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新闻     
颂宥 《天风》2023,(4):62-63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消息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23年3月3日,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直属圣三一堂与上海市基督教两会联合举行2023年妇女公祷日崇拜活动。今年公祷日的主题为“基督里的和好”,经文选自《歌罗西书》1章18节至20节,崇拜内容包括主题经文研习、中国基督徒妇女的见证分享及代祷事项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变迁的时代大背景,通过对河南省一个村庄基督教有所发展但仍处边缘、并且由于基督徒的原因村庄不同群体产生隔阂的现状之描述,初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基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并通过对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关系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督教只是村庄多元文化体系中无足轻重的一环,基督教在内地农村的社会功能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源地。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也是中国基督教最早正式成立的三自爱国组织。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50多年历程中的各个重要阶段,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始终带领着上海市爱国爱教的基督徒走在运动的最前列。50年的风雨历程既锻炼壮大了队伍,也让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市以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速度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瞩目。上海市的基督徒也以自己爱国爱教的行动得到了全世界基督徒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能否增加社会的普遍信任?本文利用2010年度的CGSS数据分析了基督教信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分析表明,与非基督徒一样,基督徒的人际信任也是建立在特定关系之上,呈现出一定的信任差序格局。与非基督徒相比,基督徒的普遍信任更低。回归分析表明基督教信仰对于普遍信任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督教信仰只是增加了基督徒的"教内信任",并没有提高基督徒对"教外人群"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5.
晓望 《天风》2005,(4):16-17
上海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3月11目,在上海国际礼拜堂举行上 海基督教世界妇女公祷日崇拜,来自全市教会超过500多位姊 妹参加了礼拜。 上海教会的姊妹们藉着赞美、祈祷、证道等一系列礼拜活动,表达 上海基督徒热爱世界和平、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心愿。同时,藉着礼拜 提醒广大基督徒继续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爱国爱教,信仰的生命在社会 中为主发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个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三个面向:基督徒的规模和格局、基督徒的人口及社会分层特征、基督徒的社会心态。分析显示,2010年基督徒占我国成年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1.9%至2.2%之间,相对应推算全国基督徒总规模为2568万至2936万人。基督教在我国汉族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与佛教徒相比,基督徒的活动更为绵密、组织化程度更高、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基督教在我国已经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在信徒特征上,基督徒的女性比例很高、年龄结构偏老、居住在农村的信徒相对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基督徒的个人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不仅低于无信仰群体,也在各宗教中排名最低或几乎最低。尽管如此,基督徒平均的信任度、公平感、幸福感、精神健康程度与无信仰群体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社会底层,基督徒的社会心态比无信仰群体更积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网上基督教传播的基本情况,发现境外一些基督教组织和个人几乎利用了互联网所能利用的所有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创建基督教门户网站、设立基督教社区论坛、开辟基督徒博客空间、利用基督徒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8.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学术文章将基督教的论述重点放在了其被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方面来展开,很容易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抵触情绪,但近30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随着基督教文明在中国的本土化,基督教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现实中不可排除个别基督徒存在有错误的行为,但基督教信仰群体中的关爱、精神依托、人性约束、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等等却对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基督徒网友,看了前面部分后,给我写了封信,说是不相信美国最初的几位总统都不是基督徒,因为他听说,美国以基督教立国,只有基督徒才能当总统。“美国以基督教立国“,是我们经常从基督徒那里听到的说法。这种说法不仅毫无根据,而且与历史事实不  相似文献   

11.
金徽 《天风》2003,(10):21-21
《天风》编辑部: 基督教、基督教会、基督徒都是将基督放在前面,显明我们是属基督的,基督是我们救主。在主内,基督是我们共同的姓,基督徒是我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汪琴 《世界宗教研究》2012,(4):131-141,192
宗教身份是指某宗教团体(派别)及其信徒在世俗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基督教传入罗马前,各宗教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态势。其时,拥有某宗教身份不会影响人们的法律地位。但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帝政初期,他教信仰者因憎恶基督徒而对其迫害。因基督教身份,基督徒或被剥夺市民身份降为外邦人;或被剥夺自由身份降为奴隶。此时,宗教身份是人格变更的因素。而当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时,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则成为完整人格的构成要素。凡信仰正统基督教则享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反之则具体权利能力受限,但不会导致身份的剥夺。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每个基督徒必备熟读的一本圣书,它是基督教至高无上的信仰准则和行动指南。圣经是基督徒生命的粮食,口渴者的活水源泉,是信徒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也是指引人们进入永生的道路,因此主耶稣告诫门徒“你们查考圣经,因  相似文献   

14.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划时代的宣言。 宣言的目标,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洋教面貌所引发的后果听决定的 在三自中“爱国”两字,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强烈的民族感与对新中国的社会责任感,使基督徒与人民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亦让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基督徒们,亲  相似文献   

15.
汤士文 《天风》2007,(18):30-32
祷告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曾经将祷告比喻为基督徒属灵的呼吸。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认为祷告是培养基督徒生活的主要的工具。中国基督教的先辈、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吴耀宗先生也说:"没有祷告,就没有属灵的生命,就没有基督教"。这些精辟的言论都足以说明祷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中国基督徒,在刚刚过完共和国五十岁生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迎来了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的五十岁生日。不言而喻,这就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五十周年。2000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又恰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五十周年。身处中国基督教的知天命之年,身为一个中国教会处境中成长起来的基督徒,没有理由不回顾已过的充满了风风雨雨的五十年,更没有理由不展望21世纪的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本文是笔者在学习有关三自爱国运动的文件时记下的一点笔记,稍加整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既包括由农村或  相似文献   

18.
成祖明 《金陵神学志》2000,(3):25-26,30
五十年风风雨雨后,世纪之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回顾过去.我们不能不感到欣慰,为她取得的成绩而自豪、骄傲。历史已经证明了三自道路是中国教会的正确选择,因为“三自”五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完全改变了对中国基督教的观感,人们不再认为“多了一个基督徒,少了一个中国人”,相反,人们从当年的敌视、排斥、攻击,转而给与了友善、接纳、称赞;基督徒的人数由过去西方传教士在华宣教一百年的不足七十万,仅五十年后,就达到了上千万;当然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今天,中国基督教正按着“三自”原则,走着一条荣神益人“得众民喜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20.
"文化基督徒"在欧洲原指信奉基督教并受洗入教,专一向文化界、知识界传播福音,注重高品位文化学养的一些基督徒。不意近来港台教会学者竟把中国大陆高校及社会科学界的基督教学者简称为"文化基督徒",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有些人竟至离开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