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朴老接触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但我与朴老的因缘却有多重。由于我是从事佛学研究的 ,朴老的名字当然早就耳熟 ,他老人家的文章、诗词、书法也是早就拜读过了的 ,但我第一次拜见朴老则是在文革结束以后。大概是七十年代末 ,为配合朴老出国访问 ,文物出版社接受了出版《房山云居寺石经》一书的任务。为了保证此书的质量 ,文物出版社要我帮助修改一下“前言”。为此当时文物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俞筱尧同志特意带我去朴老家拜见朴老 ,这是我第一次与朴老见面 ,作为后辈 ,心中甚是忐忑。然而见面后谈了一会儿 ,我的紧张不安就被朴老那亲切慈祥…  相似文献   

2.
余险峰 《法音》2000,(8):9-10
朴老走了,在平静地度过他93年人生岁月之后,安祥地走了。 在得到朴老西逝噩耗的日子里,我捧读十年前朴老赐给我的一幅遗墨,不禁思潮滚滚,热泪盈眶,朴老来间视察时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朴老的殷殷嘱托又一次在我的耳畔回响…… 虎伏龙翔据上游,鼓山雄秀甲南州。 重关透破家常事,一喝能教水改流。 明版经存南北藏,丹崖字刻宋元题。 护持须仗禅师力,佛日增辉万劫期。 大树参天绕大雄,造林千载赖僧功。 贪天竟有拦门盗,践踏舆情坏世风。 莫道低眉便可欺,深悲曲谅汝无知。 可知争利能危国,取义殉财要再思。 这四首绝…  相似文献   

3.
1991年初,朴老在上海视察工作期间,当时我在上海市宗教局负责佛道教处工作,局领导嘱我参与负责朴老在上海接待工作。由于连日的接待,我和朴老以及赵夫人已经很熟悉了。中旬的几天,朴老住华东医院2309室进行体检并作短期休息,一连三天的晚上,就由我和中国佛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轮流陪同。有幸同朴老相伴了几个极长见识的夜晚。每天都有机会与谈兴很高的朴老聊天。记得第一天,谈的是上海的佛教工作,我真是体会了什么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 话题是从龙华方丈室内一幅照片引起,那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当市委书记,一…  相似文献   

4.
我与安祥禅的缘份已非一日。本书首篇是一次演讲的记录稿,时间是1991年7月,而我亲耳听到的则是另一次,时间是1992年夏天,地点在长安街东端的国际大饭店,演讲人仍是德高望重的朴老。耕云先生以及参访团团长陈维沧先生就在林老身边聆听。在座还有几十人,其中便有我。朴老在演讲之中曾提到“一时千载,千载一时”的话头,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其后,耕云先生还访问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赠了《大藏经})一部。可惜当时我因有别的事而未能出席,失去了和耕云先生见面的一次机会。但我后来的机遇却远远超过了别人。承陈维沧先…  相似文献   

5.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朴老的遗书,我的思潮便随着朴老生死无惧的胸襟飘向无际的星空,朴老那慈祥安宁的面孔一次又一次地浮上脑海……  朴老走了,走在京城暑气渐近的那个下午,那日是小满。虽说人生无常。缘生缘灭,但我一直觉得象朴老这样的长者是应该永生的。老人走了,留下那么多未竟的遗愿,那么多宝贵的遗产,留存在世间的我们,只一味的“欲语泪先流”,似乎就不是一个正信佛子行为了,这样也有违朴老的谆谆诲勉。  在朴老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  相似文献   

6.
得悉赵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竟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朴老学富五车,德高望重,性温厚而慈样,人们都尊称他为赵朴老或朴老。我们老两口同他们夫…  相似文献   

7.
倪强 《法音》2007,(12):34-37
赵朴老逝世7年了。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对他格外思念。我原是巾国佛教协会负责教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兼教务部主任,朴老生前为做好佛教教务工作所作的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不时浮现在脑海。深感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朴老精神对做好教务工作、建设和谐佛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做为对朴老的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8.
景伟 《法音》2007,(12):38-39
今年是朴老的百年诞辰,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和朴老在一起的时光,有恍如昨日的感觉。朴老一颦一笑,蕴含着他不凡的人格魅力。我在朴老身边工作十年,这种机遇使我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图为广济寺朴老灵堂外景赵朴老是我父亲的恩师 ,朴老称我父亲为小郭 ,老人家常常叫我小小郭 ,正是由于这样好的因缘 ,我得以有机会走近朴老 ,有机会亲耳聆听这位慈祥长者的教诲。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赵爷爷、陈奶奶时 ,我还是个学龄前的儿童。也就是从那时起 ,我感到朴老与夫人对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关心帮助太多了。5月21日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晚7时正在吃饭的我突然从全国新闻联播的题要中听到一句朴老去世的消息 ,当时离电视较远的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于是我站到了电视机前 ,等后面的报道以便验证 ,不一会儿 ,电视新闻画面果…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2日清晨,当我从广播中听到赵朴老逝世的噩耗时,我以为听错了。因为一年多前,朴老曾在北京总医院接见过我们,当时朴老说话响亮,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后来,听说朴老还到香港去了一次,应邀参加庆祝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活动。回京后,因劳累过度病倒,一度病危,但在医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正逐日见好。想不到朴老会这么快地走了。  朴老是《辞海》的编委,先后参与《辞海》试行本至《辞海》(99年版)各个版本的佛教条目的组织和修订工作;朴老还为我社《唐诗鉴赏辞典》等鉴赏辞典系列题写了书名,并将他唯…  相似文献   

