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1992,(10)
最近在青岛湛山寺佛经流通处购得《护生画集》。《画集》始作于一九二八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五十寿时以漫画形式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一百一十幅。每幅都配有弘一法师的墨书题画诗,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法师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法师竟在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辞世!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5,(6)
在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浙江省于九月十七日在杭州隆重举行了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捐赠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原稿仪式。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代表省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广洽法师赠送了感谢信和礼品。广洽法师和丰子恺先生早年同是弘一法师的弟子。自二十年代起,为祝贺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作了《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丰子恺就  相似文献   

3.
护生即护心     
介子平 《法音》2006,(10):27-28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增十幅,最后出版第六集时,弘一法师冥寿百岁。丰先生创作这些画幅时,可谓用尽了心思。他在画集子的第三册时,拟绘七十幅,但画至第六十九幅后,一时因想不出画材而辍笔有日。一天,广洽法师给他写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宰的。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后即哀鸣不止,…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是一部图文并茂、诗趣盎然的佳作,为佛教界、艺术界所珍爱。丰先生发大悲心,以艺术作方便,用生花之笔,作《护生画集》,深入浅出,妇孺皆晓,不仅对初接佛缘者以启蒙之钥,也给未信佛者以护惜物命的启示。其用心之苦,寓意之深,实为近世佛门之创举。一九二九年弘一法师五十寿诞时,作为法师归依弟子的丰子恺乃作护生画五十幅为晋寿礼,以报师恩。弘一法师见而喜之,并亲为题词,师生合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越十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从1927年开始,为师父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诞作画献礼,始作画50幅,定名《护生画集》。后秉承师愿,承诺每隔十年,逢师寿诞,作画一集。共作6集,450幅,终至圆满。虽然丰子恺并未亲见最后一集的出版,但是他平生呕心沥血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其中蕴含  相似文献   

6.
为了宣扬护生劝善,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近年精心翻印了《护生画集》,流布人间,实在是一项有益众生的善举。《护生画集》始作于1928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和尚(李叔同)50寿时,以漫画形式所绘制护生画50幅,弘一60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60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110幅。每幅都配有弘一的墨书题画诗,意景深邃,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70岁绘70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竟在1942年(63岁)辞世! 这部漫画的宗旨就是“斥妄戒杀,显正护生”。  相似文献   

7.
一、《护生画集》创作的时代背景中国在走进20世纪的时候,一方面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争频仍的乱象;另一方面,却也出现了春秋时期思想进发、大师辈出  相似文献   

8.
《护生画集》作为开启近代生态伦理思潮的开篇之作,它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有机的融合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戒杀思想和儒家时禁好生之德,使其成为构建当代生态文明可资利用的道德资源。而其中契理契机的进行视角转换的创作理路,内在的彰显了中国未来生态伦理建设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4,(7)
正佛教一向提倡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利济万物,并以杀生为第一大戒。在佛陀本生故事中,记载着许多诸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慈悲护生的感人事迹,《梵网》、《涅槃》、《楞伽》、《楞严》等大乘经典更是要求佛弟子禁断食肉。因此,素食、放生和护生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但在民间,"放生"也出现了种种异化,许多不明佛法真义的人,不是藉由放生增长自己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5,(4)
<正>藏族历史上放生、护生习俗的产生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形成都与佛教在雪域高原的传播、弘扬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换言之,藏传佛教"戒杀护生"、"众生平等"思想的广泛普及和弘扬对青藏高原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藏传佛教史上戒杀护生习俗的产生,以及藏族人在遵守和践行佛教生命伦理观的前提下,是如何处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一切有情"众生之间的关系的。一、从苯教的杀牲血祭到佛教戒杀护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4,(8)
正本刊讯8月1日,山东省佛教协会专门下发通知,传达贯彻国家宗教局于7月30日召开的"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座谈会精神和中国佛教协会《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内容。要求各市县佛协、寺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讲话精神,将中佛协《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在协会、寺院网站转发,并在活动场所内张贴,呼吁  相似文献   

12.
放生的诗歌很多。最喜欢弘一大师为丰子恺的《护生画集》配的诗。画中,一个羊倌牵着羊,到锅里不停翻滚着骨头的羊肉汤铺卖。  相似文献   

13.
护患间的沟通至关重要,一句话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这就取决于沟通的有效性.实习护生由于对工作的不熟悉、对技术的不熟练等原因,发送的信息常常不被患者所理解和信任,导致无效沟通.为此,我们以实习护生在临床经验的沟通感受为题材,运用质性研究内容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由26个二级要素组成的实习护生有效沟通的概念框架.以为未来的实习护生提供经验性的模板,也为护理教育者提供教育培养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被认为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但目前高校对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盲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很多教师只把人文关怀停留在同情层面。以健康赋权为理论框架,将护生同理心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即同理心通识化体验阶段、同理心专业化培养阶段、临床实践阶段、经验分享阶段,可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同情与同理的区别,以便在我国医疗体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等"顶层设计"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发挥微观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作用,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放生活动古已有之。据《列子·说符篇》记载,春秋末期晋国的赵简子把别人献给他的斑鸠予以放生,并且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习俗在中国民间有相当深远的影响。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道藏所收《水镜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观念的转变,人文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生作为护理的贮备力量,如何提高其自身人文素质的养成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确立了护生处理紧急情况时能力欠缺等问题,运用临床真实的案例,采取讨论、反思和角色扮演等,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护生进行培养。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组护生护理的患者,对护生的服务质量、个人特质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此培养模式能提高护生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林清玄 《法音》2005,(4):37-38
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  相似文献   

18.
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制在读护生的护士职业认同评价工具,并检测其信度和效度.方法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法设计原始问卷,并运用调查法对145名护生进行试测,系统分析问卷的信效度.结果在读护生的护士职业认同问卷自我认知纬度包古五个因子,累计贡献率64.072%,共18项题目;自我体验纬度包吉五个因子,累计贡献率66.419%,共22项题目;自我控制纬度包含两因子累计贡献率53.766%,共11项题目,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在读护生的护士职业认同问卷可以作为护理教育者对在读护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4,(8)
正7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京组织召开以"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为主题的座谈会,总结佛教、道教关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理念与实践,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阐释解读,征询教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学诚副会长在会上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发言,强调佛教的放生护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至今仍是广大佛教信众非常重要的信仰实践形式。同时,学诚法师剖析了当前放生活动中存在着发心不正,组织不当,与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不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9)
正所谓放生,是把将被宰杀或面临死亡痛苦的动物救出,然后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放生本身是正确的,使之得到解脱。经典中也谈到佛陀在因地修行"刮肉喂鹰"的事迹。如此舍身放生,感天动地。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指一切生命。西周以前,祭神是要杀一批人来祭祀,西周时开始以陶俑代替,这就是对人的放生。西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