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科学哲学与历史研究》(1987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拉法耶特(Lafayette)学院的哲学教授J.洛西的新著。他的《科学哲学历史导论》(1972年)以简明清晰的笔调描述了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是研究科学哲学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著作。世界各国竞相翻译。该书的中文本是国內科学哲学的教科书之一?臼槭嵌云呤甏院蟮目蒲д苎У囊桓龅悸坌缘慕樯苡肫兰?可以说它是作者第一本著作的续集。  相似文献   

2.
《世界哲学》2006,(6):112-113
《世界哲学》新年献辞编辑部(1)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德〕M.海德格尔(1)H.博德尔及其思想(专栏)何卫平(1)在场的特权?〔德〕H.博德尔(1)争论〔德〕H.博德尔(1)罗素《哲学问题》序言〔英〕J.斯科罗夫斯基(1)分析哲学和向黑格尔的回归〔美〕T.洛克莫尔(1)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莱顿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牛津大学的查理斯(D.Charles)教授、莱顿大学的德哈斯(F.A.J.de Haas)教授、乌德勒支大学的泰勒曼(T.Tieleman)教授、北京大学的吴天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玮副教授、山东大学的谢文郁教授、希腊学者柏内塔杜(M.Benetatou)教授(因病未能赴会,由浙江大学的陈玮博士代为宣读论文并作相关评论)、北京师范大学的廖申白教授等八位学者先后作了报告及相应评论。  相似文献   

4.
正穆尔(A.W.Moore)是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其研究领域广阔而深湛,涉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哲学史、数学哲学、逻辑学与语言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很高声望。其代表作有《论无限》(1990;2001)、《观点》(1997)、《康德道德与宗教哲学的主题与变奏》(2003)、《近现代形而上学的演变:理解事物》(2012,以下简称《理解事物》),等等。目前任哲学杂志《心》(Mind)主编。《理解事物》出版之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价值系统却遭遇了迷惑乃至混乱。对于很多已经不同程度上富裕起来的当代中国人来说,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感觉到幸福?或者问得更直接一些:有了钱以后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幸福?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道德?我们该有怎样的信仰?两百多年前(后世称之为"理性时代"),德国哲学家康德针对当时欧洲遭遇的信仰迷局予以了系统的哲学反思。重温康德关于幸福、道德和理性的论述,对于遭受类似精神危机的当代中国人而言,无疑是适切的而且及时的。就此,华东师范大学李明洁教授采访了康德专家艾伦·伍德(Allen W.Wood)教授。伍德教授是欧美德国形上哲学和康德研究的一流学者。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印第安纳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是剑桥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和其中多卷英文版的译者。代表作包括《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卡尔·马克思》(1981,2004年第2版)、《黑格尔伦理学思想》(1990)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014)等。  相似文献   

6.
由互联网的深度应用而产生的虚拟世界及相关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前沿性问题,更是近年来哲学界反思的热点问题。2010年7月29日我刊特约编辑计海庆就相关问题对中山大学哲学系翟振明教授,就虚拟世界扩展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访谈。翟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伦理的形上学和"虚拟实在"的形上学研究,分别在美国出版了The Rad-ical Choice and Moral Theory(《本底选择与道德理论》)和Get Real:A philosophical Adven-ture in Virtual Reality(《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两本专著。翟教授表示,关于虚拟世界扩展的伦理的思考,则是综合了两个领域中的前沿性问题后的研究规划,同时这也将是新成立的中山大学虚拟世界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Paul Ricoeur)生于1913年。在雷恩学习哲学结业以后,接替J. 依波利特,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50—1955年)教授哲学。他先后在巴黎索邦大学(从1956年起)、南特大学(1966—1978年,1969年3月至1970年3月任南特大学哲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现在他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所的主任。  相似文献   

8.
外刊学论     
德怀尔:“道德发展与道德责任”(Dwyer,S.,“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Responsibility”,The Monist,Vol.86,No.2,2003) 斯特劳森(Strawson)在其《自由与愤恨》(Freedom and Resentment)中论述了道德责任的问题,但忽视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我认为,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儿单道德发展的研究可充实斯特劳森关于道德责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姚大志,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正义与善——社群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罗尔斯》(长春出版社,2011)、《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何谓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现代之后》(东方出版社,2000)、《现代意识形态理论》(黑龙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西方文化:现代性或后现代性——访江天骥教授本刊记者江天骥,1915年生。1942、1947年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Boulder)研究生院哲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哲学杂志》编...  相似文献   

