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巍 《福建宗教》2001,(4):44-45
有人曾作这样比喻:法国是一位骄傲美丽的女人,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而巴黎就是她的“玉颜”与“粉颈”。横穿巴黎而过的塞纳河,就像是挂在这“粉颈”的一串项链,河上的西岱岛就是这条项链顶端的玉坠,坐落在这里的巴黎圣母院,则是玉坠上一颗明亮的钻石。  相似文献   

2.
月览     
正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相信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一定能顺利修复、再现辉煌。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4,(4)
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访法期间.在接待单位的安排下,2月1日下午.净慧大师一行前往巴黎的主教府,会晤广法国大主教的最高领导人、巴黎红衣大主教吕斯蒂杰先生。陪*前往会晤的有《欧洲时报)什张晓贝副社长、法国潮州会馆曾海潮副会长、代表闭秘书长东辉先生和四位青年僧人。大主教与大师进行了45分钟的谈话,气氛非常友好融洽。谈话结束后,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下面是大师与大主教对话的要点。大主教:“您是第一次来法国吗”大师:“是的。”大主教:“你们看到巴黎、看到法国不会感到很惊奇吧?”大师:“对于法国的文明我们一直很敬…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受法国潮州会馆和巴黎《欧洲时报》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由副会长净慧大师任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任名誉团长、田东辉先生任秘书长,一行九人(其中有五位僧人)在法国巴黎举办“中国佛教文化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弘法讲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学其间,现将这次活动的经过提要纪实如下:一、缘起这次“中国佛教文化展”是由中国佛教协会、法国潮州会馆、《欧洲时报》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发起并举办的。《欧洲时报》是巴黎最大的一家华…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31日,哈尔滨市呼兰区天主教圣母圣心教堂广场上彩旗飘动,人声鼎沸。素有“东方的巴黎圣母院”之称的圣母圣心堂圣堂庆典仪式在庄严的礼炮声中开始。圣堂庆典由哈尔滨士课街教堂副本堂鲍广金神父主持。 呼兰天主教堂建于光绪34年(1908年),是东北三省现存的最大的一座法国双塔形罗马天主教堂,属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因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相似,而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教堂西侧有一个欧式二楼,是与教堂同时建筑的附属建筑,做为神父办公和休息之用。1945年教堂停止使用后,曾先后被多个单位占用,“文革”期间被毁严重。2003年5月13日,原呼兰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佛教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北临英吉利海峡,西濒大西洋,南面地中海。人口总数五千五百余万人(1985年统计),其中约90%信奉天主教,是个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佛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在法国流传的。在此之前,法国人多从志怪神奇小说中得知有“佛教”,但分不清“神”与“佛”的区别,许多人甚至不知“佛陀”是谁。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宗教;并认为佛教是“遁入空门”,是消极的,不应提倡。1929年中国高僧太虚大师到法国弘法,在他的敦促下,其法国女弟子康斯坦·龙兹贝丽小姐和当时法国的藏传佛教权威尼尔小姐(Miss Alexandra David Nell)于当年1月在巴黎建立了“佛教友谊会”,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此会成立以后,一直与锡兰(斯里兰卡)和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7.
“五一”期间,我爱妻突然提出要买一条金项链,语气是那么坚定不移。 “你不是有项链吗,怎么还要买?”我有些不解地问。 “这也叫项链?”妻动了肝火,随手把脖子上的项链扯了下来。 我为之一震,但慢慢地想起,这是一条假项  相似文献   

8.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昭昭然,界限分明。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绝对的事儿。而美中包含有丑,丑中涵纳着美,这倒似乎是事物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9.
1943年1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决定1944年在法国北部实施“霸王行动计划”。美、英任命美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开始着手制定登陆作战计划。最后,确定1944年6月5日在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登陆(由于气候的因素,最后实际登陆时间是6月6日)。  相似文献   

10.
为别人喝彩     
我在空闲时间喜欢看体育节目,曾经有这样一个镜头如今仍然时时闪现在眼前:那是在2001年8月22日,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我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了北京,但法国人仍然能够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那天,他们赢得了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为别人喝彩,  相似文献   

