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世纪末”散论》)中说过,在第二十一个世纪和第三个千纪到来前夕,思索一下人类的前途,不仅自然,而且合理,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因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怎样做必须先思索,而世纪千纪之交,可以由于“...  相似文献   

2.
岁月如梭,往事如歌。随着2000年的结束,我们真正步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同以往一样,世界并没有在世纪末停止前行的步伐,崭新的时代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畅想和激情。 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宗教问题发表了重要论述,为未来我国的宗教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国内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没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他说,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党…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1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邀请,为该院“宗教学术系列讲座”作了题为《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和前瞻》的演讲。演讲会上,叶回答了香港媒体就“法轮功”问题的提问,2月20日,香港《大公报》刊载了答问全文。本刊转载时,未作改动,叶对第(3)部分有关Cult专指邪教的问题,略有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球地质进化年表的“第四纪”别称,“人类纪”被国际知识界赋予“熵-纪”之含义:自然科学将其视为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力量对地质构造损毁的物理熵现象;人文科学意谓现代文明所导致的人类知识清除和此在麻痹这一文化熵现象。物理熵与文化熵的极度膨胀,即将为第四纪人类的时间旅行盖上一个封印。如何走出人类纪俨然地表灵生物此-在的神圣使命。后人类纪愿景的实现,不仅要改变人类“高燃烧”的经济、生活模式,重构理性与知识基型,人类在千万年进化中创造的宗教文化,亦将为人类后人类纪时间旅行提供人类学灵性,即宗教的哲学人类学理念对人之本质与使命的昭示,宗教的历史人类学实践对人类文化记忆的维系,宗教的审美人类学经验对世界、生活和未来丰富性和美感性的敞开。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1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邀请,为该院“宗教学术系列讲座”作了题为《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和前瞻》的演讲。演讲会上.叶回答了香港媒体就“法轮功”问题的提问.2月20日,香港《大公报》刊载了答问全文,本刊转载时,未作改动,叶对第(3)部分有关cult专指邪教的问题.略有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将宗教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返童症”还是将上帝视为人类“夸张的父亲”,弗洛伊德都没有为宗教或有神论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他的工作是从心理分析方面解释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观念的形成,其结果自然是证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征。既然其起源和本质都是非理性的,当然未来人类也不会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宗教,他确信人类文明终究会鄙弃宗教。他的这个结论在本质上仍然属于19世纪就开始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评判传统”,所以,我们仍然将他视为当代无神论的启蒙主义者。同样,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启蒙思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隨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5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尤其是最后20年 ,我们无论在物质上 ,还是在精神上都进入了一个飞跃的时代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市场商品琳琅满目 ,载人飞船上天返地 ,各种思想极为活跃 ,可谓变化巨大。百年在中国历史上只是短暂的瞬间 ,但它也曾展现无数的壮丽辉煌 ,我们感受了太多的兴奋激昂 ,我们也有不少的历史忧伤 ,我们不必抱住那些刻骨铭心的事件 ,而要认真冷静地回顾这一世纪中宗教发展和宗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20世纪初 ,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经历了痛苦和磨难 ,庙产兴学、“非基运动”不仅将这些宗教推入二难的境地 ,被迫起来进行自保 ,而且在佛…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的特殊时刻,人们更加热烈地展望、描绘未来,同时也以复杂的心情回顾、反思着过去。20世纪中国思想学术发展道路,便是这种回顾、反思中的重要课题。应该说,这种回顾、反思不仅属于过去,而且联结着未来——联结着中国的21世纪。”打开山东人民出版社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者提出“宗教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它的历史同文化史一样久远”的主张,已成为文化界人士共识的话题。宗教学者王志远,在他主编的《宗教文化丛书》总序中说:“宗教不仅是信仰者和研究者的事,而是涉及几乎所有文化界思想界的普遍性课题。”这种看法与赵朴初居士所说的“宗教是文化”之命题达成了一致,说到底,宗教既是人们现前的情感需要,又是人们未来的精神寄托,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精神食粮与文化。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内容之丰富,特别是作为外来文化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邹昌林儒学与宗教的关系,至今聚讼未果。其关键原因是,利用现行的成型理论,尚无法给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一个正确的定位。无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尊敬而把中国宗教定位为世界宗教的“第三大河系”─—“哲人宗教”,还是就中国文化本身源头的有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纪,是一个各种宗教由对立走向对话、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驾齐趋的世纪。而佛教一向崇尚和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一世纪,无疑负有许多神圣的使命。其中一个重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完成其它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佛教教育。佛教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就广义言,佛阳创立的八万四千祛门,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从狭义来说,则专指丛林式的或学院式的佛教教育。与一般偏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世俗教育不同的是,佛教教育着重于教导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诺贝尔医学奖与21世纪的医学生素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的诺贝尔医学奖与21世纪的医学生素质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段志光世纪之交之际,回顾过去,前瞻未来,就会发现:现代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高速度、高起点、短周期、综合化和大科学体系等特征,以及随之带来的诸多正面与负面问题,都在提示我们:高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无神论》2009,(1):F0004-F0004
该书批判了宗教教条、历代对上帝存在的一些论证,试图为无神论建立一个科学框架。该书认为“上帝假说”同任何假说一样,应该受到人们怀疑性分析和批判;驳斥了“没有上帝,人们就没有道德”;并肯定了美国哲学家R·Pirsig的观点:“当一个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精神失常;当许多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宗教。”  相似文献   