11.
(1) [美]L.Kope1mam,J.Moskop编《伦理学与精神发育迟缓》该书的基础是1981年10月1—3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召开的“自然的能力和领悟的价值:权利、价值和发育迟缓者”专题讨论会。本书由东卡罗来纳大学医院人文科学计划主任副教授L.Kopelman和助教授J.Moskop编辑,荷兰雷德尔出版社出版。全书重点研究精神发育迟缓者的道德地位问题,分四部分:1.关于应用权利和公正理论于发育迟缓者的问题;2.关于包括发育迟缓者在内一切人应受到尊重的问题;3.有关神学和宗教哲学中的问题;4.有关发育迟缓者的法律地位和公共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劳格文(JohnLagerwey),著名法国汉学家,法国高等研究学院(EPHE)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师从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海陶玮(J.R.Hightower)教授完成有关《吴越春秋》的博士论文,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师从著名道教学者康德谟(M.Kaltenmark)教授和施舟人(K.Schipper)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1977年成为法国远东学院(EFEO)研究员,2000年始任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宗教学部道教史与中国宗教专业教授,2008年始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座教授。主要从事道教和中国宗教研究,著述甚丰,大都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见解独到而深刻。除大量论文之外,专著包括《〈无上秘要〉——六世纪的道教大全》(法文)、《中国社  相似文献   

13.
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崛起1978年,英国伦敦的大学学院的哲学系教授柯亨(G.A.Cohen)发表了《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用分析哲学去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说,就是用当代逻辑、数学和模式工具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剥削等问题。在此前后,美国柏克利大学经济系教授巴德汉(Pranah Bardhan),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教师布莱纳(Robert Brenner),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艾尔斯特(JohnElster)和该系另一教授普尔茨胡尔斯基(Adam Przeworski),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1925年自英国伦敦大学退休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开始了其学术生涯中又一个辉煌的时期。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科学与现代世界》(1926年)、《形成中的宗教》(1926年)、《过程与实在》(1929年)、《理性的功能》(1929年)、《观念的历险》(1933年)、《思想方式》(1938年)等,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怀特海哲学又称机体哲学、过程哲学,它以其原创性、深邃性、兼容性、超越性堪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块瑰宝,对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后现代走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怀特海哲学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后现代哲学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重要源头之一的怀特海哲学也日益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的怀特海哲学研究,我们选译了他的部分重要论述,并且介绍了怀特海哲学的一些主要概念,目的在于引起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外,我们认为,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美国克莱尔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主任J.B.科布(John B.Cobb,Jr.1925-)教授的两篇论文对我们了解怀特海哲学的当代意义,特别是它和当代中国的相关性,也是颇  相似文献   

15.
皮亚瑞(J.Piaget),系心理学家和哲学家,1896年出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动物学,1918年由于他写了一篇有关阿尔卑斯山伐累地区大陆软体动物类的论文而得了博士学位。后来去苏黎世学了一年心理学。1919年至1921年,又在索尔本攻读变态心理学、逻辑学和科学的哲学。1921学至1925年,在日内瓦担任J.J.卢梭研究院(现在是教育学院)院长。1925年,为纳沙泰尔大学哲学教授;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1940年,为日内瓦实验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实验室主  相似文献   

16.
学者风采     
江畅简介江畅,男,1957年8月生,湖北浠水人,沟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国际价值哲学学会(0SV0)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会会长,现任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高九江教授和马列学院韩琳教授合著的学术专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2010年8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全书28万字,由导言和四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明历史的开端“现象学”一词首次出现于 J.H.朗伯特的《新工具》(1764年)一书。这个词也出现于康德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初基》(1786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雷诺维叶的《哈密尔顿爵士的哲学的片断》(1840年)、哈密尔顿的《逻辑学讲稿》(1860年)、E.冯·哈特曼的《道德意识的现象学》(1879年)等人著作以及其  相似文献   

19.
李红 《世界哲学》2004,(2):109-112
应英国埃塞克斯(Essex)大学哲学系主任Simon Crithley教授和牛津大学Andrew Moore博士的邀请,由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资助,我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先后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20.
8.道德哲学一本高水平的最新伦理学入门书是J.L.麦基(Mackie)著《伦理学:虚构正确与错误》(Ethics: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霍斯波斯的《人的行为》(Human Conduct)是一本特别好的教科书。G.J.沃诺克的《当代道德哲学》(ComtemporaryMoral Philosophy)是20世纪中以英文撰写的一本简短而易懂的道德哲学历史著作。该作者的《道德的对象》(The Object of Morality)试图分离出那些确实是道德的道德判断的内容。P.H.诺埃尔-史密斯(Nowell-Smith)的《伦理学》(Ethics)是一本语言分析者的入门书。厄姆森(Urmson)的《伦理学中的情感理论》(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不但是对被逻辑实证主义所抛弃的道德哲学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