11.
为鸭子编号     
那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侍从在巴黎开了一家专卖鸭子的“银塔餐厅“。几百年过去了,餐厅还在卖鸭子,不过此时的鸭子已卖出了国际水平,成了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鸭子专卖店。  相似文献   

12.
刚果之行     
应瑞典行道会的邀请,我们中南神学院的两位同工于2002年初,到刚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参观访问。当我们在外办办签证时就被告知:承担刚果航线的只有法航可以飞行,但这条航线又经常因战乱而停航或改航。在巴黎机场转机过程中,我们又被告知布拉柴维尔情况紧急,随时可能发生战争,我们只得停留在巴黎,等待消息。可以说这是因祸得福,让我们有机会在巴黎观光,从巴黎圣母院到议会大楼,沿凡尔塞河踏入卢浮宫,对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惊叹!我们迈步在香榭里大道,凯旋门的圣火、巴黎的铁塔、到处耸立的哥特式建筑,交相辉…  相似文献   

13.
一、夫人的“的”不可少《扬子晚报》1987年4月26日在《西藏事务外国无权干涉,西德和法国有人借“人权问题”干预我内政》的标题下报道: 另据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夫人最近在巴黎会见了达赖喇嘛,表示支持达赖提出的关于派国际调查团去西藏,还表示将研究派团的可能性。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提出异议:“法国总统是密特朗,不是密特朗夫人!”他的批评是对的,新华社的电讯本该写: 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最近在巴黎会见了达赖喇嘛……以区别于:  相似文献   

14.
论道教美学的“至善-至美”观点潘显一古罗马神学美学家普洛丁(Plotinus,205-270)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各种事物——例如行动与事业,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它自己的形式。”①几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4,(2):12-12
2月27日,南京教区陆新平助理主教应南京金陵船厂和法国船东的邀请,参加船厂为法国、挪威两国建造的滚装船“波尔多城号”举行的船名命名仪式,并为船只行祝福礼(按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传统,一艘新船建成,就如一个孩子降生,要请神职为他祝福,并为他找一位代母)。为轮船举行这样隆重的祝福仪式,这在南京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在我国美学界颇为流行,这就是“科学美”。对这个美学新概念,不仅有专文、专著论述它,一般的美学和美有著作也往往列专章介绍它。乍一接触这个概念,我感到新奇,但是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心中不免生出一些疑惑。这些疑惑关涉对美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我愿说出我的疑惑,求教于大方之家。希望由此引起的讨论,能深化对美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关于科学美,须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美,另一种是被美学家移植到传统的美学体系中的科学美。我所质疑的是后者。先说说科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美。法国…  相似文献   

17.
唯有时间(绵延)真实──柏格森自我意识本体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哲学中,伯格森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这里的“特殊”,与其说是理论上的,倒不如说是社会影响层面上的。一次大战前后,他曾红极一时,每逢授课,社会名流蜂拥而至,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乃至美洲。但好景不长,二次大战后,从名声到学问都很快销声匿迹。即使在今天的欧洲和法国,人们对他的学问的关注也已是残烬之兴。这种盛极即衰的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如恰逢两次世界大战,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他理论本身的原因。有人说,他的某些见解和信条一直残留在存在主义哲学里。这等于是说,他的学说实际上只是由叔本华、尼采的“非理性”哲学到…  相似文献   

18.
一和十万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颗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  相似文献   

19.
波光粼粼的濠河被誉为南通“明珠项链”,在它的两岸,耸峙着鳞次栉比的楼厦、房舍。最近又有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古典建筑在濠河北岸兀立。这就是南通市习家井的南通市清  相似文献   

20.
蒋劲松 《法音》2000,(5):34-40
“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就是佛教传到了西方。”──英国历史学家阿尔诺德·汤因比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应用美学研究中心成员、神经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曾说过,“我们认为,对于亚洲哲学,尤其是对于佛教传统的再发现,乃是西方文化 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它的冲击将会与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对希腊思想 的再发现同等重要。我们哲学的现代历史对于印度思想一无所知,这是不 自然的,因为印度和希腊 不仅与我们共享印欧语 言遗产,还共享许多文化的和哲学的关怀。”[1] 在尼泊尔临近加德满都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