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皇阶下囚教会大分裂●晓明1309年至1377年间,罗马天主教教廷迁至阿维农(Avignon),受到法国控制。这段时间同传说中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时间几乎相等,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阿维农之囚”时期。之后又发生了“天主教会大分裂”。事情源于教皇与世俗君...  相似文献   

2.
枉费心机     
最近,罗马教廷背着中国天主教会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一事,清楚地表明,教廷以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会为起点的殖民主义政策的野心,毫无收敛之意。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天主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是每个独立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天主教爱国会及教务委员会常委会于6月19日在武汉举行了联席(扩大)会议。会上大家义愤填膺,争相发言,愤怒声讨罗马教廷粗暴干涉我国天主教会主权,非法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的可耻行径。同时严厉谴责了邓以明的变节行为。会上一致通过了愤怒声讨罗马教廷粗暴干涉我国天主教会的声明。此外,武汉市江岸、江汉、硚口、武昌、汉阳五个区的政协宗教小组以及湖北省的宜昌、襄凡、老河口、长阳等地神长、修道、教友也纷纷集会,揭露、批判罗马教廷的罪行。  相似文献   

4.
自公元1095年至1291年的200年间,罗马教皇勾结西欧封建地主、贵族和城市富商,发起了主要针对伊斯兰国家的十字军东征。通过对东方的掠夺,西欧的封建贵族、国王和天主教会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也与穆斯林世界、与原本同出一源的东正教世界结下了深深的历史积怨。 时至今日,在千年之交,现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公开对十字军东征表示忏悔,先后访问了十字军铁骑所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希腊、叙利亚等国;并踏上由东正教控制的东欧土地,访问了东正教徒占多数的罗马尼亚、乌克兰;据悉还将访问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其…  相似文献   

5.
二国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具有规模性、系统性和微观性的特征。早在 175 7年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红衣主教博克索多 (Boxadors)就曾发函号召研究托马斯主义。 18至 19世纪之交 ,意大利的皮亚琴察教会学院形成托马斯主义的研习中心。 182 4年达泽利奥 (D’Azeglio ,1793 -182 6)任罗马学院院长之职 ,开始推行托马斯主义的传授 ,曾对后来成为教皇利奥十三世的佩奇 (J .Pecci)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反对天主教会内部的现代派倾向 ,维护教皇“永无谬误”的思想原则 ,耶稣会在教廷支持下创办《天主教社会》杂志 ,以返回经院哲学…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李金华今天说,梵蒂冈如真有诚意与中国的天主教会恢复关系,就应该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金华回答外国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天主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的问题时说,中国的天主教会执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中国的宗教事务和宗教组织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梵蒂网应采取实际行动,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  相似文献   

7.
游梵蒂冈     
在罗马市西北角,容纳了世界上一个著名的特殊国家-梵蒂冈(Cittadel Vaticano)。 教廷是天主教会的最高的机构,梵蒂冈则是罗马教廷所在地。这个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梵蒂冈国土有限,但其影响却遍及地球,约有10亿多天主教信徒居住在世界各地。每当元旦或其它重要宗教节日时,世界各地的几十万、几百万教徒来此顶礼膜拜。 梵蒂冈以圣彼得(P.Z.O.S.Pietro)广场为中心,正中是圣彼得堡大教堂,左面是规模宏大的旅馆,右面是梵蒂冈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圣彼得是耶稣的第一…  相似文献   

