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联结再认范式考察联结记忆中感知觉水平和概念加工程度对图片优势效应的影响。实验1通过呈现清晰或模糊的词语或图片对操纵了感知觉水平,结果发现只有在清晰条件下图片优势效应才会出现;实验2则在模糊条件下通过要求被试想象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操纵了概念加工程度,结果发现在有概念加工条件下,出现了图片优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的感知觉水平会导致联结记忆中的图片优势效应消失;(2)对模糊项目对进行概念加工会使联结记忆中出现图片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2.
毛伟宾  赵浩远  东利云  白鹭 《心理学报》2016,(10):1219-1228
情绪记忆的提取诱发遗忘研究是近年来记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尚无一致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情绪事件十分复杂,不仅包含核心的情绪信息,还包括边缘非情绪信息,研究已发现,人们对于这些复杂情绪事件不同成分的记忆效果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分别探讨提取练习整张复杂情绪图片和提取练习复杂情绪图片的背景成分时的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结果表明:(1)无论提取练习完整信息还是相关的边缘信息,均在提取诱发遗忘中存在显著的情绪记忆权衡效应;(2)消极情绪项目像中性项目一样也能产生提取诱发遗忘效应;(3)不论提取图片的完整信息还是背景信息,都仅在中心项目上表现出提取诱发遗忘,边缘背景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3.
张引  梁腾飞  叶超雄  刘强 《心理学报》2020,52(5):562-57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如何影响当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加工。长时记忆联结表征采用无语义联系、无视觉相似性的Emoji图片对, 提前一天让被试完成联结表征的建立, 正式工作记忆任务采用独立探测的变化觉察范式。实验1控制呈现时间(500 ms / 1000 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发现两种呈现时间均显示出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低于独立条件, 说明长时记忆联结表征抑制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实验2设置了记忆项目数(2/4/6项)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采用alpha震荡作为脑电指标, 考察长时联结表征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维持阶段, 独立条件的alpha震荡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项 < 4项 < 6项), 而联结条件在4项已经到达顶点(2项 < 4项 = 6项)。实验2进一步说明长时联结表征在维持阶段降低了当前工作记忆容量。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 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产生的机制可能来自于联结表征干扰了维持阶段的注意分配。  相似文献   

4.
以负性项目-中性场景以及中性项目-中性场景组成的图片对为材料,通过操控项目-场景之间的语义联系和空间距离,考察了负性情绪对不同语义、空间关系联结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近时,无论项目-场景之间的语义是否相关,负性情绪始终不会影响项目-场景联结记忆;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且语义不相关时,负性情绪会削弱项目-场景联结记忆;而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且语义相关时,负性情绪会促进项目-场景联结记忆。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对项目-场景联结记忆的影响会受到项目与场景之间语义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调节,且语义关系在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时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文字和图片材料考察了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效果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中采用了中性和负性两种实验材料,设置了两种记忆指令出现时间(2秒后提示和5秒后提示),相对于中性材料,被试更不容易忘记负性材料。记忆指令出现的时间只影响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干扰定向遗忘,选择性编码理论可以解释情绪性文字材料的定向遗忘,而抑制理论更能解释情绪性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6.
