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荣  王小娟  杨剑峰 《心理学报》2016,48(8):915-923
探讨超音段(如声调)与音段信息的共同作用机制, 对口语词汇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研究探讨了声调在口语词汇语义通达阶段的作用, 但在相对早期的音节感知阶段, 声调与声母、韵母的共同作用机制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声调在汉语音节感知中的作用。实验1发现检测声调和声母变化的时间没有差异, 均比检测韵母变化的时间长, 表明在汉语音节感知中对声调的敏感性不及韵母。实验2发现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并没有明显优于对韵母的觉察, 但声调与声母或韵母的同时变化都促进了被试对偏差刺激的觉察, 表明声调通过与声母、韵母的结合来共同影响汉语音节的感知加工。研究结果在认知行为层面为声调在音节感知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为进一步探讨超音段与音段信息共同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汉语口语词汇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结合视觉-情境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声调对汉语双字词听觉词汇识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语境中,三种竞争词各自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无关控制词;(2)在低限制性语境中,高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低频词;(3)在低限制性语境中出现词频效应。该结果表明:音段信息、声调都能够影响口语词汇识别过程,实验结果支持TRACE模型。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三个跨通道启动词汇判断实验,探讨汉语听觉词汇加工中声调信息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实验一和二使用具有相同音段信息、但不同声调信息的双音节合成词(如“条约”和“跳跃”)作为听觉启动词,与其中一个词有语义关系的双字词作为视觉探测词。语义启动词与其配对的声调不匹配词在第一音节的声调、第二音节的声调、或两个声调上有所不同。实验三改变语义启动词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声调,以产生声调不匹配的假词启动项;实验三还同时变化了原来的声调与产生的声调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声调不匹配的启动项目是否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取决于词汇竞争的环境、声调输入与深层声调表征之间匹配的程度,以及不匹配的声调所在的位置。文章从语音输入中的声调信息如何激活词汇表征、声调信息如何存储在心理词典中、声调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如何受竞争环境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心理学报》2017,(10):1277-1286
词优效应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关于英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研究都发现了词优效应。本研究关注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共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汉字的频率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2考察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的结构)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字频并未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产生影响,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频字和低频字的识别中都出现了词优效应,且词优效应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低频字的识别中都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词汇水平的激活。实验2的结果发现,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结构)影响词优效应,相对于并列结构的词汇加工,在偏正结构的词语加工中更容易出现词优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词汇的结构通过影响词水平和字水平之间的交互激活,进而影响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  相似文献   

5.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89,22(1):31-36
本文报告的实验用时长为100—500ms的汉语普通话元音yi和ao负载的一、二声和二、三声声调连续体作刺激,用一声和二声反应曲线和平均反应百分数作指标,研究了时长和元音音色对声调识别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从一、二声和二、三声连续体得到的数据都说明,时长对声调识别有显著影响。(2)一、二声连续体的结果表明,元音音色对声调识别无显著影响;从二、三声连续体得到的结果相反,元音音色影响声调识别。文中讨论了两组数据结果的差异,并与有关的文献报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张清芳 《心理学报》2008,40(3):253-262
采取内隐启动范式研究汉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过程。实验一和二探测单字词产生中首音相同、韵和声调都相同时的启动效应,结果未发现首音启动效应,却发现了韵和声调相同时的抑制效应。实验三至五探测双字词产生中音节相同、声调相同以及音节和声调都相同时的促进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了显著的音节、音节和声调的促进效应,未得到显著的声调促进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音节或“音节+声调”是汉语词汇产生中的编码单元,音节促进效应发生在音韵编码水平;声调只是节奏框架的一部分,它只能与音节结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结合汉语的特点讨论了研究结果,并与英语或荷兰语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两种可能产生“韵母+声调”抑制效应的原因,并讨论了记忆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汉语口语的音段信息和超音段信息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韵母的改变在语义激活过程中没有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声调改变词作为不一致启动词时,被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语义激活,说明了声调的改变对词汇语义激活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汉字位置加工是否存在词边界效应,本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词汇决定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跨词边界和词内汉字转置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实验均以四字词和两个双字词为靶子,对中间两个字进行操纵(转置或保持不变)。结果发现:靶子的注视时间(反应时)在跨词边界转置条件显著长于相同条件,在词内转置条件与相同条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跨词边界汉字转置干扰词汇识别,汉字位置加工存在词边界效应。词切分的开始时间可能早于汉字位置加工,或二者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个实验以汉语道序同为实验材料,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了词素在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实验一发现,在SOA为1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不但能促进与之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语义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而且也能促进其逆序形式的语义联想词(逆序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两种启动效应之间没有差异。实验二和实验三则发现在SOA分别为314毫秒和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只对其联想词的词汇判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逆序形式的联想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实验四在更为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支持了实验三的结果。研究结论为:1)同素单元的激活在词的识别中起一定作用,但并不是词的识别的必经阶段;2)在时间进程上,词素单元的激活先是由弱到强,然后逐渐减弱,而整词单元的激活为稳定的上升过程;3)词素的位置信息的加工落后于词素单元本身的加工,发生在词汇加工的晚期。  相似文献   

