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岳介先 《美与时代》2003,36(10):4-6
虽然黑格尔没有关于美育的专著,但在《美学》中通过对艺术美的系统探讨,显示出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吸引和感化,达到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艺术和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艺术是人们在精神上一个实现了的美的世界。人在美的创造和感受中自由地观照自身,进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审美化。  相似文献   

2.
艺术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我们研究艺术的起源、探索人类审美活动、赏析艺术的风格特点、了解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那就是艺术美学,艺术美学对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艺术的范畴多种多样,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符合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学习艺术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对于书法的讨论从古至今仍未停歇。  相似文献   

3.
徐大威的美学专著《中国审美形态的识别性问题研究》于2017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中国审美形态研究的新成果有以下三点创获:首先,该书以审美形态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美学史应该如何书写的问题;其次,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作为中国审美形态在思维方式上识别的"灵性直观"的新思想、新概念,并以此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再次,该书提炼并确定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形态如"道""气""兴""神""意境""境界"等。该成果对于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摆脱西方审美形态和西方美学的制约,进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学对象的定义,美学的方法和任务,“审美”本质的定义,这是現代美学的“关鍵性”問題之一。Л.H.斯托洛維奇的这本新著就是研究这些問題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展了他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提出的論点。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斯托洛維奇提出了并且从理論上探討了現实的对象和現象的“审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物化过程,它把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凝结在人造的环境中,成为文明的外化。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技术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统一,而技术美在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中,更直接地关系到美的本质。 技术美学研究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中的美,它把美学的研究从以艺术为中心,转向了现实生活,探求“人——环境”之间更为普遍的审美关系。它不仅从艺术与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寻求美的规律,而且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即物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6.
<正>艺术美学是从"艺术世界"中凝练和升华出来的源初美学形态。当代艺术美学应以开放的视域,将自然、生活重新纳入人类艺术活动的范畴中来考量,以审美直观和解释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学系统。宗白华和海德格尔等是现代艺术美学理论阐释的重要实践者。当代视域下重提艺术美学的意义在于:既可恢复美学研究的艺术维度,又与思辨美学形成一种互补,共同致力于世界美学的普世性建构。艺术美学与哲学美学、生活美学(环境美学)一起形成当代美学研究的三维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美问题,他论述了社会制度美、生活美、人格美与中华民族的性格美问题;关于自然美问题,他论述了绿化、大地园林化、生态平衡、城市布局问题;关于艺术美问题,他论述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艺术美的多样性、艺术美的创造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的创造应该参考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他还论述了美的发展规律问题,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和郑州大学三家成立了美学研究所,我时任郑大美学研究所所长,倡导以人类文明新范式与发展总趋向为主脑,对当代美学进行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先后出版了独著或主编的《美学大观》《艺术美》《影视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等论著,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的高度评价,其中《美学大观》、《中国当代美学》荣获全国“金钥匙”‘光明杯”等奖项.早在1986年,我考虑到传播对美学研究的重要性,经国家批准,创办了审美文化月刊《美与当代人》杂志,后易名《美与时代》.  相似文献   

9.
王霞  朱昕 《美与时代》2004,(7):9-10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需求日益增强.艺术美是审美教育研究的对象之一,对艺术美的探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既为欣赏者提供了审美的精神享受,又丰富了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它作为人们的一个审美对象而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离不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探讨,对于艺术美不仅要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去认识,而且还须得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内在结构和人的主观情感与想像之中,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把握,从中领悟到艺术美的创造规律,培养与增强人的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西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大家都致力于美学原理的研究。而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美学热之后,美学研究稍显降温。但仍有一部分学者专力于美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并不时有新著问世。柯汉琳新著的《美学原理》,就是他本人30多年美学教学研究的结晶。从内容上来看,柯汉琳的《美学原理》首先是一本关涉美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其次才是一本面向高校中文系本科生的教材。作为美学专著,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有超越前人的地方;而作为一本教材,在启迪后学上,也有扎实的内容。另外,柯汉琳的《美学原理》还是一本充满思想情怀的论著。在柯汉琳看来,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更多表现为一种审美价值学。  相似文献   

