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动力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慧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24-228,235
本文以主要症状为强迫性并以具有典型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一名大学生为例,主要运用心理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症状的成因,促成其情感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咨询目标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也试图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本案例也注意了认知改变、行为训练、与家庭辅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减少症状的影响,及时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大可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迫症     
明明洗干净了的手,还要一洗再洗;确实锁好了的门,仍要反复检查……这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而引起的心理障碍。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更为隐秘的强迫观念,其表现为经常反复考虑某个问题,明知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但不能自控。这样一种无明显强迫动作的强迫观念在心理疾病中是痛苦程度极高的顽症。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12个地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它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是此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一位男子头脑中产生一种自己也知道是很荒唐的想法:“我如果一旦管不住自己,就可能去拿菜刀,如果再一激动就可能去砍妻子。”所以他就把家中的刀子、剪子、刮脸刀锁在抽屉里,把钥匙交给妻子,并告诉她:“我要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陈慧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19-120,128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当中发病率是很高的。尝试运用催眠的方法.对一名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实施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催眠是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式,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的元认知模型认为, 元认知是理解强迫症病理的关键。强迫症患者存在错误的元认知知识信念、消极的元认知体验及不恰当使用元认知策略等问题。强迫症的元认知疗法强调思维过程(如自我聚焦注意、对担忧不变的思维风格和威胁调节的注意策略等)的重要性, 而非思维的具体内容, 并在个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等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未来研究应从认知神经科学等视角考查强迫症的记忆等元认知特征, 并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强迫症的元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6.
强迫症已经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相时较少.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案,但对于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已经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相对较少。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案,但对于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等;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主要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等。一、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和冲动念头。力图摆脫,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1.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团体治疗(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因素,为强迫症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方法: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10例中重度门诊强迫症患者开展连续12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个案深度访谈,并采用主...  相似文献   

10.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门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但其对强迫症的疗效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但治愈率较低。本研究对31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意象对话技术”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象特点、体会和感受,发现意象对话技术能够很好地揭示并解除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症结,明显改善强迫症症状,“意象...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顽疾,病情往往迁延不愈,还很容易复发。单纯使用药物或单一的心理咨询方法治疗效果一般不很理想。本研究者针对一例症状较轻的大学生强迫症患者,采用"厌恶"和"认知领悟"二联疗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邓晓红  周晓林  张伯全  崔玉华 《心理科学》2006,29(5):1203-1205,1236
使用内外源线索结合不同冲突水平的侧抑制任务,考察强迫症患者对分心刺激的抑制有无缺陷、注意定向对分心刺激的干扰效应有无调节作用及在何水平上发挥作用。结果表明:强迫症患者不同冲突水平的侧抑制任务均无明显反应抑制缺陷,可能与其注意威胁性信息等有关;集中注意在知觉冲突水平上对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反应冲突进行调节且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强迫症患者关注内容非空间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又称做强迫性神经症,在人群中并不罕见,患病率约为3%,多数在30岁以前逐渐发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有一定的个性做基础,所以强迫症的发生大多是缓慢和逐渐的,很多患者都说不清自己的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家人也往往只是发现患者越来越“爱干净”、越来越“讲卫生”了。他们不仅饭前便后要洗手,甚至双手触摸过什么东西后也要洗,而且是数十遍的洗手、刷指甲、唯恐不能洗净;或者是反复清洗被他人无意中碰触过的个人的物品。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是一种与许多因素相关的慢性精神障碍,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强迫症患者社会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事件的影响,探讨其中的危险因子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强迫症的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对其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凌  王建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41-1047
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表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复杂的临床工作需要。首先,有关患者的自知力以及主观痛苦程度等诊断指标需要进一步修订。其次,就强迫症的核心症状而产生的争议,研究者提出应重新考虑强迫症、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和囤积障碍这四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和诊断标准。未来研究应考虑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索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和病理机制,为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动力性住院治疗是将精神动力性治疗的原则和策略应用于住院病患的治疗。在与患者的日常互动中,治疗团队成员对患者理解、涵容及保持稳定一致的治疗态度的能力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一例严重强迫症患者的住院经过,展示治疗团队与患者互动的动力性过程,着重探讨治疗团队如何通过检视移情、反移情的素材获得对患者的理解以及此种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强迫症已经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相对较少.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界定及其流行病学调查出发,回顾了强迫症认知行为理论的解释及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认知行为理论实证研究,最后对该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强迫症患者在现实监控、知道感、元认知信念和责任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缺乏对不同类型强迫症元认知差异的研究、被试选取的典型性和代表型有待提高,现实监控障碍的身心原因尚不明确、责任-控制障碍形成的机制研究不足.指出元认知干预的强迫症治疗范式、强迫症与其他精神症元认知障碍的比较、强迫症元认知的认知神经科学探索和强迫性网络使用的元认知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的脑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对强迫症(OCD)的现象学解释强调了病人在特定情境下错误识别和情绪与动机功能的异常加工。来自神经解剖、神经生理以及近期神经心理和功能成像等的相关研究证据显示:OCD病人眶额皮层(OFC)、前扣带回皮层(ACC)的过度激活可能会导致错误识别功能和对行为结果预期的情绪与动机评价增高;背外侧前额皮层(DLPC)的活动减弱损害了对信息加工的认知整合能力。以上这些皮层信号在控制行为活动程序的尾状核进行整合。OCD病人的强迫性观念和行为可能由这些结构相关的神经网络中一个或多个环节的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