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effects of explicit instructions to“be 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性”(be creative)的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的创造性表现的现象。该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性”作出解释、创造性任务的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的产生。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发生的机制,从设置创造性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源于“反常”终于“常理”的禀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忽略收入影响和交易成本, 愿意为一样物品支付的价格应等于愿意出售的价格。而塞勒教授却发现,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反常”现象, 个体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赋予更高的价值, 造成“愿意支付价格”和“愿意出售价格”的不一致。塞勒利用预期理论中的损失厌恶对这些反常现象进行解释, 并将该现象称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此后, 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该效应进行了探索和论证。文章详细梳理了禀赋效应的多种解释机制, 包括损失厌恶、心理所有权理论、偏差的认知过程以及进化的观点等, 论证了禀赋效应符合“常理”的原因, 同时也探讨了禀赋效应在商业销售策略和政府拆迁政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由目标效应与样例效应对学生写作成绩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斌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5,28(5):1139-1143
“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是认知负荷理论为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资源限制而提出的两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原则。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对不同写作水平学生写作成绩的影响。被试为406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结果表明,“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受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自由目标效应”对高水平写作者有促进作用,但会降低低水平写作者的成绩;“样例效应”对低水平写作者有促进作用,但对高水平写作者的写作成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公众心理效应的角度分析“超级女生”受如此多海内外中国观众钟爱的原因,以及“超级女生”带给个人和组织在如何利用公众心理效应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焦虑个体“冷”、“热”执行功能Stroop效应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Stroop实验范式对筛选出的49名高焦虑个体和48名低焦虑个体的“冷”、“热”执行功能进行测量,以探讨不同焦虑程度个体“冷”、“热”执行功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冷”执行功能方面,高焦虑个体与低焦虑个体Stroop效应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热”执行功能方面,两组被试情绪Stroop的效应量无差异;两类词;12的Stroop效应量差异显著;词汇类型×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消极词汇水平差异显著,两类词汇Stroop效应量在低焦虑组差异显著。说明高、低焦虑个体在“冷”执行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高焦虑个体的“冷”执行功能正常,而“热”执行功能下降,表现为高焦虑个体对两极情绪的趋避关系失调,即对消极情绪具有偏向性,对积极情绪具有回避性。  相似文献   

6.
温芳芳  马书瀚  叶含雪  齐玥  佐斌 《心理学报》2020,52(9):1087-1104
在因防控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后的一个半月内, 对全国34个省(区市)4833名民众的风险认知与焦虑进行了当事人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基于当事人视角时, 不同程度疫情地区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焦虑存在类似“涟漪效应”的趋势, 疫情严重地区大于其他地区; (2)基于旁观者视角, 民众对武汉居民的焦虑和对所需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生数量的评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 (3)基于旁观者视角, 在风险认知上, 低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居民的评估显著低于高、中高及中风险地区的评估, 部分支持“涟漪效应”; 研究还发现了“边缘带效应”和“心理可控阈限”的存在。本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当事人与旁观者”视角知觉差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并对其理论依据、测量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在对以往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索涛  冯廷勇  顾本柏  王会丽  李红 《心理学报》2011,43(12):1430-1440
“做效应(action effect)”是指决策中由“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行为引起的相同决策后果, 却诱发了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使用ANSIE量表筛选了责任归因不同倾向的两类被试(极端内控者、极端外控者), 运用ERP技术, 在一项简单赌博实验任务中考察了这两类被试的“做效应”差异及其电生理证据, 旨在探讨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作用。行为结果表明, 无论结果输赢,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结果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比“不做”行为诱发的明显大; 脑电结果表明, 在FRN和P300上,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诱发的FRN和P300波幅之间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这两种脑电成分波幅都比“不做”诱发的较大。简言之, “做效应”在极端内控被试身上表现不明显, 而在极端外控被试身上表现明显。“做效应”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不同行为导致的相同决策后果的责任归因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安慰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临床工作中对“安慰剂”效应重视不够。“安慰剂”效应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之上。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意义而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生对患者态度冷漠,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已成为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继而弱化了医疗的“安慰剂”效应。推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倡临床工作以人为本而非以疾病为主,建立医患共赢的医疗体制,改善医疗环境,有利于产生和加强临床工作的“安慰剂”效应,切实促进医疗和谐。  相似文献   