11.
朴老走了。对于93龄高寿,福慧双全。功德圆满的老人家来说,可谓欣然无憾。对尚未完全改变人才青黄不接状况的中国佛教而言,朴老这样不世出的关键性人物的西归,不能不说是巨大损失,使所有关心佛教的人们不能不长时间地悲悼。 我与朴老年龄相差近40岁,算不上老相识,但亦非无缘。早在中学时代,我就是他的读者、崇拜者。那时我酷爱新旧诗,憧憬当一个诗人,朴老的诗词,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佳作,每见发表于报端,我辄抄录,其中大多都可背诵。这位德高望重,集佛教领袖、国家领导、大居士、大诗人、大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长者…  相似文献   

12.
欣然·无憾     
5月21日下午 ,我在上海。一位江苏的朋友打电话给我 ,哽咽地说 :“朴老没有了!”这时刚过17点。两小时以后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布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京逝世”的消息。朴老走了!朴老没有了!半个多月以来 ,我在外地经常打电话回京 ,打听朴老在医院的情况。不论得到的消息令我宽慰还是不安 ,都是一种生的联系。正当我刚刚买好22日返京的机票回到家中 ,还不到五分钟就接到了“朴老没有了!”的信息。生的联系就此中断 ,一切关于他个人的消息都成为回忆。这是生死的界限 ,无法回避 ,无法超越。22日我回到北京 ,听到了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与赵朴老本不相识。初始是由于我曾在报刊上偶然读到他的一些诗词之作,及其传诵人口的一些自度曲。始获知其大名,并对其古文学修养之深,留有深刻之印象,但却长期未能有相见之机缘。一直到1988年之夏历五月,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成立,在北京召开大会。我被邀请以顾问之名义参加此会,并在会场上与主席台上诸位贵宾相见,其中一位就是赵朴老。当时因时间匆忙,我与朴老不过短短握手而己,我虽因为与朴老经因识面而感到欣喜,然而却并未敢期望能与朴老有更进一步之交往。孰意数日后,朴老竟使人持简至我在北京察院胡同之旧居相探访,并…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岛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看…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省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们陪同赵朴初先生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  相似文献   

16.
宗教界和熟悉赵朴初的人都惯于把他尊称为“朴老”。九十余岁高龄的朴老,几乎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朴老积极倡导人间佛教,引导佛教界爱国爱教,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报国家思,报众生思,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受到佛教界的拥护和爱戴。朴老常说一句话“盛世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豁达大度、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使我永远不能忘怀。时光花再,转瞬间,我来到国家宗教局工作已经十年了。而作为分管佛教工作的副局长,我与朴老的…  相似文献   

17.
绝望 ,是因为希望得太真切、太自信、太以为没问题。临到希望被突然击得粉碎 ,绝望的真空才令人窒息。5月21日18时 ,我正在杭州西子湖畔为一处佛教文化展示中心的建设与朋友们座谈 ,突然 ,手机响了 ,远远传来清晰而简短、沉痛的叙述 :朴老去世了 ,就在17时。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只有“朴老去世了”这五个字在耳边旋转。我知道 ,朴老自从去年香港归来 ,病重已近一年。前不久还听到正在逐步好转 ,我曾略感宽慰 ,期盼着他的身体再好一点 ,或许哪一天就能再去看望他。我想 ,该把由他总编的巨型经典纪念画册《中华佛教二千年》带去让他看…  相似文献   

18.
明月清风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主持寄语 赵朴老逝世转眼就是一年了,我们发表了上海吴梅居士为朴老遗偈谱的曲。这首偈子体现了佛教的生死观,也反映了朴老的胸襟。配上曲调吟唱起来既可缅怀朴老,也能使我们对这种精神有深一层的体会。明月清风@家振  相似文献   

19.
觉醒 《法音》2001,(6):33-34
星冷月寒,我国宗教界的一代伟人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的岁月,在无垠的宇宙中,虽然仅为一瞬间,但我却觉得这一年是那样的悠长。岁月无情,却没能抹去我们对朴老的深深怀念之情。6月2日,当载着朴老骨灰的舰艇将我们带到江海之交的吴淞口时,我的心绪实在无法平静──朴老的骨灰即将撒入汪洋浩瀚的大海之中。我的思绪在海面上飘荡:在此安息,朴老可以回眸他所深爱的母亲河长江,可以望见他生活、学习和工作了26年的浦江之畔,也可远眺他老人家时时牵挂的世界。我的耳际,萦绕着朴老的低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  相似文献   

20.
6月 1日上午10时许,一架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上。悬梯架好、舱门打开后,赵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双手捧着朴老的骨灰坛,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步走下飞机,朴老的秘书怀抱朴老遗像紧随其后。 载着朴老遗骨的车队,在开道车的引导下,很快来到上海著名的龙华古寺。法师们早已穿着整齐的袈裟列队迎候在寺内广场的两侧。部分佛教信众也早早地来到龙华古寺迎接朴老遗骨的到来。朴老夫人手捧骨灰坛穿过4座大殿,每座大殿与殿间的广场间都有僧装整齐的法师们列队相迎。朴老的灵堂设在方丈室正中的大厅内,灵堂布置得十分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