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3(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无策略)×3(英语词汇性质:积极、中性、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在诱发负性情绪条件下,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记忆不同性质英语词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自变量对英语词汇的再认和回忆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也显著,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被试的词汇再认和回忆成绩优于无策略组,但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策略的被试在再认和回忆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和无策略组对中性词汇的回忆成绩均优于积极和消极词汇。结果说明情绪调节对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成绩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使用两种推理题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组的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存在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组与无调节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在表达抑制组上,男生的图形推理成绩好于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个体不同推理任务的成绩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使用什么策略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3.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2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1)快乐情绪的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情绪,快乐情绪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情绪。(2)表达抑制策略下,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策略下,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3)快乐材料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材料;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材料,悲伤情绪下悲伤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快乐材料。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在情绪诱发和认知任务的两种情况下,系统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别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正性情绪的情绪稳定性小于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认知任务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共同影响.负性情绪条件下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减弱,正性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考察不同民族文化对负性情绪调节主观体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个体在两种策略下均呈现负性情绪感受显著降低,并且汉族表达抑制的情绪体验得分低于少数民族。此外,负性情绪图片相比中性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2成分,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在额-中区诱发了更大的P3成分。更重要的是,900~1200ms时间窗内,汉族个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后LPP波幅均降低,但少数民族文化个体仅在认知重评条件表现出LPP波幅的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负性情绪调节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巾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研究表明,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要比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策略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认知重评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女生比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低学业水平学生比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  相似文献   

7.
情绪调节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建安  雷虹 《应用心理学》2010,16(2):160-166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句子整理任务诱发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模拟应激过程,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不同特质焦虑倾向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化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能获得适应性生理反应。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适用于不同特质焦虑倾向的个体。特质焦虑对个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体验上,高焦虑特质个体更易体验到焦虑情绪。但个体在压力性任务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不受特质焦虑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83名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特点。结果发现:(1)快乐情绪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认知重评;短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长运动年限运动员;男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女性运动员。(2)在快乐情绪状态下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低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高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悲伤情绪状态下,高运动等级运动员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比认知重评策略产生更高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无抑郁、阈下抑郁和抑郁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差异,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测量了766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及其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结果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当调节积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和表达抑制越多,但使用表达宣泄无显著差异;当调节消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并且,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均介于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之间。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少,使用认知沉浸等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但具体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可能会受所调节情绪效价的影响。同时,相比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更具识别和干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101名中职生为被试,采用不同难度的工作记忆任务,探讨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策略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具有影响,且与认知任务的难度有关;(2)在低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情绪调节策略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没有影响,在中等难度任务中,认知重评减弱了激活的认知效应,但表达抑制没有影响,在高难度任务中,认知重评没有影响,表达抑制反而增强了激活的认知效应。总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会对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相似文献   

13.
表情视觉搜索任务是让作为目标的情绪面孔在其他干扰面孔中呈现,并要求被试快速搜索目标以做出反应.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搜索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目标情绪面孔特征和搜索者即时情绪状态对搜索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微笑面孔的搜索快于生气面孔,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们对积极的信息有觉察优势;(2)中性情绪状态优于正性和负性情绪状态,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情绪唤起会干扰搜索过程;(3)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均优于无情绪调节策略,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表情搜索绩效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搜索目标特征及搜索者情绪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2021,53(8):847-860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 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 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 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对负性情绪起调节作用开始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为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刘颖  翟晶  陈旭 《心理科学》2016,39(1):109-115
情绪调节是依恋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和相关认知神经证据,阐述了三种依恋风格者的情绪调节特点。焦虑型依恋调节负性情绪时存在注意分配的优势和表达抑制的不足;调节正性情绪时还采用了情景选择和情景修正策略。回避型依恋调节两种效价情绪均使用了表达抑制,调节正性情绪时还使用了认知重评。安全型依恋使用认知重评、注意分配和情景修正策略,效价差异不突出。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有利于改善非安全型依恋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姜媛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8,31(6):1308-1312
情绪调节策略近年已成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性别、学业水平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性别差异,有年级差异,有学业水平差异,高年级较低年级、高学业水平较低学业水平更倾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表达抑制策略上无年级差异,无学业水平差异,有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更倾向采用表达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甚至以后;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对负性情绪起调节作用开始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为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具有情绪调节含义的词语启动某种调节策略, 是实现情绪调节目标的重要方法。然而,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 这可能导致所选词语与目标策略不匹配以及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为此, 我们对多种情绪调节词语进行筛选、分类和评定, 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 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用。首先, 对情绪调节词语与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程度进行评定; 根据结果对词语进行筛选和分类, 建立词语库, 并进一步对词语属性进行评定。其次, 使用句子整理范式, 检验词语库中的词语所诱发的内隐情绪调节策略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 149个情绪调节词汇纳入词语库中, 可以较好地反映5种情绪调节目标(接受、注意分散、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表情宣泄)与中性目标; 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与内部一致性。(2)内隐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策略调节了负性情绪效价和唤醒度, 内隐注意分散策略降低了负性情绪唤醒度。这说明词语库可靠性较高, 其中材料可用于情绪调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