廖岩  张钦 《心理科学》2012,35(5):1083-1090
摘 要 本研究将经典情绪启动范式和学习-再认范式相结合,探讨学习时启动与目标的情绪一致性对目标再认的影响。在记忆编码阶段,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启动刺激、一般情绪图片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目标图片的效价进行判断;在提取阶段向被试呈现一般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在前一阶段见过。结果表明,编码阶段的加工背景对记忆提取产生了显著影响。一致启动促进了认知加工与记忆编码,提高了再认正确率。ERP结果也表明,在目标刺激呈现后300-500ms,编码时的情绪一致性对再认阶段消极目标诱发的ERP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钱国英  姜媛  方平 《心理科学》2014,37(4):857-861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记忆的准确性,但是情绪对记忆鲜活性的影响更大,该文关注延时条件下情绪记忆鲜活性的研究。研究采用记得/知道范式,操控图片情绪性和测验延时变量,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且在不同延时测验下,正性高唤醒图片的记得成绩下降由慢到快再到慢的变化,负性高唤醒图片的记得下降由快到慢变化,而中性则快速下降。说明情绪记忆更具鲜活性,且是效价在高唤醒下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 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 其中, 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 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 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成。但近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要学习的项目对被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表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而关于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研究较少, 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只有受益”观点(benefits-only)认为整合在增加联结再认的同时不影响项目再认; 另一种是“收支平衡”观点(costs and benefits)认为整合增加联结再认是以牺牲项目再认为代价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了解整合对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针对具体记忆任务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来提高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轮组法对96名中小学生被试进行了记忆情绪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1)被试记忆三类情绪词的效果之间差异显着,其中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最好,不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次之,中性词的记忆效果最差;(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词的情绪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3)词的情绪性对男生记忆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记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娟  沈倩  钟沙沙  刘伟 《心理科学》2019,(4):798-804
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使用情绪性语词和图片材料,考察主观努力程度影响情绪材料定向遗忘的心理机制。研究采用2(语词或图片情绪效价:正词/负词)×2(指示符:记住/忘记)×3(努力程度:20%/60%/100%)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情绪性语词或图片的再认率和定向遗忘效应。结果表明,正效价词在三种努力程度忘记条件的再认率无差别,而越努力去忘记负效价词,反而越能记住;正负效价的图片材料都呈现出越努力去忘记反而越能记住的特点。以上结果表明,语词与图片分别适合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记住指令导致对情绪性语词和图片的选择性复述,符合选择性复述/被动衰退理论,而不同努力程度的忘记指令又引发了对情绪性语词和图片的主动抑制,符合注意抑制/执行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2.
情绪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退条件性恐惧记忆,研究证明基于记忆再巩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有效消除或改写原有的恐惧记忆。本研究将提取-消退范式应用到更复杂的恐惧记忆中,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声音+图片)作为条件刺激,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考察采用单个线索(声音或图片)、复合线索(声音+图片)进行提取-消退对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声音线索提取-消退组出现了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图片提取-消退组只出现了重建效应,复合刺激提取-消退组未出现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由复合刺激线索引发的条件性恐惧,采用复合刺激中的单个较强线索或原有完整线索进行提取-消退,对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十年以来,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傅小兰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我的研究以中文词语为学习材料, 分别考察了在编码过程中和编码结束后诱发情绪对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当情绪在编码阶段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负性情绪增强自由回忆, 但正性情绪只呈现出增强自由回忆的趋势。2)负性情绪降低总体再认记忆, 但正性情绪对总体再认记忆没有影响。此外,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记得”反应的正确率; 然而, 负性情绪降低了“知道”反应的正确率, 正性情绪对“知道”反应的正确率没有影响。3)正性和负性情绪均对来源记忆(即对词语字体颜色的记忆)没有影响。当情绪在编码结束后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对女性被试而言, 负性情绪增强了项目记忆的巩固, 然而, 对男性被试而言,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项目记忆的巩固。2)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被试, 正性和负性情绪对来源记忆的巩固均没有影响。