10.
梁辉 《思维与智慧》2003,(11):35-35
“莱斯托夫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指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此种现象,系莱斯托夫在1933年所证实,故名。莱斯托夫效应的最明显例子是:在一场人数众多的宴会上,在行列中有一位身高在2米以上的高人,他会给人以突出的印象,故而他的名字也容易记忆。因此,莱斯托夫效应给人的启示是:有些人为了增加别人对他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在注意和记忆活动中存在着“积极效应”现象,即对积极材料的加工维持得较好,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的认知评估影响情绪目标的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研究发现信息的加工方式与“积极效应”有密切关联,当控制加工时,“积极效应”出现;而自动加工时,“积极效应”消失。“积极效应”受到时间认知的控制,也受到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目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利用先进设备与仪器研究老年人认知活动中的“积极效应”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分别探讨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 1)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内隐影响的表现 ;( 2 )刻板印象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 3)刻板印象表现出强烈的“内一外群体效应”  相似文献   

13.
姆佩姆巴效应 坦桑尼亚中学生姆佩姆巴,有一次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准备做冰淇淋。冰箱容量有限,此时别的同学放入的牛奶差不多要把冰箱占满了。姆佩姆巴来不及等热牛奶凉下来,就将它放入了冰箱。奇怪的是,姆佩姆巴的热牛奶比别的同学的冷牛奶结冰快得多。他的这一重要发现,当时却被老师和同学当成笑料。姆佩姆巴却不放过这一发现,求教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教授。奥斯博尔内教授做了同样的实验,证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此后,世界上很多科学杂志都肯定姆佩姆巴第一个发现了这种现象,并把它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试想,如果姆佩姆…  相似文献   

14.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有关,显示出了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实验二使用“汉字-图形”意义整合判断课题进一步检验了字义认知的“复脑效应”,结果与实验一相同。作者认为,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同时从热情和能力维度独立和互依视角,采用同伴提名法考察社交与工作导向情境对“热情优先效应”的增强与削弱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导向情境下表现出明显的“热情优先效应”;(2)工作导向情境对能力的突显效应与“热情优先效应”的表现相反:在热情与能力独立视角下,情境的削弱效应使得“热情优先效应”无法表现;而在热情与能力互依视角下,“热情优先效应”则强于情境对其的削弱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鱼小池效应(Big-Fish-Little-Pond Effect,BFLPE)是指对于同等能力的学生来说,进入高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要比进入低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习得更低的学业自我概念的现象.这类似于我国生活格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描述.在系统梳理大鱼小池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大鱼小池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大鱼小池效应对我国学校能力分组和学生择校现象的启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大鱼小池效应在统计方法、跨文化一致性、具体发生情境、具体发生年龄及外部效度等方面的探讨与验证.  相似文献   

17.
归因过程“背景效应假设”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两个实验考证了归因过程的“背景效应假设”:实验1表明,当要求活动者和观察者采用同样的背景事件时.他们之间的归因差异消失了;实验2表明,当有其它的背景信息可供参考时,被试就不再完全按照Kelley所假定的一致性和区别性信息进行归因推断。  相似文献   

18.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问。这种禁果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沛 《心理科学》2001,24(2):178-180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分别探讨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内隐影响的表现;(2)刻板印象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3)刻板印象表现出强烈的“内—外群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庄捷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1,34(3):23-27
采用图片命名方法考察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并进而分析语音计划的单位和序列性。选取能同时用单音节(如“羊”)和双音节(“山羊”)命名的图片作刺激材料,发现双音节命名明显慢于单音节命名,这种效应既表现在首音节型(如“花”与“花朵”),也表现在尾音节型(如“羊”与“山羊”)刺激材料上。研究结果支持语音编码从左到右、系列提取和双音节词的词音计划单位大于单音节词的观点。该文还对图片命名中的频率效应进行了事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