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樱花也有泪     
王康霞 《天风》2013,(3):53-53
春天里一个雨后的傍晚,读三年级的儿子,一进家门便扔下书包,拽着我的手:“妈妈,我带你去后园看一种花,那是很美丽的,再不看它就要谢了。”盛情难却,我只得跟着儿子来到后园,随他一路在曲曲幽径上前行。道路两旁每片叶子上似乎还沾着星星点点的露珠,沾湿了我们的脚。终于,我们在两棵树旁驻足……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级学生读课文时眼睛注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3200型眼动记录仪,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各30名视力正常的学生为被试,记录了他们在有一定阅读任务要求下的眼睛注视方式。结果发现:阅读速度随年级升高而加快,且小学五年级组和初中一年级组、高中一年级组和大学生组之间差异显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各年级学生使用两种类型的国视和四种注视课文的方式;回视次数随年级升高而减少,且句间回视次数显著多于句内回视次数;各年级学生读课文时以使用直接和往复注视方式为主,以使用问题和不规则方式为辅。  相似文献   

3.
家庭文化背景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验方法探讨了家庭文化背景与儿童阅读发展的关系。回归模型表明家庭文化背景对一、四年级儿童的阅读成就都有显著影响。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仅父母与孩子问的文化活动对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成就有直接影响,而家庭文化背景的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地对四年级儿童的阅读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抑制控制测量。结果发现:(1)抑制控制力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2)各年级学生的两项抑制控制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较高的正或负相关。结论:抑制控制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即抑制控制是有效学习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杨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女生,成绩在班上一直稳居第一名,但是自从进入二年级下期后,我觉得自己受到的压力很大,一方面担心自己的成绩保不住第一名;另一方面,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最近又常把我们留下来,跟我们谈一些初三的事,还要求我们每天都必须学习到晚上10点。在这些压力面前我有些不知所措,整天东想西想,特别是想到以后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过大压力使我感觉到快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父亲问他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阴天的夜晚,天空中看不到星星,是星星不存在吗?”  相似文献   

7.
她是一名16岁少女,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自幼聪明漂亮,因在歌舞剧中扮演过天鹅常被人称为“小天鹅”。初中三年级时,她母亲无意中说:“你没有以前漂亮了。”从此,她每天老照镜子,感到自己的脸变丑了,牙齿不齐了,双腿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修长了,连骨头也有些移位了。  相似文献   

8.
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毅平  谭千保  方柳 《心理科学》2005,28(2):308-310,280
以中国寓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采用个别测验的方式,考察了特殊学校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三年级共122名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发现:(1)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3)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明显地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力问卷量表,结合教师问卷、个案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9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85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共259名被试进行了假设一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学业优秀者,且差异显著;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间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使用3PLM和蒙特卡洛法生成数据,基于非等组锚题设计,考察不同基准年级下锚题难度范围与年级离散程度对垂直量尺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基准年级的选择会影响垂直量尺化的精度。(2)锚题设计下垂直量尺化的转换不宜超过两个年级。(3)不同基准年级下,年级离散程度越小,估计精度越好。(4)不同基准年级下,对锚题难度范围的选择应有所不同。(5)年级离散程度与锚题难度范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我们修订的瑞文推理为材料,对145名儿童图形推理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在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时使用六种策略,它们分别是分析策略、不完全分析策略、知觉分析策略、知觉匹配策略、格式塔策略和自主想象策略;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的策略使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决数量规则题中,知觉分析策略在整个小学儿童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在解决加减规则题中,分析策略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小学二年级开始出现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飞跃,二年级儿童开始能够同时观察到两种规则,五六年级儿童更能够不受题目形式的影响.而是从本质上把握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类别一致性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儿童义符一致性意识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随着年级增长而提高。三年级儿童尚未获得一致性意识, 四年级儿童初步具备义符一致性意识, 五年级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六年级儿童获得了完善的义符一致性意识。(2)义符一致性意识与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及加工策略有密切关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永瑞  张厚粲 《心理学探新》2005,25(2):44-47,53
为测查注意瞬脱的发展特征,该研究对36名小学二年级和4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全面测查。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与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其注意瞬脱程度、注意瞬脱持续时间、注意瞬脱的最低点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群体差异,其中又以女性小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更为显著。由此推测,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段是注意瞬脱发展的敏感期,其中女性小学生注意瞬脱发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会昌  夏菡 《心理科学》2001,24(5):533-536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法,通过调查810名6-14岁儿童头脑中想象物的文字与图画描述,考察了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儿童对想象物的文字与图画描述可以分划分为3种水平:表象的记忆水平、表象的再造水平和表象创造水平。其中,对想象物的文字描述水平,年龄发展趋势明显,从小学一至二年级之间和四到五年级之间的发展变化最大;而对想象物的图画描述水平,年龄发展趋势不明显。(2)根据儿童对想象物的文字描述和图画描述的发展的匹配程度,可以把儿童的想象发展分为3种类型:文字与图形符号均衡发展型、文字符号型和图形符号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中学生的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完成句子一探测词语义适合度判断时抑制句子尾词与探测词之间语义联系干扰的抑制加工能力。结果表明:(t)在BOA为100ms条件下所有个体都不能有效压抑无关信息干扰;而在SOA为850ms条件下.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个体表现出抑制加工能力的差异。(2)高一年级学生的抑制加工能力优于初二年级。  相似文献   

16.
学龄儿童汉语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娟  傅小兰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2):121-126
该研究以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儿童及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对左右、上下和半包围三种结构类型的90个真字、假字和非字进行词汇判断,以探讨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结构类型的相应影响,以及年龄对汉字识别中结构类型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形成是以识字为基础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萌发了正字法意识,但至五年级时才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2)只有小学一年级被试的真字识别受结构类型影响。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结构类型效应可能与被试识字经验、材料熟悉性等因素有关.(3)年级内部正字法意识的萌发和年级之间正字法意识发展的差异不受结构类型的影响,但萌发之后各年级内部均是对左右结构汉字正字法意识优于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相似文献   

17.
姐姐信主记     
夏新穗 《天风》2010,(8):57-57
<正>2010年4月29日,姐姐要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感恩的日子。我的姐姐叫夏社云,1955年出生,从小到大生性要强,事事处处不甘落后。求学时期,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姐姐小学六年级就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玉桂  李幼穗 《心理科学》2001,24(5):557-562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比较了两种不同移情训练方法:情境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对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三个年龄段的162名被试,将他们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情境讨论组、角色扮演组和控制组,然后进行为期~个月的情境讨论移情训练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通过即时后测和延缓后测让放试去分享奖品和玩具来检测两种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移情训练方法均可有效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2.情境讨论法的训练效果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角色扮演法在幼儿园中班ijJl练效果最好、小学一年级次之、小学三年级最差。3.对于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儿童来讲,角色扮演法比情境讨论法对分享行为更具有延缓作用;对于幼儿园中班则没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上初中一年级时,我们的音乐课,是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女老师教的。她人长得十分漂亮,眼睛大大的,有两行如玉石般洁白明亮的小米粒牙,笑起来特别迷人。而她所教的关于音乐的知识,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183;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