8.
西方殖民主义者,从早期的葡萄牙国,到继之而起的法国,都曾把天主教作为征服和入侵我国的工具。为了控制中国天主教会,它们之间进行过激烈的争夺。而那自命为“超政治”、“超国家”的罗马教廷,却与这些殖民主义者互相勾结,密切配合,把中国教会的主权当作“专利”,相继出卖和转让。在殖民主义者的争夺和罗马教廷的出卖、转让过程中,曾挑起了无数次的争端,使中国教会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发生在中国清朝康熙年间的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意大利从恩霖意大利是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总人口54,244,935,近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罗马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境内有独立的政体梵蒂冈,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驻地。所以,罗马又是天主教的行政和精神首都。因此,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罗马教廷,为了配合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与“和平战略”,正在举行着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它所以叫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是因为在1870年曾经举行过一次梵蒂冈公会议。那次公会议曾在庇护九世的胁迫下,制定了“教皇首席”与“教皇不能错”的信条,企图对抗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破坏新兴的工人运动,维护教皇的封建统治。现将第一届梵蒂冈公会议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聚集各国优秀科学家 不管是否无神论者,不管是否基督教徒,这些院士每隔两年聚会一周。这间接地证明教廷在世界上的威望。这些院士没有报酬,他们来罗马住普通饭店,梵蒂冈只为他们买旅游机票。然而,他们有权享受荣誉。人们无疑体会不到他们在受到教皇接见、胸前佩戴“科学的上帝”奖章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迈入现代世界发展潮流的里程碑,深刻改变了罗马教廷在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趋向.后梵二时代的教廷以崭新的姿态成功回归国际社会,并完成了国际外交身份建构.教廷以其活跃的外交实践在国际社会获得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虽然教廷不愿意其宗教性定位被政治化,但其独特的外交目标、利益取向和外交特征却仍值得从政治学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常委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常委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于七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北京举行联席会议,声讨罗马教廷无视中国天主教会主权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出席会议的有两会常委、主教团成员六十二人,列席代表十六人。其中主教三十五人、代主教四人、神父十四人、修女一人、教友二十四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在会议上作了《坚决反对罗马教廷控制,保卫独立  相似文献   

14.
开教已数百年之久的中华民族一直没有自己的圣人圣女,而罗马教廷突然于今年三月十日召开枢密会议,决定于今年十月一日为120位“中华殉教者”封杀,其行动之急和规模之大,确实令人大惑不解。随后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于三月十三日发表讲话,劝告罗马教廷“不要再作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各国新闻媒体对罗马教廷的这一举动也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询问,教廷在中梵建交之前何以要这样作,而选定十月一日这样作其用意何在。这种作法究竟是对我国和我国教会的友好表示,还是挑衅行动。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要看罗马教廷急于为之封圣的是些什么人,…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魏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18日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9月12日,罗马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演讲时,对伊斯兰教及先知穆罕默德发表了诋毁性言论,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感情“,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中国广大穆斯林对此表示愤怒和谴责”。他说:“我们强烈要求罗马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立即收回他的讲话并亲自公开道歉。”陈广元说,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安宁、宽容和仁慈的宗教。先知穆罕默德是和平的使者,用自己的一生宣扬和实践和平、宽容和仁慈的使命。真主在《古兰经》中为先知穆罕…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来,罗马教廷的拿手好戏,就是没完没了地诬蔑中国有“教难”。特别是若望保禄二世,要全世界天主教会,于三月二十一日为“中国教难祈祷”。据外电报  相似文献   

17.
10月1日,罗马教廷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册封为“圣人”。那么,这些所谓的“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为什么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把他们封为“圣人”呢? 这120名所谓“圣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工具的外国传教士;一类是作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凶和追随者的中国教徒;还有一类是在由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横行乡里,欺凌百妊,激起人民反抗中死于非命,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殉难者和殖民地教会势力的…  相似文献   

18.
10月1日,罗马教廷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册封为“圣人”。那么,这些所谓的“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为什么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把他们封为“圣人”呢? 这120名所谓“圣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工具的外国传教士;一类是作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凶和追随者的中国教徒;还有一类是在由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横行乡里,欺凌百姓,激起人民反抗中死于非命,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殉难者和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宗教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对话无疑会减少因宗教纠纷发生战争的危险从而增进世界和平,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罗马天主教会从100多年前就曾经开始为改善与其它教会和其它宗教的关系而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便是没有平等待人。而在当代,罗马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走出历史中特别是近代史中形成的困境,开创出自己生存的新空间,其自我反省和宽容立场是决定性因素。梵二会议的发起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会议开幕之后不久发表《世上和平》通谕,宣布天主教会要开展同全世界“一切有良好意愿的人”的普遍对话,…  相似文献   

20.
罗马教廷为了掩盖它的反动政治面貌,一贯歪曲史实,把公会议说成是“纯宗教的”、“神圣的”、“不能错误的”,而且都是由教皇召开或批准的。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只要我们客观地加以分析研究,不难看出么会议的产生主要出于政治原因。而其所讨论、决定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看着是宗教的,其实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下边就以第一届公会议——尼赛公会议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