11.
《怪诞的本来面目》是刘法民教授最近出版的一部研究专著。书中刘教授梳理了中西怪诞理论史,区分了怪诞的日常义与美学义,从构成成分、构成方式和接受反应三个层面界定怪诞内涵。强调恐怖与好笑共处一体,对怪诞反常化创造方法的归纳,对怪诞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的探讨,怪诞美感效应和实用价值的拓展性研究,大量艺术作品的精彩分析,对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中怪诞泛化倾向的纠正,300项西方怪诞学术著作索引,等等,无不显示出刘法民教授《怪诞的本来面目》一书不仅丰富了中国怪诞美学研究,而且起到了深化、推进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美学观以及分析美学受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影响,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把自然美置于美学之外。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之中,"审美静观"成为审美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学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些原则在阐释当代美学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一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单一场域,将美学置于更广阔的场域之中;二是要力图突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束缚,为自然美提供必要的哲学美学基础;三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静观特质,从而在实践层面为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儒家大美学观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美学是一种大美学观,大美学思想。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以孔孟仁学、《易》、《庸》哲学为思想基础、中和或和谐为审美规范、天人合一为理想境界,强调道德精神(仁)与艺术精神(乐)的融和统一,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与融艺术于人生,以人格美陶铸为中心,进而阐发社会美、艺术美及自然美的涵义,建构起大美学观的理论大厦。儒家大美学观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具体表征为主体独创性、包容涵摄性、精神延续性、传播辐射性等等品格或特征,与道、释美学思想互渗互补,构成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主流。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描述…  相似文献   

14.
高尔太的美学论文集《论美》,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收有1957年的《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以及1978年以来的《美是自由的象征》、《现代美学与自然科学》、《美与艺术的分类》、《美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国山水画探源》,等等,共12篇。《美论》一书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作者的前后一贯、自成体系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儒家学说的最高目标是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建构,其艺术审美精神是经过道德过滤、为道德服务的工具。其主要论据是:儒家经典著作里很少涉及美学和艺术;当儒家谈到艺术审美时总是强调其道德意义;儒家的审美理想"中和"本身是一个道德理想。但是基于《论语》《孟子》等儒家基本经典的精神,逐一审视这些论据,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终极目标其实不是道德责任,而是人生艺术的创造和欣赏的美学境界。在儒家的价值观中,道德或者是达到审美和艺术创造的一种方法,或者是作为这个最高目标的一部分而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青年学者高兰诺夫的《艺术中的内容和形式》是一部认真的作品,它有助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重要问题的研究。该书第一章《内容和形式是哲学范畴》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内容和形式的一般问题。第二章《现实的审美方面是艺术的源泉》物述了审美的本质、艺术的对象等问题。高兰诺夫认为,必须把艺术中的客体和对象区别开来。他根据充足地分析了作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的艺术形象的问题,研究了形式和内容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艺术?它为什么能成为所有社会都能接受的共同文化?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一门崭新的领域——神经美学,用于解释这个问题。神经美学研究目标是了解艺术创造、欣赏和审美的神经基础。神经美学研究将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与神经科学研究手段结合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神经美学研究必将为美学的发展做出革命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1983年的处女作《红高梁》到2018年的新作《影》,作为少数仍然活跃在一线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对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影像表达的极致化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也使得张艺谋的电影呈现出特殊的美学特征,在视觉图谱的建构上显得富有个性。作为张艺谋审美艺术表达的最新突破,《影》为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传递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是美学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曾经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就是艺术观,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基本上应该包括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70年代末期,我国美学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沉寂而重新活跃起来以后,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又受到了重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讨论情况,除上述形成于50、60年代的几种观点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以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