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洛德·德彪西是法国音乐最富于创造性、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熟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迷恋肖邦和瓦格纳,热爱拉莫和法国古钢琴音乐家,继承了古诺、马斯涅为代表的法国音乐传统.他在文学、音乐上的修养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由于受法兰西艺术美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抒情歌剧和舞剧)的影响并在青年时代同俄罗斯音乐家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创作的接触,以及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听到的国外艺术,为他打开了新的音响世界加强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摆脱了浪漫派的影响,开创了被称作"印象主义"的音乐学派.该学派在音乐史上独树一帜代表着19世纪的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董莹 《美与时代》2007,(1):105-107
里查德·瓦格纳是19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集浪漫歌剧之大成,并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他的歌剧改革,不仅深刻影响当时及以后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歌剧艺术的进程,而且也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世界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3.
肖邦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王国的珍品.他的音乐以诗性著称,在19世纪,肖邦就被称为"钢琴诗人"了,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的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成就了钢琴的黄金时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他的音乐与波兰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上,<茫茫黑夜游>堪称是与<追忆似水年华>齐名的经典作品.其作者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以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塞利纳本人将其成功的秘诀归因于一种"小音乐".本文将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塞利纳将"小音乐"引入文学文本的过程以及音乐性文本在文学文本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叶秀山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是"纯思者"的永久形象。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利科(P.Ricoeur)在悼念他的挚友、法国人格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慕尼埃(E.Mounier)时说:"他不再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死亡的残酷在于彻底改变了正在进行着的文字事业的活动:不仅因为它不再继续,它终止了——就这个词的所有意义而言,而且因为它脱离了把作者置于生者之中的交流、提问和应答的运动:从此变成了一种文字著作,仅仅是文字的,和它的作者的断裂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是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神童".他的音乐以技术简练、内涵深邃而著称于世.只有把握住莫扎特音乐中的精神内涵.才能合理诠释他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通俗化。于光远曾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他进而解释了"通俗"的意思:"通俗者,沟通世俗世界,用现代语言来说,即沟通群众之谓也。"[1]尽管于光远在这里没有对"群众"进行界定,但  相似文献   

8.
一我的《实用主义美学》一书的目的之一 ,是要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哲学的美学理论 ,将它作为理解美国通俗文化的更好方法。① 尽管美国通俗文化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国外受众和知识分子的很好理解。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笛卡尔和康德不是欣赏拉普 (Rap)音乐、甚至是法国或德国拉普音乐的恰当工具。我的方案中的美国基础 ,有可能被误解为在表达文化帝国主义和最糟糕的沙文主义。但与此相反 ,它倒是对文化差异的一种谦虚的认可 ,意味着对艺术和艺术理论的一种语境性的探究。这种对哲学中的语境的认可 ,并不必然导…  相似文献   

9.
徐嘉 《学海》2007,(6):67-71
虽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但是,当其他启蒙思想家对理性、文明、科学、进步充满赞美时,卢梭却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敏锐地觉察到了被神化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险,揭示了科学的进步与道德风尚之间的深刻矛盾.尽管他对科学伤风败俗的指责并不严谨,但却以"伦理的理性主义"的视角触及了启蒙时代的重要问题.这不但成为他后来学说的出发点,也开启了启蒙运动对唯科学主义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祥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起源及其政治作用和审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啸 《学海》2001,(5):153-158
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风.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政治的推明与礼乐息息相关.礼的初义是指祭祀,其中音乐承担着娱神和敬神的职能.周人以礼乐治国,音乐依附于"德"而存在.老子对音乐害道的批判表达着他以道与礼对峙的思想,但他不完全反对音乐,赞成音乐接近道的品质.音乐与道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进一步承担起了诠释自然的任务.认识到音乐独立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人们面向自然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文艺观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提出了"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等观点。韩非的音乐思想与其文艺观是一致的,是其文艺美学思想的体现,主张文艺要表现现实,为法制路线服务,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韩非意识到了音乐具有多种功能,但是他仅仅把音乐作为法制例证的手段,具有极端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大师,他创造性地借鉴了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发展了钢琴作曲和演奏的空间,营造了画面感极强的艺术空间,其乐思和语言值得不断研讨和挖掘.通过对其代表作《版画集》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德彪西在织体语言、曲式结构、节奏、音阶变化等方面均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独到手法,充分彰显出印象派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是音乐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音乐家,虽然他的音乐不象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那样深刻而持久地影响人类,但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他那不可替代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永不可忘。他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描绘性,色彩朦胧而具幻想气氛,典雅、精致,不追求浪漫的激情与棱角,不重视音乐逻辑的发展,通常借助标题传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惠娟 《美与时代》2006,(12):67-69
柏辽兹是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幻想交响曲》是西方音乐中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有几个特点:标题性、崇尚自然、文学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向读者阐明标题交响曲的内涵,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柏辽兹及他对欧洲音乐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摇滚绝不仅仅是音乐,它也是判断、试测时代和人心的手段之一. 音乐中的摇滚,如今中国人对它也不陌生了.说起它,自然要想起有摇滚之王美称且绰号为"猫王"的普莱斯列.他深受黑人爵士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有明显的黑人爵士风格.不仅如此,他的演出方式也是怪异的,他创造了典型的摇滚演唱风格:他在台上叉开双腿并同时晃动;凑近麦克风的嘴唇微微上翘,脸上总是一副阴郁或冷笑的表情;在用手臂猛拨吉他的同时,他还会让抽动的双腿猛然打住,双膝不停撞击并拼命扭动骨盆;这套动作还不断被扩充、生发,在叉腿、跨立、摇头晃脑、放低重心的同时又可扭动骨盆.听众戏称"普莱斯列骨盆".  相似文献   

18.
作为19世纪末叶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在其钢琴音乐中彰显出鲜明的印象主义音乐美学倾向,即擅长抒情风格,钟情于自然题材,努力将音乐与诗歌、绘画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大自然瞬间"光与色"气氛的强调和音乐具象描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天才"形成的缘由中,首先是其父母的遗传基因,他继承了父亲良好的音乐感觉及对音乐痴迷的态度,继承了母亲诚实、勤劳、开朗的性格:第二,是家庭的培养,从三岁就培养他唱多声部旋律,四岁教他弹奏小步舞曲,接着教他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还教他拉丁文、法文等,为他打好了音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主张"非乐",他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他对当时贵族阶层无视人民的生死而不厌其乐的享乐行为给予了尖锐的揭露与抨击.墨子的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但墨子由此走向了一个极端,从极端功利的角度出发对音乐进行了彻底否定,完全排斥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性.这也是墨子思想的局限性之所在.总的来说,墨子丰富和深刻的音乐美学内涵,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是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