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宗教对话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对话”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宗教界最流行的口号,其主旨也与整个现代社会中“对话”思潮及发展相吻合。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不同政治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调适、宗教内外的相互对话,体现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其目的在于,既使彼此之间不能达到“求同”和“共识”,也要力求一种最大可能的“共在”和“共存”。因此,“宗教对话”在世界现代文明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状况下是通往文化共融、避免社会冲突、使人类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桥梁。它既体现出宗教信仰之本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之睿智。 一、宗教对话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快速发展引起“双重紧张”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呈现总体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快速。发展是硬道理,但“硬道理”后面  相似文献   

3.
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那么中东更是一个诡谲无常的综合舞台,在社会术语中,“政治流沙”、“世界火药库”、“文明冲突的发射源”等成了中东的代名词。历史学家、宗教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文化学家都格外关注这一多事之地。当四次中东战争的硝烟慢慢散去、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渐渐平息、和平理解的希望刚刚升起之时,2000年9月28日以来持续发生的巴以冲突,又使巴以人民再次经历暴力、痛苦与磨难。巴以冲突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与宗教的一个热点,本刊特邀专家撰文,从宗教的角度来解答读者的疑惑。  相似文献   

4.
世纪末的思想界,总不乏悲观者的忧虑和乐观音的撞憬。一位叫作亨廷顿的美国教授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断言:当贯穿整个20胜纪的意识形态斗争结束之后,21世纪的主要’卜争,将是一丈明的冲突”,即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儒教文明等东方文明的冲突,换句话说,即宗教的斗争。亨氏此说既出,众说纷坛,有称其是考,有言其非者,也有在亨氏的基础上演绎发挥者。讲意识形态斗争的惨烈,20世纪的人们或亲见,或身受,无论个人体验还是社会记忆,都如海鲜一样“生猛”。讲宗教斗争的残酷,十字军的历史略显辽远,而中东海湾战争的实质,虽说…  相似文献   

5.
访谈录     
本文是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9《对话》节目记者采访了美国国际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常务理事,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著名的无神论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访谈录。丹尼特教授就“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明”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编辑部摘编了这篇采访的内容。这篇访谈录,对于我们了解9·11事件以来,西方出现的关于宗教与文明是否有冲突的争论,给予了多视角的回答,对于我们了解宗教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理解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新兴宗教于光所谓“新兴宗教”,一般认为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受人注目的程度却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范围内宗教发展的客观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所谓“邪教”事件造成的轰动效应的结果。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团在南美圭亚...  相似文献   

7.
张雪松 《天风》2022,(4):58-59
<正>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常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很多人也确实习惯于从宗教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甚至援引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乌克兰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文明板块的交汇之处,最容易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问题谈到中国的向西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在对新疆等地宗教问题的调查和思考中,时常有一个看起来与宗教问题并不直接相关的地缘战略选择问题浮上脑际、萦绕心怀,这就是中国不仅要向东开放,也要向西开放。研究宗教问题引出的战略构想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宁。在世界范围内危害甚烈的恐怖主义,乃是宗教极端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的恶性演化,它在世界民族矛盾、政治冲突与经济竞争等世俗性问题的刺激下愈演愈烈。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在当今世界很多人“谈恐色变”的时候,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风景这边独好。新疆也是一样。但新…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话题转向一般公众讨论的中心,反映出由冷战时期典型的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终结以及资本主义宣称自己是“唯一可行的”、别无选择的社会一经济制度所带来的重要的精神一政治再定位。令2001年与众不同的,是被许多人视为“文明的冲突”之血腥证据的可怕的“9.11”恐怖活动,以及联合国将这同一年宣布为“文明对话”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宗教市场论”是为宗教高速扩大势力支招的。它把神灵当作商品,把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当作公司和商人。将信徒和俗众当作需求者.而社会和文化领域则是宗教市场或潜在市场。它发现的“信仰法则”是:一神教最具竞争力。多神教软弱无能;“张力”和“排他性”是宗教得以强大的内驱力,宗教冲突,特别是担当社会冲突的载体,是吸引教徒“委身”最有力的渠道。它把宗教的经济收益定为最高利益。鼓动社会一切领域都应该对宗教开放,自由竞争,蔑视民主宪政。抨击国家主导。属于宗教至上、宗教无政府思潮。其在中国是向依法治国的方针挑战,直接冲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11.
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召开。到会的有来自五大洲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十三种宗教的一百二十多名代表,其中伊斯兰教的代表十一人,中国伊斯兰教有四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通过活动和祈祷来争取世界和平”,三个副题是“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宗教是冲突的根源还是解决冲突的手段”、“宗教为和平与正义教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理证 《法音》2006,(11):8-10
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须切实承担起全球责任,遵循全球伦理准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宗教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HansKüng)曾经说:“没有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国与国之间则很难相互了解;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诸教之间则很难达到和平与友好;而诸教之间若不能和平相处,诸国之间亦不可能和平相处或安全共存。”一个地球,多种宗教,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多种宗教如何相处?是“文明冲突”,还是“文明对话”?人类…  相似文献   

