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8月19日至26日,在成都举行了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与会者有来自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自然科学史界和出版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明清实学思潮史》主编陈鼓应教授、辛冠洁教授和葛荣晋副教授,石峻教授、邱汉生研究员和美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华中工学院客座教授李绍昆先生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是在专家学者经过一年研究,对明清实学思潮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前进的基础上召  相似文献   

2.
由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校和科研单位发起的“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思潮”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8月7日至11日在黑龙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合肥、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相对冷清的今天,我读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高瑞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以下简称《思潮》,引文只注页码)一书,感到特别的高兴。在SO年代,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分别作了一些研究。gO年代初,在冯契先生指导下,上海的学者组织撰写“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丛书”,出版了几部有份量的研究近代各个社会思潮的专著。《思潮》则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作进一步研究的结集。这部书~方面是分别深入地研究了在近代中国比较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不少思潮产生的根源、思潮的特点、思潮演变的理…  相似文献   

4.
1986年8月18日至23日,在秋色宜人的成都举行了第二届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与会的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争鸣。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从明代中叶到清朝的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动荡年代。在这大变动的年代,涌现出了一批群星灿烂的思想家。他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21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在英国的海滨胜地布拉顿举行的第18届世界哲学大会。布拉顿的会议中心,云集了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一千名学者,汇集了当今世界哲学的各种思潮。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对人的哲学理解”。在众多的大会演讲、专题讨论会和圆桌会议中,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人类的重大问题和哲学的使命作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各学科领域广泛进行对话和相互理解,这无疑有益于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哲学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迫切问题,回击西方资产阶级的挑战,澄清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而搞乱的重大理论是非,探索把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批判资产阶级思潮与理论上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正确途径,进一步明确哲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5月30、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邀请首都部分理论工作者在京  相似文献   

7.
张亮 《哲学动态》2003,(5):34-35
2002年12月13日,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着重就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欧、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划界标准问题,以及“后马克思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新范畴的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工作者应当关心、了解和研究社会思潮,包括外国社会思潮。这是哲学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评论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及其代表著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弄清这些思潮、著作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剖析其思想体系和理论实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战后美国社会思潮的一些情况,并对近十几年来美国出版的几本引人注目的未来学著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推动对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和学术著作的研究评论工作。对此文中所涉及的一些著作中的根本观点,以及当今世界其他各国社会思潮中的一些重要论点和思想,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与河南省社联、社科院、哲学学会等8个单位,于1991年4月18日至22日在洛阳市联合举办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理论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共70余人。 会议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着来自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三方面的干扰与挑战,这三者本质上是合流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危险性更大。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有可能犯历史性的错误。因此,与会者着重讨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 一种意见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发展为一种当代国际思潮,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社会主义、反马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新儒学如何估价,即现代新儒学的出现及其在现代和未来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这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2月13日至15日,“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与广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在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著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15日至16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办、南京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协办的“一神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研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Monotheismand Postmodernism)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研究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以及后现代思潮的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就一神思想的现代解释和处境化理解、后现代社会中对一神思想研究的新理论、新趋势以及一神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一、实学源于批判明清时期的中、日、韩三国,不约而同地兴起了实学思潮。这一实学思潮是学者批判时代弊病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四次“夏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哲学史范畴、概念和思潮发展规律讨论会”,6月20—24日在河北承德市举行。约4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学思潮的对立面长期存在的反科学(anti-science)思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现象。现代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使得对科学技术的质疑、批判乃至否定愈演愈烈。由此,西方反科学思潮吸引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针对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西方反科学思潮的研究缺乏系统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人们对后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咨询还有诸多争论,但这一思潮却能引发我们推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深化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人民出版社联合发起的因明学术讨论会,于8月3日至9日先后在甘肃敦煌和酒泉两地举行。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因明研究的意义,评介  相似文献   

17.
风靡于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并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学术思潮。泛于这股思潮的主要是些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这些学者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表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提出了独树  相似文献   

18.
代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从时代感受还是历史意识来看,社会急剧变革都使得代价问题在现时代异常尖锐地突出出来,对代价的确认是一股正在演变成为强大思潮的社会意识,对代价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1993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9届世界哲学大会上,“进步的代价”成为会议的四个主题之一。在国内,对代价的研究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理论热点。现将国内近年来的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事简讯     
《法音》1986,(6)
以坂本广博为团长的日本第二次日中友好佛教仪礼研究访华团一行10人于8月22日至9月2日访问我国,到新疆地区参观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遗迹,研究我国的佛教仪礼。该团在访华期间,还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地。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以日本立佼成会次任会长庭野日(钅广)为团长的“日本立正佼成会玄奘法师佛迹巡拜团”一行7人于8月12日至28日访问我国。庭野日(钅广)发愿沿当年玄奘法师取经之路巡拜佛迹,曾在1983年8月访问北京、陕西、甘肃等地。该团到北京和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  相似文献   

20.
孙顺顺 《孔子研究》2020,(1):103-110
宋代的理学思潮重塑了由汉代郑玄以来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典范,即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典范。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困境和宋代理学思潮的冲击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开启的前提条件。宋代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是一个过程,又可分为两期。前期为井田制研究的理学思潮化阶段。北宋欧阳修是井田制理学化的早期实践者,他将理学批判和理学形上论运用到井田制的研究中,这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的开端。其后,宋儒井田制研究的重点是批判汉儒的方法和观点,但忽视形而上的研究,破而不立,并没有建立新典范的意识。后期是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典范化阶段。南宋朱熹的研究扭转了两宋以来重批判轻形上的风气,将典范所依据的经典由《周礼》转向《孟子》;将所要诠释的井田制模式由《周礼》井田制沟洫制转为《孟子》九夫为井制;确立了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观念为制度阐释的原则。朱熹的相关研究标志着井田制理学化典范的形成。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是理学思潮重塑汉唐以来经学研究的面貌的过程,也是理学思潮自身调适和转向的过程。通过对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的考察,可以丰富理学思潮如何成为典范的认知,也可以为汉学转向宋学的内在理路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