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刘备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  相似文献   

2.
一竖是它,一横也是它,站不改姓卧不改名的,只有它。 做“1”霹雳数坛,做“一”销魂文坛,能兼上这两条的,该不该敬重,你说吧。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花溪苗姑娘的“牵羊带,,样式各异,有用一般布料做的,有用绸缎做的。做成的“牵羊带”有宽、有窄、有薄、有厚,有一丈多长。“牵羊带”是姑娘自己制作的,也有继承母亲的。  相似文献   

4.
李彦宏20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专心做“百度”。李彦宏何以能抵挡住无数“赚快钱”的诱惑,从而在搜索领域做成中国第一呢? 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他很早就被誉为搜索引擎领域的“TOP3”,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他喜欢并爱好搜索这个专业与行业,同时他也看到了做搜索引擎的巨大潜力,即这个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启明 《思维与智慧》2008,(12):30-30
人际交往从来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实践告诉人们,和谐的人际交往来自交往主体的“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两方面的保障。有些人在“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可在“不应做什么”方面做得很差,二者相互抵消,人际关系平平,甚至很糟。所谓“不应做什么”,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与人交往应“避其讳”。  相似文献   

6.
深入教友,做好爱国会工作有一次,我们几个在爱国会工作的教友对王书楷神父说:“神父,我们给你提个意见,好吗?”“好,好!”“蒲圻市爱国会成立三、四年了,我们为教会什么也没做。你这么大年纪,该让我们帮你做点工作,好不好?”“你们拉家带小,为教会跑了不少的...  相似文献   

7.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做:不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结海  朱正才 《心理科学》2004,27(2):392-394
检查了“做/不做”这对概念的不足后.本文用“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来替代“做/不做”。在“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框架基础上将事件分为“整体事件”和“分段事件”。研究证实“做/不做”只适合于“整体事件”而不适合“分段事件”。最后.该框架部分也解释了长期存在于实验研究与现场研究中的假设思想所表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试着想一想,你的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两类迥然不同的人:一类人做事拖拉、犹豫,瞻前顾后,显得自信心不足,而且较多焦虑烦躁,总是担心这也做不好,那也完不成;尤其是面临一些重大或困难的人生课题时“前怕狼后怕虎”,生怕有什么“闪失”,纵使最后磕磕绊绊达成所愿了,也会归因为“侥幸”“运气”“偶然”。倘若挫败则情绪低落,状态萎靡,而且有可能持续时间长久,难于自拔。  相似文献   

9.
好活     
废名的夫人说:“我们生了小孩子,我只盼望孩子身体健康,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事那却没有一定,我带到乡间去学手艺也好,我喜欢同他们常聚在一块儿,反正手艺也总是人做的。”  相似文献   

10.
青春的态度     
青春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总会做些比较荒诞的事,连当事人也无法控制。要到梦醒之后,才会发出“咦”的一声,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佛教文化》2011,(5):4-4
“我们不是炒作,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把足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释延鲁强调,“要做就得做好”。  相似文献   

12.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公元前七到六世纪的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比如色诺芬尼(Xenophanes)和巴门尼德(Parmenides)既不认识形容词“哲学的”(philosophos),也不认识动词“做哲学”(philosophein),更不用说是名词“哲学”(philosophia)了。而且,虽然存在一些古老但又十分可疑的证据,但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也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张昕维 《四川心理科学》2014,(6):249-249,218
一、质的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质的研究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希腊,“ethnography(民族志)”一词中的词根“ethno”就来自希腊语中的“ethnos”,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而相关实地调查的方法,后来在人种学研究中,人类学家博厄斯第一个进行使用,他不但自己经常去美国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的部落做田野调查,也让学生离开图书馆,进入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4.
“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 past is 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位做计算机的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他难过极了。“我又没犯什么错,”他沮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大概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里没事做时刚好被他逮到?”  相似文献   

16.
“不倒翁”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形状像老人.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183;卷三十三》中记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关于“不倒翁”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经典”是前人已经做成的中国哲学,“做中国哲学”是今人力图做出中国哲学的新经典。作为本土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方式及其目标期待,经典是“经典解释”与“做中国哲学”的本土性之所在。首先,“格局”是“经典”的另一种表述,诗书是经典的文化载体,大道是经典的本真诉求,这是中国哲学共同体需要具备并强化的三种“经典”意识。其次,“做学问必选一典籍为基础而精熟之”,“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九部书或者七部书,“决不读第二流以下的书”而是“必须读第一流著作”,这是国学大师对于三种“经典”意识的现身说法。最后,尽性地打开格局,尽力地读通诗书,尽心地传递大道,这是敦促我们将做中国哲学的三种“经典”意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不是美景     
1 自以为有机会去做一个隐士,但或紧或慢地一路走来,发现自己只适合当一个存活于想象中的隐士,因为我既向往那种“竹坞无尘水槛清”的境界,也贪恋“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中热热闹闹的尘世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名叫高德康的年轻人,因不甘贫穷,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凭着执著而不服输的信念和良好的信誉,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客户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电台里正在直播一道抢答题: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迷路”?主持人还补充说,“迷路”是有机玻璃做的,孔很细,也很曲折。听众的电话把主持人累得够呛,有的人说用一根很细很细的针—但这样的针到哪里去找,即使找到了,谁又有本事让它不断地“委曲求全”,一根不会兜圈子的针,凭什么带领一根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