信徒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等。  相似文献   

6.
焦霞 《天风》2012,(7):34-35
又是一年圣三一主日(Trinity Sunday),也是感恩主日(Gratitude Sunday)。当诗班献唱感谢圣诗的时候,我的心智在那一刻恍惚了。感谢什么呢?每一天,活着就是感谢。没有经历过和死亡面对面那一刻的人,对于这句话可能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一旦经历过,便知道所有看似平凡到乏味的日子有多么珍贵。2005年,是我来波士顿的第一年。那年冬天格外的冷,路边的雪一直堆到齐腰深。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玉解 《天风》2014,(8):20-22
在今日教会中,圣乐侍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或城镇中的大多数教会都有诗班,有些教会还有不止一个唱诗班.在诗班中,诗班指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陈康博士的话说,诗班指挥起到的是教会音乐家、领袖、教师和圣乐行政人员的作用.但各地教会情况不同,诗班指挥角色不能被无限放大,从宏观角度而言,诗班是教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隶属于教会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杜现志 《天风》2012,(2):26-27
当你走进洛阳的宜阳地区,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群众对宜阳基督教会老年圣诗班(原称老年民乐队)的赞誉声。甚至临近县区的洛阳市郊的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洛宁县、渑池县、陕县等部分乡村都能听到群众对宜阳教会老年圣诗班的热情赞扬。  相似文献   

10.
万菊来 《天风》2006,(8):24
2006年2月13日,新春伊始,乍暖还寒,由东乡县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全县教会诗歌班汇演在东乡县基督教耶稣堂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筛选,全县教会共有14个队诗歌班参加了这次唱赞美诗角逐。此次活动经过几年的酝酿之后,几经艰难,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报名的踊跃、参赛的规模、演唱的阵营及各诗班的倾情投入的情况来看,这次活动无疑  相似文献   

11.
徐牧 《天风》1994,(8):35-36
圣诗是教会圣工中不可缺少的,她是圣殿中赞美的声环。凡属重大的圣礼、节日、礼拜及平素的聚会,都要赞美属灵的恩典,都要赞美阿爸父神,因此不论城市乡村大小教堂,有条件的,都可建立圣诗班。  相似文献   

12.
圣乐侍奉     
李建平 《天风》2007,(2):32-34
在基督教漫长的传福音过程中,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唱诗班的献唱更是在圣乐侍奉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因此,诗班的献唱能否唱出我们对上帝的崇拜,能否“口唱心和”,能否体现上帝的旨意,又能否唱出所有会众对上帝的敬拜和赞美,恐怕只靠一颗虔诚的心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作为一名用音乐侍奉的诗班成员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能力,以及怎样具备这些能力。合唱不同于独唱,合唱需要诗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达到一种共识——即合作。那么合作什么?怎样合作?我国合唱艺术泰斗马革顺教授在他的“合唱学”一书中指出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8,(12)
“华人圣乐作曲家作品演唱会”于11月1日在台北怀恩堂举行。演唱会邀请了10队诗班演唱11位华人作曲家圣乐作品,如:台北怀恩堂诗班演唱马革顺的《欢呼歌颂》、陈泽民的《称颂耶和华》,台北灵粮堂诗班演唱黄安伦谱曲的《诗篇第150篇》等。考虑到一般教会唱的圣乐以国外作品较多,忽略了华人也有很多圣乐作品,台湾圣乐促进会特意组织此次演唱会,鼓励大家在主日崇拜时选唱华人创  相似文献   

14.
马家雄  陶光琴 《天风》1996,(12):38-38
1995年《天风》第10期发表了“圣诗之乡”一文,热情地赞扬了我们苗族教会“用圣诗统帅生活”的典型事迹,我们作为酷爱圣诗的青年信徒,从中分享了很大的快慰。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外地教会向我们来信来函,购买我们的录音磁带,也有不远千里来我处参观圣诗表演的。当年《天风》第12期还发表了上海潦水同道的文章,在热情赞扬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5.
徐腾欣 《天风》2018,(3):32-33
诗班是教会礼仪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是教会自古以来神圣传统的一个优秀的团契,也是人类音乐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个华丽篇章。在很多属灵的、关于诗班的书中,已经对诗班的教会、属性、功能有了详尽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就诗班建立的三种基础与准备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林玉解 《天风》2013,(9):34-35
圣诗在我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圣诗具有怎样的功能?学习圣诗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一、圣诗具有怎样的功能? 香港《圣诗人》一书曾如此阐释圣诗:“圣诗是教会的宝贵财产。圣诗阐明信仰、唤醒灵魂、滋润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的中国教会,信徒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信徒对于教会诗歌的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更多有神学内涵、适合当代人吟唱的诗歌;因此,不断有新的赞美诗歌涌现,很多带有流行元素的赞美诗歌被引入教会。而传统圣诗因其曲调和诗词的难度反而被许多教会所忽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诗歌?本文尝试就中国圣诗的来源、传承与开拓作简要分析,试图探索以圣诗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专题讨论”栏目,我们刊登一组有关唱诗班的交流文章。唱诗班是教会敬拜赞美救主的重要事工,同时,诗班对复兴教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诗班本身就是教会中一个独特的团契,组织好诗班意义重大。这里发表一些经验谈,想必对各地教会事工有借鉴作用。下期“专题讨论”将就唱诗班建设刊登几篇议论文章。愿主的教会在赞美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8,(23):48-50
贵阳教会与南宁教会首次联合举行圣乐文化交流晚会2008年9月20日晚7时,贵阳教会与南宁市教会唱诗班、芥菜种诗班、灵感乐队以及瞽目诗班,共同举办一场以"促交流、构和谐"为主题的圣乐文化交流晚会。这是贵阳市基督教会为了响应十七大关于繁荣文化的号召,丰富教会信徒的信仰文化生活,提高信徒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进  相似文献   

20.
罗黎光 《天风》2022,(6):11-12
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说的.在《赞美诗(新编)》的序言部分,"圣诗中国化"一栏说:"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中有些前辈如赵紫宸……就在教会圣诗、圣乐中国化方面做过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近年以来,中国信徒创作圣诗词曲的越来越多了.从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为止,我们收到各地信徒的来稿已达423批,共计2256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的序言中也说道:"共收到稿件2301件……共有赞美诗200首,其中61首是中国同工、同道的创作."所以,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要有中国信徒创作的圣诗.中国圣诗的曲调、走向、节奏等,要有中国民族音乐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