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儒家经济伦理与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指出重提儒家经济伦理这一概念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儒家经济伦理成立的可能性,并指出思考这一问题先须具备开放的态度,同时基于对经济伦理的理解,可以说明儒家具有发展出经济伦理理论的潜力。而发展儒家经济伦理,不仅可以推进中国自身的经济伦理研究,可以更有效地解释中国的经济实践,并为解决当代的经济伦理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的命运有赖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合理化的与个人合德化的发展与实现。儒家与儒学既提供了一套经济伦理的价值,又提供了一套社会伦理的基石,不但有平衡经济与伦理的作用,也有促进经济导向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和谐发展的力量,更能带动人之为人的品质上的提升。儒家与儒学在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文化伦理上的发展,正是21世纪的人类所急迫需要的。因此,儒家与儒学的使命,是防止人类经济全球化的逆向发展和促进其正向发展。作为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儒家文化的代表者,无论是第一义或第二义的儒商,都将在21世纪发挥巨大的经济推动、社会演进与文化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的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是有欠缺的,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的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错位与类比的错位.这些理解上的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的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赵昆 《道德与文明》2019,(2):128-133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但目前学界对其进行的界定与分析往往限于现象描述,而没有凸显其伦理实质。伦理视阈下,"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种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经济分析和解释的范围与对象,以及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市场价值观扩张至人类社会所有行为和领域的理论趋势和现象。"经济学帝国主义"从表面上看,是指经济学研究领域和范围的扩张、经济分析和解释的对象扩大,但其伦理实质却是"唯经济论"和市场价值观泛滥的"泛经济主义"。应该警惕将精神和伦理层面的东西纳入经济分析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混乱。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人性论”的哲学家,“性善”学说是他以“仁”为中心的全部社会伦理观点的理论基础。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有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长期以来,不少人因为孟子具有反对封建改革的政治立场,而对他的理论全盘否定,这里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他的阶级立场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子与柏拉图是同时代思想家,都对中西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他们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财富观上,孟子和柏拉图都强调物质财富的基础地位,反对贫富两极分化,主张追求财富必须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反对贪图物质享受。至于是否应该富民、是否适度满足统治者的欲望、是否应该救助穷人等,二者存在不同看法。孟子与柏拉图在财富理论中,都强调伦理因素,二者都属于伦理财富观。  相似文献   

8.
经济伦理的非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同属于"伦理"门下的其他伦理的引导、冲击或诱变。其具体表现是:引发宗教伦理的变化;对政治伦理的建构产生基础性的推进作用;对社会伦理变迁的诱致作用。深刻认识经济伦理的非经济功能,将会获得如下启示:要认识和肯定经济伦理的非经济功能;要顺应和契合经济伦理的非经济功能;要不断完善经济伦理所植根的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利用优良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引领和束导经济伦理发挥正确的非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古兰经》和"圣训"中的有关内容为依据,从经济、伦理、宗教三者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以现代化理论为依据,分析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其目的在于从经济伦理的视角,探寻阿拉伯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受挫的原因;寻求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本文认为,在现代化的经济背景下,伊斯兰经济伦理必须经过现代性的改革,才能再次为阿拉伯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略论伦理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不再坚持传统的伦理与经济的二分法的观点,不把伦理看作只是对经济存在一种能动的反作用。试图从一个新的伦理经济的视角研究,伦理经济把伦理本身看作是渗透在经济之中的一种经济因素,经济本身内涵着伦理价值。伦理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互为一体。因为问题过于宏大和复杂,无法进行全面研究,只从伦理道德作为伦理精神和作为资本如何与经济因素融合这样二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从儒家经典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伦理形态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美德伦理(Virtue Ethics)和规则伦理(Normative Ethics)的"德行伦理"。它涵蕴着内外两个向度:就内在向度而言,是"在心为德",强调行为者的道德心理是"德"之实现的内在根据,并赋予人之为人的目的性价值,这在后儒对孟子的承续与发展中呈现出丰富的图景;就外在向度而言,是"施之为行",即同时强调行为规则在"德"之实现中的价值。