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让孩子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写字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写字训练更有实效呢?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教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读、说、思、练、改、评等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作文训练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次央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03-103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课堂上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书法,以多变的造型与灵动的线条给人美的享受。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的书写示范和引导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人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规范示例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写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一、书写习惯,要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和保障,也有利于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的骨骼、视力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是当代中职教育的重要责任,对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加强提升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公文写作训练,促进他们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和用语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实施分层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感培养意义重大。那么语感到底在语文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和地位呢?在当代社会下,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是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由始至终地将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课堂教学新格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教学进行探索、改革,进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以高社交化、高效益化,高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要求学生具有准确、敏捷、有效的口语能力。”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却远末把培养训练学生口语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我在语文口语训练课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付之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开展写字教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文化素养。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一至六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相似文献   

11.
语文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彭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0-10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交谈的笑语,看到师生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场景,感受到怡荡的春风,希望学生一提到自己所教的语文课就一脸兴奋,充满期待。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语文课在冗长的分析解剖中,在五花八门的测试训练中,在我们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中,让学生不再心向往之,提起来毫无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失去魅力,不再美丽。如何给学生美丽的语文呢?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是综合体现在一定技能上得综合思维能力,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基础,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从多角度进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便会有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5.
一、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三性” 1.综合性。小学语文基本功是由各种基本功综合而成的。比如识字,既要了解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简架结构等有关字形的知识,了解有关字音和字义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学会书写、学会运用、这是能力。如掌握汉字,再进行教学时候,常常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者实物,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会记牢它,运用它。这样,把有关字的理解、表达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又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跟观察、  相似文献   

16.
课改的浪潮虽已席卷大江南北,但当今应试制度让有的教师对教材作用存在错误的认识;有的是对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应试的困惑;有的是对“读写结合”的浅表图解;也有的是受办学条件或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强调开放,鼓励创新”的语文考试改革,我们这些仍以传统考试模式训练为主的语文教师应当自问:“狼”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18.
高莹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7-107
新课标要求课改之后的语文课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实现审美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要有审美氛围,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教师语言优美动听。  相似文献   

19.
舞蹈基本功训练简称基训,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灵活性)而对学生实施的一项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活动。基训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体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软度、开度等舞蹈专业素质,缩短自身条件与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为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现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在幼教专业的舞蹈课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则不太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质,积极完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对基本功训练课的兴趣,使之变得更为科学和生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