14.
8月28日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在隆隆的鼓乐.激情饱满的演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祈祷仪式中,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热烈隆重地召开了。大约有1000多名身着各色服装的宗教界人士和其他代表坐满了整个会场。大会秘书长简恩先生说,“宗教领袖们能够在联合国总部相聚,这是联合国成立55年来的第一次”,而“会议之所以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理由很简单,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与宗教有关。”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号召对话,发挥宗教领袖在转化冲突中的作用,朝向宽恕与和解,结束贫穷的肆虐和环境恶化。” 在大会秘书长简恩…  相似文献   

15.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引起人们高度兴趣。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真的难以化解吗?汉斯.昆的“全球伦理”观点对此提出挑战。本文将浅析一下“全球伦理”,及其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04,(12):52-5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祖贵在《环球》2004第19期上撰写文章认为,恐怖主义并不与特定的宗教、文明、国家、组织直接关联。“伊斯兰”更不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恐怖袭击“伊斯兰化”的现象,要么是对伊斯兰教的离经叛道和异化,要么是政治、经济、社会、种族矛盾以及国家关系斗争以宗教之名呈现,也反映了主导世界舆论的西方媒体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  相似文献   

17.
宗教工作是一个涉及贯彻政策和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有效开展国际斗争,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构建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的系统工程。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条件下做宗教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问题;在今天的条件下做宗教工作,就一定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眼界,要有“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的崭新思路。何谓“全局”?一般来讲,全局由两个层面所构成:一个是世界大势,一个是国内形势。所谓“懂全局”,就是既要懂世界势,又要懂国内形势。从世界大势来看,我们要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强盛,不是经济繁荣,必有一定的文化、文明为依托。而宗教文化在构成这种文化、文明依托上,起过要的历史作用。从国内形势来看,我们要懂得:“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其中还包括抓住当今世界“文明依托”错乱的契机,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何谓“大事”?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宗教工作者议大事,就是要议宗教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  相似文献   

18.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5):109-110
奥地利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是旧石器时代女神宗教文化的典型,她与整个旧石器时代宗教女神崇拜的艺术表达方式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旧石器时代女冲崇拜这一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分布关系,这一女神文明经久不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意义与影响,是刚为这一文明有全世界宗教信仰的广泛性与统一性,因而欧洲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有“原始宗教”雏形的特点,欧洲也是整个女神文明的发源与传播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 ,或多元化的全球化。人作为“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是创造世界文明的原动力和原载体。儒家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 ,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 ,绵延着民族生命的智慧。儒家文明一言以蔽之 ,是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 ,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观照视角的转换。文明对话可依照和合学的“融突论” ,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论 ,它以承认、接纳“他者”的存在为前提。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 ,以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 ,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整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尤尔根斯迈耶是美国著名宗教政治研究专家,前美国宗教学会主席。他对于宗教在当前全球政治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宗教复兴运动,冷战之后的世界依然会笼罩在“新冷战”的阴云之中;宗教政治的根源不在于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在于文明内部宗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宗教也在恐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恐怖行为是一种“表演暴力”,宗教在其中扮演着“宇宙战争”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