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人都会遇到坎坷,遭遇挫折,这已成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本文着重讨论有关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如何面对等问题,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
挫折应对训练是增强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青少年学生挫折应对质量,本依据有关理论,分析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内涵以及内容;探索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培养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上讲的挫折主要是指个人在进行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没能达到,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挫折心理。我从与众多大学生长时间广泛的接触中看出,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总起来说,影响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期望值的失落 从高中进入大学时,大学生对大学怀有美好  相似文献   

4.
张骞  张大均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23-226,20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青少年所遇到的挫折是各种各样的,造成挫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人类的自杀行为自古就有,但现代社会自杀率尤其是青少年自杀现象有增无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者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陷人危机状态不能自拔,难以承受,或心理异常而产生自毁行为。可见,自杀与挫折有密切关系,自杀已成为心理卫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自杀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自杀,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挫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在挫折中奋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人们在分析受挫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时,总爱寻求诱因,但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78名青少年的调查,考察了成长型思维及其动机框架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结果发现:成长型思维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资本;动机框架中的掌握目标和失败反应在成长型思维和青少年心理资本间起序列中介作用;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就的前提下,成长型思维对于青少年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增量预测效度。研究从内隐信念的角度拓展了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为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培养和促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挫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挫折是利他行为者遭到受助者消极或恶意回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形式,其不仅是一种个人挫折,更是一种社会挫折,即造成了社会资本的损失.对于道德挫折,应从其心理发生机制来加以深入探析,即主要从挫折情境、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来加以说明.另外,道德挫折对于学校道德教育而言既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可以积极利用的遭遇.  相似文献   

10.
杨雪冰 《美与时代》2007,(4):118-119
挫折感是阻碍大学生积极性发挥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在具体分析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不同因素的基础上,用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帮助学生增强挫折忍耐力,战胜各种挫折,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弱,挫折承受力差是显著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使大学生认识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必要性、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理解挫折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3.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为忧虑、紧张、失望、烦躁、恐惧、焦急等某些心理反映。焦虑的产生缘于心理的冲突或遭受挫折。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或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遭受挫折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影响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研究,需要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同时,在防止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加强社会心理学的消除及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为什么屡屡遭受到挫折的命运,在青少年中更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工作者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免受遭折,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心弦。  相似文献   

16.
周宵  甄瑞 《应用心理学》2023,(4):317-325
灾难事件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创伤心理反应,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青少年创伤心理干预已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不过,当前关于青少年创伤心理疏导存在着服务力量分散、系统协同性欠缺,心理服务侧重短期心理干预、忽视长期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视角片面,缺少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局限。为了弥补这些局限,帮助灾后青少年积极应对创伤及其相关情绪,有必要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对灾后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家庭与社会、学校和医院的协作,提升灾后青少年家庭心理疏导的能力;关注父母心理健康,提升其心理素养;改善夫妻关系和教养孩子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父母创伤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协助父母对青少年开展长期心理呵护。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所谓挫折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行为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通俗的理解挫折就是“碰钉子”。而挫折理论就是研究人的行为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变化的规律。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自觉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基本原理——挫折理论,正确分析挫折的影响因素,诱导和调节挫折行为,从而巩固良好的行为活动,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政治工作的优秀传统,坚持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方针,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后,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产生,而行为又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心理挫折,使人沮丧、焦虑、失望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不仅妨碍工作,而且损害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预防及管理措施几方面初步讨论挫折管理,希望对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期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同时青少年阶段又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的特殊阶段,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 一、性心理保健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基础,性生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青少年的社交问题是心理门诊中越来越常见的问题。很多孩子因为存在社交困难,在同伴关系上、亲子关系上会面临很多挫折,进而产生不愉快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压力进一步阻碍了孩子们社交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社交困难是每个儿童青少年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来说,因受到症状的影响,其社交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后果可能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