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古国,肇端虞夏。商周秦汉,继武发皇。此后三教并兴,人文彪炳。释教校练空有,儒门协和政教。道教远承巫咸,根植民间,宜此风土,适我民情,故能历经劫难,累世不替。上起朝廷,下及百姓,举凡大醮享祭典礼,婚丧宴集习俗,多受道教浸润。二泉映月,仙乐民情互通;太极拳术,养神练形并举。清静无为,民困缓解以复纾;南华逍遥,文采汪洋而恣肆。历代京师首善之区,通都万家之邑,远至名山大川,灵峰幽谷,多有宫观道院,错落其间。构建制作,其术多方。城市多壮丽,山野尚嵯峨。其壮丽者,甍接琼辉,栋飞虹彩,夺天工之巧,呈班输之…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3.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4.
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之密切程度,在世 界宗教史和医学史上极为罕见。过去中国民间有一种流行说法:“十道九医”,杏林中人也声言:“医道通仙道”。纵观道教发展流变的历程,历代兼通医术的道门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和中国医学这两个领域建功立业、彪柄史册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可谓代代有之。清代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特辟有“医术名流列传”,汇集自上古至明末历代知名医家1308人,其中道士出身和深受道教影响、崇尚道教的医家达129人之多。除大家所熟知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这三位著名道医外,还有…  相似文献   

5.
嵇康与文士道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嵇康与文士道教孙明君厘清中古诗人嵇康与道教之间的深层关系,不仅对于嵇康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于揭橥道教在魏晋时期的传承流变之史实,深入体认中国古代诗人——士人心态大有裨益。前此,对于嵇康与道教之关系,世之论者或避而不谈,讳莫如深;或仅限于指陈嵇康是一位道教徒。(参看《道教》第二卷,日人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1页;《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卿希泰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5页)本文认为:二者各有所失。前者失之于片面,后者失之于笼统。从现存文献…  相似文献   

6.
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许尚枢本文对渐江天台山道教历史作了完整勾勒,认为:天台山与早期道派的诞生有密切关系,金丹派南宗亦肇始于此;名人辈出,道教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天台山道教发展历史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作者指出:东汉六朝是其开山立派时期;随唐五代是全面繁...  相似文献   

7.
宋代道教管理机构考述唐代剑唐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管理机构确立与完善阶段,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及其职掌作如下考述,以窥封建政府对道教控制之一斑。一、政府道教管理部门宋继唐和后周之制,初以开封府尹兼功德使掌道官选授;以尚书省...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江油     
道教在江油肖定沛道教,在四川江油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这里便有修道求仙的活动。相传今江油市含增镇境内的乾元山、金光洞系太乙真人修炼之所,又是使哪吒莲花现身之处;今三合镇境内的翠屏山,为哪吒行宫遗址。这两处目前均为对外开放活动场所。今武都镇境内的城塘...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1995,(2):41-41
中国道教学院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于1990年5月,学院设在北京白云观内。她是我国道教史上第一所高等道教学府,其办学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根据国家宪法及道教教理教义进行教学。办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爱国爱教的、具有较高道...  相似文献   

10.
<正>大凡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都离不开“征文考献,观风问俗”的功夫,道教研究也不例外。道教是一个本土孕育产生的文献大教,文献整理是道教学术研究的基础。在现代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道教文献整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深耕细思。中国西南地区是道教的兴起和传播之地,对西南地区道教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并建设数据全面、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在推动建设道教研究“中国学派”;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道教之真精神─—卢国龙《中国重玄学》述评三十年代,陈寅烙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卷审查报告中指出:“今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明紫阳之学,宜其成系统而多新解,然新儒家之产生,关于道教之方面,如新安之学说,其听受影响甚深且远。自来述之者皆无...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的道教戒规、戒律的具体条款下都涉及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引导百姓珍视怜悯动物生命等与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可概括之为“戒杀护生”。“戒杀护生”是保护环境的神圣律令,是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的核心。“戒杀”是强制性的、被动的,力行“戒杀”也即保护了生命;“护生”是倡导性的,主动的,力行“护生”即避免了对环境的伤害。它们一体两面。道教对于违背“戒杀”的人类行为,有相应的惩治“措施”,但多以相信某神明力量的真实存在为前提;道教戒律与打猎相关条款极符合现代生态伦理之精神。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的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0年8月26日至28日在句容茅山隆重召开,来自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海外代表约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道教展望”。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会议情况概述如下; 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发展的前景 人类跨入新的世纪,文化必将有新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道教,也定会展示出新气象,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1、对道教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卿…  相似文献   

14.
论道教拟兆     
中国古代,对于“征兆”问题一向颇为重视。先民力图通过征兆预测来事之吉凶。开初主要是以自然物象为征兆;后来则对自然物象进行模拟或抽取,并以人工符号作为其代表。这种人工符号便具有拟兆意义。在道教典籍中,有关拟兆的资料颇多,但至今缺乏研究。本文从文学作品《鼓掌绝尘》所反映的道教文字拟兆──签诗入手,进而搜罗《道藏》中的大量拟兆,分析其原型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力图透过这一窗口,以窥视道教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道教试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敦煌遗书中有关敦煌道教的文书,评述了唐代敦煌道教活动情况。全文分敦煌道教文书分类、敦煌道教的活动和敦煌道教之特点三部分,指出它既带有唐代道教的普遍性,又具有地域方面的特殊性,进而能在敦煌这一佛教兴盛之地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教龙门派源流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龙门派源流考略王志忠语有“龙门、临济半天下”,全真教龙门派自清初以来传播之广与徒众之多,实属罕见,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地位和影响。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有关史料加以科学的甄别和分析,探讨了关于龙门派的派名由来、创派人以及形成和兴盛的过...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寒微”,“灼见情伪”、“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从而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明帝国。其所创之制度,所订之政策,以及个人之爱好崇尚等,常成为他的后代子孙明代诸帝的楷模。他对道教的态度、政策,就是这洋。尽管他在某些口谕中,抨击道教“神仙之术”“无验”,“切不可信”,“炼丹烧药之说,朕焉用此”,但在实际上却利用道教以神化其皇权;尊崇扶植道教,以加强对群众的思想统治;严格道教管理制度,使之更加符合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道教与民俗的关系,以斋醮、礼俗为例,提出了几点看法1、研究道教与民俗,不仅应对民俗建立起概念,而且必须对道教本身有正确的基本认识;2、还必须考虑道教在信仰民俗上的复杂性;3、道教作为文化现象,乃是其渗入民俗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