15.
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两个方面 ,对二十多年来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作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又对世纪初宗教工作作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陈星桥 《法音》2000,(5):11-13
中国佛教协会在历史悠久的南普陀寺和近代著名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举办“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这样一个演讲会,很有意义。我能参与这一盛会,深感荣幸。 当前我们正跨入21世纪。这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纪,是一个各种宗教由对立走向对话、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驾齐趋的世纪。而佛教一向崇尚和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一世纪,无疑负有许多神圣的使命。其中一个重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完成其它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就广…  相似文献   

17.
三月十七日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降下了帷幕。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大会五中全会提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的通过鼓舞了全国人民共建祖国未来的信心,使全国人民热情地投入到了建设中。一个繁荣、富强、稳定的国家正在一步步地到来。 “科教兴国”是《纲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会迅速地发展;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普遍提高。本来我们宗教与科学是很要好的兄弟,但是一百多年来他往往被人们同迷信相提并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18.
世纪末的思想界,总不乏悲观者的忧虑和乐观音的撞憬。一位叫作亨廷顿的美国教授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断言:当贯穿整个20胜纪的意识形态斗争结束之后,21世纪的主要’卜争,将是一丈明的冲突”,即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儒教文明等东方文明的冲突,换句话说,即宗教的斗争。亨氏此说既出,众说纷坛,有称其是考,有言其非者,也有在亨氏的基础上演绎发挥者。讲意识形态斗争的惨烈,20世纪的人们或亲见,或身受,无论个人体验还是社会记忆,都如海鲜一样“生猛”。讲宗教斗争的残酷,十字军的历史略显辽远,而中东海湾战争的实质,虽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宗教活动的三个主要功能 ,即“普济”、“普度”、“普觉”作为基准 ,回顾和论述了 2 0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宗教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作者指出 :在 2 0世纪初 ,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中 ,以教育、慈善救济、医疗作为三项主要的切入点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极大地震摄了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宗教起而仿效。到了 2 0世纪 6 0年代后 ,东方的宗教则在欧美大行其道 ,这是因为西方人发现人的心灵才是真正主宰物质世界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刀述仁 《法音》2006,(1):8-9
尊敬的圣辉法师,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暨第三次南传佛教工作会议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重视下,在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和思茅市委、景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在短短的两天会议期间里,我们回顾南传佛教的过去,展望南传佛教的未来,有喜有忧。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次会议就可以全部解决,但是,我们还是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路子,对今后南传佛教工作方向有了更加明确、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各级党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