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医科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医科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科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将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纳为教学计划,建立起由不同方面组成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心理教育体系,全方位提高医科女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的培养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面临丧失审美主体性,审美品味物欲化、感官化等多重异化困境。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应当铸造崇高的现代灵魂,恢复本真的浪漫诗情,超越异化困境实现灵性生存。解决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异化困境的路径在于完善高校美育课程,重视高校美术馆、博物馆在涵育新时代女大学生本真、诗意性情方面的功能,把审美创造作为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培养的基本目标,女大学生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等媒介,创造审美生命,让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市某校1082名女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角色与大学适应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哪一种理想性别模型更适合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探讨当今中国多元性别文化背景下,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型是双性化模型;(2)平等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传统性别观念和反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阻碍作用;(3)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的影响,是通过男性化、女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证明了双  相似文献   

4.
周璠  石岩 《心理学报》2014,46(1):101
以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 (the female Photographic Figure Rating Scale)作为刺激材料,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与偏差, 以及女大学生对他人的体重知觉与偏差, 引入男性视角作为体重社会标准,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社会知觉与偏差。研究中要求女大学生选择准确代表自己胖瘦的图像, 选择自己理想胖瘦的图像, 选择他人眼里最有吸引力的图像, 估计PFRS真人照片图像体重值(假定图像中人物和自己身高相同), 并报告自己的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研究要求男大学生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模型假设:镜像模型、泛化模型和相关模型, 进一步探索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原因。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高估了对应真人图像的BMI; 女大学生对其他女性BMI知觉, 倾向于高估体重正常和偏瘦女性的BMI, 低估偏胖和肥胖女性的BMI; 女大学生体重的主观社会压力高于体重的实际社会压力, 对体重社会压力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女大学生对他人体重知觉偏差更有可能影响其体重自我知觉偏差; 认知评价不是造成女大学生知觉偏差的重要因素, 但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实证。  相似文献   

5.
高风险社会、图像时代、消费社会无疑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强大的资本力量统治下,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象征性符号与物欲的狂欢。高风险社会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震荡,她们对于爱情的信仰也摇摇欲坠。图像时代把女大学生抛入一个超现实的拟像之中,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个体欲望对他者的巨大投影。从爱的生命精神出发,对新时代女大学生异化的爱情进行审美救赎,探讨爱情多维的特性,还原爱情的本真状态,展示爱情升华的过程,呈现典雅爱情与浪漫爱情的图景。文学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异化具有救赎作用。探究爱情诗性生存之可能,挖掘爱情的意志力量与生命活力,从而实现新时代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解放,帮助女大学生摒弃爱情异化,唤醒新时代女大学生沉睡的爱情灵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并轨收费体制的实行,特困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数据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达25万,其中特困女大学生占46%。贫困,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在这些稚嫩文弱的青春女性头顶上方,她们承受得了吗?她们的生存状态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郑显亮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6):84-87,28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危害及成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随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现状的分析,透析出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提出预防和杜绝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对策,将有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财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财富观问题研究不仅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关注大学生财富观问题,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地追求财富,合理地支配财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SCL-90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男、女大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看到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各因子上的差异。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与严重性,同时对女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女生心理问题的教育与矫治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与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钱琴珍 《心理科学》2004,27(4):990-992
本研究抽选198名在校女大学生,采用SCL-90临床症状精神量表测试。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比正常成人分值略高;课题组通过设计多种心理训练活动,力图培养女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并为此已有初步成绩。  相似文献   

12.
虽然自主创业一次次被中国大众所关注,却未见未百花齐放,万马奔腾。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覆盖高,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就高迭20%一23%。反观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就一些分析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其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将从心理角度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女大学生同性竞争与社交网站发布美化自拍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外貌比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同性竞争量表、身体外貌比较问卷和美化自拍量表对463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年龄后,女大学生同性竞争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美化自拍行为,且这一预测作用受到外貌比较的调节,即只有低外貌比较的女大学生其同性竞争水平可显著预测其美化自拍行为。该结果对理解和干预女大学生的社交网站行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从事兼职教师类职位越来越多,成为兼职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与此同时,大学生兼职教师队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结合黄淮学院学生的教师兼职经历,开展大学生兼职教师类职位的研究,分析兼职教师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对教授学生及聘用单位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上的宗教性活动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陕西百万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调查”课题组在2006年圣诞节期间,对西安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大学生对基督教、天主教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特别是借此机会还调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加大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的教育,增加大学生基本的宗教学知识等相关的建议,以期引起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偏差及其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压力的日益增大,大学生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困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内部因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分化、统一的一个特殊阶段,面临着许多难以排解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造成自我意识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试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出发略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偏差及其调节!希望能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形成积极健康,统一的自我意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浅析女大学生消极情绪与消极自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华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4):38-40,22
本文探讨了女大学生消极情绪和消极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特点,认为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较低的成就期望值、低自我估价者归因风格以及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女大学生的消极自我意识是导致其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教育者应加强引导和提高她们的自觉,以避免其消极情绪和消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强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女大学生已占相当比重,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标志着妇女成就的机会日益增多,我国妇女的解放达到一定的程度。但作为女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仍承受着来自社会的许多压力,因此在道德选择上陷入难以融合的心理冲突。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社会要求她们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事业进取心。社会提供着这样的信息:女性在智力发展上毫不逊色于男性,女大学生既然同男大学生一道接受高等教育就应当同男大学生一道担负起社会责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正在结束。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女大学生,又要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267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为被试对其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进行测量,其结果:(1)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运动员;(2)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运动员组、非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总体上,男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其中,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运动员男大学生在“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方面明显比非运动员男大学生更自尊、自信,尤其是在“身体强壮”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5)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他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来讲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出现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