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致使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小学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生活,增强体会,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更新写作素材,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本文就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其教学优势,以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运用这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教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读、说、思、练、改、评等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作文训练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文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阅读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5.
肖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03-103
有些学生面对黑板上的作文要求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缘何?作文太难!作文之难果真难于上青天吗?非也。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无捷径可走,关键在于日常积累,应该从语文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只要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效果,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的确,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对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丰富教学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以期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高校素质教育课程应用写作本身的固有特性——写作教学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文本写作练习与练习者的人文精神、综合素质直接相关,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能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综合素质。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思维训练和文本写作训练,让学生喜欢思考、善于思考,并养成认真写作,认真做事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作文占有较大的分值,是衡量、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新课改下,如何实施作文教学,值得我们深思。鉴于此,笔者认为改进初中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点注意:一、在“仿”上下功夫,消除畏难情绪。二、在“新”上下功夫,激发写作兴趣。三、在“读”上下功夫,积累大量素材。四、在“评”上下功夫,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要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生活中学写作,在想象中学写作,在探究中学写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种种弊瑞,桎梏了学生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知道: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作文就要求学生多读,积累相对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李卉  王福兴  范颖平  周宗奎 《心理科学》2012,35(5):1113-1118
随着电视、网络、DVD视频等媒体设备的普及,媒体对婴儿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父母和研究者的关注。电视等媒体与婴儿注意、语言和学习的相关研究是婴儿媒体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婴儿期对电视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婴儿的语言发展依赖于他们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及自身特征;当将视频学习和现实中等价学习进行比较时,非常年幼的儿童从视频中学习得更少。媒体对婴儿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答案。鉴于这一点,本文从关注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新的研究视角、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快速进步期,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的研究非常必要。一、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作文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是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个性放在首位,而是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分数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艰难、小学生写作兴趣低落的现实,笔者主张应在小学想象作文的教学中强调故事创编能力,认为这是从儿童视角出发,顺应其秉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故事创编融入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故事创编向上衔接的是小学生早期的童话故事阅读经验,向下开启的则是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运用口头作文,培养写作兴趣为背景,通过典型范例,阐述了口头作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说明了口头作文在培养初中生写作兴趣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写作时即使咬住笔头憋出几个字,也是大话、空话、假话、套话。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看,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写作方法、技巧上的问题,而是习作素材贫乏所致。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我们的学生每天在生活中广泛地接触着各种人、事、物,不断学习着新的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习作素材库。对身边的这个“宝库”,学生们怎么视而不见?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打开和索取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虽然每次习作中都有几篇佳作,但是大部分的学生的作文都是空洞无物,假话连篇的。学生写作时之所以会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所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了。要改变这种现象,当然就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将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成为写作的素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对身边的事情做思考和议论,使到这些身边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它对帮助初中生提高综合实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大影响。针对当前初中作文缺乏想象力,千篇一文的问题,语文老师除了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还必须主动放弃教学误区,通过引导学生抒发情感,激发想象力,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中。一、挖掘课本内容,提高想象力语文课堂不止是传递知识的阵地,同时也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场所。课本既是知识的核心载体,同时也是训练想象力的核心素材。因此,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的新概念作文,概括地说应是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1.思维新,要提倡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2.表达新,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别具一格,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千人一面.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作文将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个性自由挥洒,使他们的自我创造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感受创新之美.笔者认为进行新概念作文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电视相亲节目已经成为现今充斥电视荧屏的一类重量级的电视节目形态,作为以婚恋为题材的电视节目,既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节目,也不同于现实中年轻人恋爱交往的方式。将相亲这一在中国文化中带有特定目的性和一般适用于私密场合的社交行为搬山电视荧幕,许多本应处在后台的话题被搬上前台,往往难以避免各种人性中和社会生态以往力求避免的因素的冲突。举办方电视台安排演员、编造剧情、参与者出言雷人、各种火爆话题频出,随着各类相亲节目的泛滥,表演胜过真实,各类作秀是否让以往定位于社会服务类的宗旨已经名存实亡?场由广告商和电视台联手制造的搏出位秀是。否也印证了消费主义时代赤裸裸的金钱动机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