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当山道教有正史可考始于唐代,从贞观年间均州州守姚简第一个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来,武当山道教音乐伴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也度过了它一千三百多个春秋。武当山道教音乐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而兴起,却又总是伴随着武当山道教在历史上的兴衰和变革不断发生着演变。追溯它在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兴衰历史,我们从中发现它经历过有不同特征的三个时间,我们权且称这三个时期为正统期、蜕化期、新生期。正统期武当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宋、元以后全真龙门派最大的“十方  相似文献   

2.
<正>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在调研武当山宗教工作时指出,武当山道教界肩负着传承武当道教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当山要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进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交往基地“三个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武当山道教协会带领武当山道教界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三个基地”,推进武当山道教健康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3.
简讯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武当山1991年5月19日,中国人民治政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伟长,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韩文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道教胜地武当山。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向钱伟长副主席介绍了武当山道教的历史沿革及目前的状况。(杨泽善) 苏州道教音乐培训班正式开学苏州市道教协会为了加强苏州道教音乐的整理、抢救和继承工作,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并提高青年道士音乐乐理水平和演奏技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武当山和丹江口方志等文字资料,结合武当山现存的历史碑刻、道教宫观帐册等实物资料,考证阐释近、现代武当山道教宫观拥有田地的变化和田地租稞的征收情况。  相似文献   

5.
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道教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的王光德道长曾讲道:“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如何名副其实,提高她的知名度,是武当山道教协会长期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这番话不仅代表了武当山道教界的决心,也是这几年来他们实践这一决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全国大好形势鼓舞下,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武当山道协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狠抓了宫观维修、文物管理和服务设施的  相似文献   

6.
<正>11月9日至11日,"海峡两岸第二届武当文化论坛"在道教圣地湖北省武当山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十堰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道教  相似文献   

7.
由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武当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0月5日至9日在湖北省武当山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教内外的研究道教与道家文化的专家学者近50人,还有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的学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闵智亭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李养正教授,武当山道协会长王光德道长参加了会议。郧阳地区和丹江口市政府、政协、统战、宗教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莅会祝贺并听取了学者们的发言。会上,教内外学者共宣读学术论文近40篇,涉及道教历史、经典、宗派、养生、艺术及武当道教等诸方面内容,其中有不少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武汉音乐学院为《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的编辑,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于1986年至1987年3月四次上武当山及环山周围地区采集道教音乐。经整理,把武当山道教音乐写成《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公诸海内外,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开放出一朵独具风格的艳葩。武汉音乐学院在武当山采集道教音乐中,发现道教音乐有的古韵幽邃、庄雅浑厚,有的欢快明朗、活泼多变;既有宫观庄严肃穆气氛,又有民间地区特色。雅俗无间,兼融并蓄,韵腔、曲牌,丰富多彩。学院为了便于挖掘、整理、研究这一“瑰宝”,以史新民、周振锡副院长、王忠人、向思义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刘红同学五人组织成立了“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窒”。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武当山志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由于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笔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道教圣地武当山,有6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大殿,在一场大火之后化为灰烬;而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复真观里竟出现了一个由武当山文管所投资而将古建筑改建的三星级宾馆——“太子养生堂”。这两个事件在教内外、海内外均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海外道友致电中国道协,对数百年著名道观未能落实政策交由道教界管理,并遇此浩劫感到痛心和惋惜。本刊特转发此文,藉此表达我们道教界之心迹。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道教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不仅是湖北省、武当山道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国道教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并向长期以来重视和支持道教教育事业的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党政部门以及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巍巍武当山,滔滔汉江水。正是这山之精华,水之灵气,孕育了一代代一个个道教人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协常委、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就是众多人物中的一个。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出家道士成长为有一定道教造诣的道教人士,...  相似文献   

14.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16.
1月15日,武当山道教学院首期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和道教知识培训班正式开学,丹江口市政协主席武发胜,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田玉玲,郧阳师专党委书记喻斌,校长杨立志,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湖北省郧阳地区丹江口市武当山剑河,一农户从地里挖出一枚稀有的用端石篆刻的道教经主掌管的古印(见图1.2),印长6.2厘米,宽6.1厘米,厚4厘米,印文皆为阳文云篆。第一面印文为“道经师宝”;第二面印文为“雷霆都司”。其篆刻如铁划银勾,独特而富有变化。此印经有关研究人员初步鉴定为道教元代之印,而且这种使用“回文”的印,在武当山现存的元、明、清30多枚道教玉、石印中尚未得见。这枚珍稀古印的出土,为研究武当山道教  相似文献   

18.
面临即将失传的武当山道教音乐,经过有关部门的收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九月七日,参加全国第一次宗教音乐编辑工作会议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专程赴武当山对道教音乐进行考察,记者同与会者现场观看了武当道人们演奏的早、晚坛仪式音乐和其它曲调,并采访了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总编辑部副主任王民基,了解到武当山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全国宗教音乐收编工作中成效最高,为宗教音乐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吕骥欣然题词:“武当音乐美、清亮复悠扬。”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上半年,武汉市音乐学院到武当山整理道教音乐。后来,带此音乐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会议。演出后,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为使道教音乐后继有人,该院派出师资,与武当山道协、武汉市道协商定,在长春观内举办道教音乐短训班。共同委托武汉市道协派出一名副会长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20.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