基于此内外统一的理论进路,儒家德行伦理虽然兼及了"Virtue Ethics"或"Normative Ethics"的意涵,却不宜直接将其纳入二者的分析框架,而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伦理形态而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德行伦理"作为一种"会通型"伦理形态的地方性资源,应积极参与创建新时代条件下的全球伦理,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伦理形态现代建构的方向所指。"现代性转化"与"开放性吸收"始终是这个过程不可省略的方法和立场。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技术的生命伦理论域中,基于"人对技术的控制"并着眼于"人"的环节而设想的生命技术伦理是荒谬的.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之为"展现"的论题,切近于思及普遍的人之"命运".由于现代技术将自己的座架化统治建立为"一切存在者之真理的命运",它便在一种极度危险的生存境遇中开放出与人类文明生死攸关的生命伦理空间.对当代思想而言,关注现代技术展现的生命伦理之维,乃是进入时代之自我意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与环境(生态)伦理的分野,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更表现在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有涉伦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关伦理立场的根本理念问题,即发展终极目标和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二是对应伦理规范的基本方法或原则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分析中"效用"的加总和贴现.  相似文献   

14.
赵健全 《学海》2001,(5):167-170
"全球伦理"问题是近年全球化讨论中的一个理论热点,是应用伦理学发展的一个亮点.基于"可能性"的讨论是一个必要的理论逻辑起点,但各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方法和视角.但大多数都未能从伦理与道德相区别的意义上加以思考和立论,使之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把握中概念含混,意义不明.本文从伦理与道德的区别入手,认为"全球伦理"与"全球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此提出应从"伦理可能"和"道德可能"的区分上来把握"全球道德/伦理"问题,以期使这一问题获得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何建华 《现代哲学》2006,46(1):37-44
经济与伦理都以利益为共同基础与最终指向,二者都有规则的含义,都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原则。但这并不否定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经济与伦理的冲突是由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实践方式的分化所引起的,是以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工为前提的。构建经济学的伦理维度,旨在用人类整体理性方式来反思经济活动及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伦理辩护,奠定经济发展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谋求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的深层沟通与对话,2012年6月9日至10日全国第二届"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对话.与会学者围绕"生态危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现了我国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与会专家学者们强烈的学术使命与严谨的职业风范.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本体论"思维的支配下,人们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与环境如何才能和谐发展的问题。我们需要破除抽象的经济-伦理-环境观,以伦理的智慧、生态的思维,在共生互动的生态实体中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并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6)
西方现有的伦理型领导力理论使得组织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但是其规范性伦理和工具性伦理的思路并不能真正解决组织中的伦理问题和心理问题。西方主流文化所理解的个体,总是要使自己独立于他人,外在的一切关系,不论是他人,还是自然、社会,都是异于"自我"的他者,这很可能会造成内在道德感的缺失和归属感、认同感的匮乏,而儒家的自我是一种关系中的自我,在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交往中才得以体认和发展。儒家自我观中有关"反求诸己""修己安人""己立立人"等思考,或许可以成为伦理型领导中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构造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龚天平 《伦理学研究》2012,(2):90-94,133
经济伦理的实现机制是把经济伦理理论与经济伦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中介,是经济伦理走向实践的通道.这是目前经济伦理研究中最需要关注也最需要取得突破的问题,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应有取向.研究和建构经济伦理实现机制,是经济伦理理论现实化的深沉呼唤,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企业落实经济伦理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践行经济伦理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之间的论辩,是记载告子思想的主要素材。在孟学史的传统解释中,孟告之辩的主题是人性论,孟子通过对告子的批判,捍卫了其"仁义内在"的性善论主张。然而在《荀子》和近年出土文献中可以发现,"善"的含义并不限于孟子式的道德心理意向。通过对孟告之辩的分析可以发现,告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义外",在人性中并没有生来具备规范性的伦理原则。告子的义外说导向"学礼"的修养工夫,在儒家传统中接近荀子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