本研究的上述发现对建立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 对如何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情绪诱发促进学生的记忆巩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态度的自动激活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探讨了态度的自动激活效应,通过考察先期呈现的图片对后续词汇分类判断的影响,以判断阈下呈现图片是否自动激活其在记忆中储存的评价,结果发现积极图片促进了个体对后续积极词汇的反应.消极图片促进了对后续消极词汇的反应,对象一评价联结强度不是影响态度自动激活效应的因素之一。从而支持Bargh提出的态度自动激活效应是自动化和无条件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60张情绪效价图片,运用加工分离范式研究积极情绪强度对大学生广告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并考察了情绪图片的效价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高强度与低强度的积极情绪均对外显记忆有促进作用,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的外显记忆优于中性图片。(2)低强度的积极情绪对内隐记忆有促进作用,高强度的积极情绪对内隐记忆有抑制作用。而中性图片的内隐记忆好于消极图片和积极图片。(3)较消极和中性图片,被试更偏爱积极图片后呈现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面孔和身体姿势均为日常交往中情绪性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对后者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成年被试对恐惧和中性身体姿势的加工时程,并将此与同类表情的面孔加工ER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情绪性面孔加工类似,大脑对情绪性身体姿势的加工也是快速的,早在P1阶段即可将恐惧和中性的身体姿势区分开来,同时身体姿势图片比面孔图片诱发了更大的枕区P1成分。与情绪性面孔相比,情绪性身体姿势诱发出的N170和VPP幅度较小,潜伏期较短,这两个ERP成分能区分恐惧和中性的面孔,但不能区分恐惧和中性的身体姿势,说明在情绪性信息加工的中期阶段,大脑在身体姿势加工方面的优势不如在面孔加工方面的优势大。最后,在加工的晚期阶段,P3可区分情绪载体和情绪类别,且在两个主效应上均产生了较大的效应量,体现了大脑在此阶段对情绪性信息的更深入的加工。本研究提示,情绪性身体姿势和面孔的加工具有相似性,但与情绪性面孔相比,大脑似乎对情绪性身体姿势的加工在早期阶段(P1时间窗)更有优势。本文对情绪性面孔和身体姿势的结合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情绪脑的工作机制,同时找到更多的情绪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以帮助临床诊断具有情绪认知障碍的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 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遗忘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内容, 但更多的是那些带来痛苦的负性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又分为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 项目法和字表法是实验室中研究定向遗忘的主要方法, 而白熊任务和TNT任务是研究压抑遗忘的主要范式, 研究者们围绕两种遗忘做了大量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不同心理机制, 不同研究范式与心理机制的交互作用, 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个体差异, 情绪性记忆遗忘中事件遗忘和情绪反应遗忘的分离等 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用2个实验考察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长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实验1考察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无, 1s, 2s)时被试的选择性记忆指标SI和记忆成绩。结果发现,随价值-项目间隔增加,被试的记忆选择性逐渐下降,间隔1s时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仍存在,但间隔2s时消失;实验2选取实验1的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无, 1s)条件,延长其项目呈现时间至4.5s,考察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记忆选择性水平(SI)均显著降低,但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加工优势并没消失。结论:价值导向元记忆受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探讨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对联结再认影响的神经机制。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两类材料,一类是可整合程度高的成语图片对,即成语条件;另一类是可整合程度低的非成语图片对,即非成语条件。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联结再认判断,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图片对为"旧"、"重组"还是"新"。行为结果发现: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好的联结记忆成绩。ERPs结果发现:测验阶段,在刺激呈现后约200 ms,无论是成语条件还是非成语条件,均出现"新/旧效应",持续到800 ms,并且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广泛的分布;对于成语条件,刺激呈现后400~800 ms出现"旧/重组效应",而非成语任何时段均没有出现这种"旧/重组效应";对于"旧"和"重组"两种反应,刺激呈现后约200 ms开始,成语条件引起的ERPs比非成语条件更正;对于"新"反应,两者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知,提高项目间的语义可整合程度可以促进联结记忆效率,提高了熟悉性和回忆在联结再认中的作用,此外,在联结再认过程中200~400 ms时间段为项目提取阶段,而400~800 ms时间段为项目间关系的提取阶段,改变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只会影响对项目间关系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情绪性场景图片做为刺激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情绪效价效应和唤醒效应在相关ERP成分(P1、P2、EPN、N2、P300和正性慢波)上的反映更是情绪研究的一个热点。情绪效价ERP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情绪负性偏向的研究上,唤醒效应反映了情绪的动机作用。然而,情绪性场景图片加工的ERP研究结果存在许多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可能源于注意资源、图片评定、图片内容、刺激物理特征、任务、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将行为结果、非情绪ERP证据、情绪ERP证据结合起来,对不同神经生理学方法和刺激类型加以整合,尚需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