10.
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个实验考察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词汇习得年龄是影响汉语双字词词汇识别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早期习得的词汇比晚期习得的词汇更具有加工的优势。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独立地影响汉语双字词的识别过程.它们之间的效应是一种相加的关系。本研究还对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获得年龄因素在汉语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获得年龄和词频两个因素均影响词汇识别。实验二采用阅读句子任务,通过实时记录的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了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阅读句子任务中,词汇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都在词汇加工中起作用,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晚获得词存在词频效应。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了在汉语词汇识别中,存在获得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芳  杨玉芳 《心理科学》2005,28(2):374-378
采取图画一词汇干扰实验范式,以视觉方式呈现干扰单字、初步探索了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结果发现了在目标项和干扰词的音节相同和同音条件下都出现了促进效应,而在首音和声调相关、韵和声调相关、首音相关、韵相关、声调相关条件下都来出现显著的启动效应。这表明“音节”或“音节 声调”可能是词汇产生中语音编码表征的单元。最后讨论了英语和荷兰语的研究结果与汉语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Gating技术与汉语听觉词汇加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武宁宁  舒华 《心理学报》2003,35(5):582-590
尝试对Gating技术的实施和运用,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被试为47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实验中被试听到依次加长的单字词语音片段,每听完一个语音片段要尽快判断该语音是什么字音,并迅速写出想到的第一个符合该读音的汉字,同时在七点量表上评定作出判断的确定性等级。结果显示,Gating技术作为探讨汉语听觉词汇加工的一条途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它不仅能得到词汇的语音识别点(Isolation Point,IP),也揭示出它与声调存在一定关系。对错误反应的分析还表明:声调信息可以独立于音段信息而被识别;即时影响声调识别的因素不一定局限于区别性特征;听觉词汇识别受到听觉语言特有的方向性特点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音段信息、也体现在超音段信息的识别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眼动方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超音段信息在语义激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汉语双字词语义激活过程中,分别改变首字声调和尾字声调对语义激活起到抑制作用,首字声调改变时的抑制作用更大。结果支持了Cohort模型。(2)语义相关词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远远多于其控制词,但没有发现词频效应。(3)汉语声调的加工过程与声韵母一样,独立作用于语义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运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实验一运用2个真字任意组合构成的假词(如:镜社)作填充材料,发现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仅仅存在于错误率中。实验二运用与源真词(如:冲锋)同音形似的假词(如:冲烽)作填充材料,促使被试更多地在语义水平上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很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低频词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判断中用不同的假词作填充词会影响被试的词汇判断策略,从而在不同水平上通达词义。最后,用反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汉语阅读中心理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加工效率问题。研究1采用词切分任务考察语法知识掌握水平不同的读者词切分的差异,发现他们在词切分上存在很大分歧,语法知识越丰富,词切分差异越小。研究2探讨心理词的加工效率,使用阴影标记目标词,产生四种呈现条件:正常条件、词汇词条件、心理词条件和非词条件,结果发现心理词比词汇词、非词更容易加工。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更可能是心理词。  相似文献   

17.
王韫佳  李美京 《心理学报》2010,42(9):899-908
使用心理-物理的方法研究了汉语普通话母语者对阳平和上声的感知。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话母语者对阳平和上声的分辨呈现出一定的范畴化倾向, 但普通话母语者区分这两个声调的范畴化程度不及他们区分阴平和阳平的范畴化程度; 普通话母语者不倾向于把孤立的低平升调和低平调辨认为上声; 在调阶不高的条件下, 音高曲线终点的“高”对于阳平的感知并不重要。这些结果暗示着, “低降”是和“升”分别是普通话上声和阳平的音系特征, 普通话可能也像吴方言一样存在阴、阳调域的差别, 阳平和上声同属于低调域。  相似文献   

18.
章玉祉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9):1232-1241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命名和图片命名范式, 探讨在汉语言语产生中词长效应的产生机制, 考察概念激活、词条提取和语音编码对词长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表明, 词条提取过程并不影响在词汇命名中的词长效应, 支持多词素词整词通达表征的理论。实验3显示, 概念激活和语音编码共同影响在图片命名中的词长效应, 被试对长词的命名时间显著地长于对短词的命名时间, 对下属水平概念的词汇提取显著地慢于对基本水平概念的词汇提取。研究结果支持多词素词语音编码的序列性和基本水平类别优先习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启动范式中,通过考察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探讨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表征中是否存在语素表征。研究结果发现语素的位置影响复合词加工。当启动词和目标词中的共同语素分别位于词尾时,相对于共同语素位于词首或分别位于启动词和目标词的不同位置时,词汇判断正确率最低,而且反应时间最长。支持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表征中形成了语素表征。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表明,词内两个字母的位置变换形成的假词比将词内的这两个字母替换形成的假词更容易被识别,并且换位后的假词很容易被识别成其原词,但是在汉语中不知道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作者改变了四字词语的位置信息和身份信息,采用词汇判断的范式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得出了在汉语四字词中改变位置信息,比改变身份信息更容易识别成原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