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2年4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基督教堂举办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来自四川省31个市县基督教会的53位教牧同工参加了培训。培训旨在提升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教会服务社会的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基督教的优势,在社会公益事业与文化建设中做出实际贡献。培训邀请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学刘斌志教授主讲“基督教与社工基本理念”;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岳清华博士讲授“从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看教会社会服务”、“从宗教政策变迁看教会社会服务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而这种民主意识又表现出中西结合的特征。梁漱溟认为只要把握了现代民主的精神,不一定要照搬西方现代民主的形式。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儒家的伦理精神去会通西方现代民主的具体方式方法,并在民主的实践中努力吸取中西双方的优长,抛弃双方的劣短。这样,梁漱溟认为通过乡村建设的实践,可以使乡村政治组织民主化。最终,达到改造中国的落后现状,建立统一的现代民主新中国的目的。具体包括:乡村建设的民主理论设计、实践运动和具体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4.
《田家半月报》是中国基督教界的杂志,是中国现代最早面向中国农村的通俗读物之一,隶属于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文字部。该刊秉持社会福音思想,长期坚持面向农民大众的乡村教育,是中国基督教比较成功的文字事工之一。本文拟探讨该刊的宗旨和乡村教育理念,从中认识基督教在民国时期农村现代化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5,(8):54-55
会议消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基督教于2005年5月19日召开第一次基督教代表大会,来自全区各堂点的代表共32人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徐州市云龙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领导班子,尹少华牧师当选为主席。(云龙三自供稿)山东省菏泽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于2005年5月20日在曹县东关教堂举行了首届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市八县一区的教牧同工参加了会议,撰写论文60多篇,先后有十几位同工代表踊跃发言。通过研讨,提高了教牧同工的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进程,开创了我市基督教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有些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基于此,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度沉寂的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开始复兴并在组织上逐步迈入正轨化发展道路。国难促使中国基督教界逐渐将社会革命作为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中心目标。围绕这一中心目标,教会开展了乡村建设、国货促进运动、参与全国救亡和抗战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将社会革命作为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中心目标促使该运动最终合流于全国救亡运动,促进了自身合一精神的增加,推动了中国基督教界教会合一运动,加剧了中国基督徒学生阵营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5,(4):54-55
会议消息 福建省基督教两会第四次常委会,于2005年3月1-2日在罗源县三一楼举行。会议先后听取了省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苏伟垣牧师传达全国两会第二次全委会会议精神,省三自爱国会 副主席兼秘书长岳清华同工在会上作省基督教两会2004年工作报告及200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省 基督教两会副会长王忠坤长老作关于省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2004年工作回顾和2005年 工作计划的报告。会议期间,全体常委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并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 "宗教事务条例"的决议》。最后,苏伟垣牧师对本次会议作了闭幕讲话,他要求全体常委增强忧 患意识,通过学习《宗教事务条例》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各级两会的凝聚力,同心合意办好福建 教会。 (福建两会供稿)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或逻辑结构是:乡村建设源于乡村破坏,乡村破坏的浅层表现是天灾人祸,深层表现是习俗改变;乡村破坏的缘由是外力的冲击,由于不敌西洋文化,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个大的转变;然而,不但学习不成功,连自己本有的东西也被破坏了,这种破坏的缘由也可以归结为政治的不作为;一方面由于中国以农立国,一方面也是为了收拾残局,所以才有了乡村建设的迫切需求。乡村建设的意义一是救济乡村,二是创造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是农民自觉,二是乡村组织。农民自觉就是认识到乡村建设主要靠自立自强,同时吸取外部资源。乡村组织落实下来就是村学乡学。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对于我们把握梁漱溟思想的总体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栋 《天风》2018,(9):32-33
几年前在"基督教中国化"这个问题被提出时,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现今中国教会是否在中国化上存在问题?怎么做才叫中国化?三自爱国运动进行了6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深入,在实现了"自治"和"自养"以后,我们又看到了自身讲台宣讲中的问题,即"自传"的滞后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脱节,于是自1998年底又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提出将"三自"落实到"三好"——这些不就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入吗?连学者都认为:"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主张,也就是基督教中国化最现实的神学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5,(12):56-57
换届消息广东省湛江市基督教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005年10月25日-26日举行,来自全市各教会61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基督教三自爱国组织,陈积安牧师连任湛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黄国良供稿)浙江省浦江县基督教第七次代表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在浦江中心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县各堂点的79名正式代表和7名列席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会组织。张道城长老当选为三自主席,周宋楚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0,(3)
<正>在近30年的中国教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教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福音传扬及信徒牧养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对于办好教会关系十分重大。本期几位同工所谈的就是相关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独特见解。由于他们来自省基督教两会,所谈的内容大多限于省基督教两会的事工。在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基督教两会同工踊跃投稿,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经过拨乱反正中国基督教坚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国家在高速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可是我们教会却一直只顾教会的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它的软件建设。这就出现了教会建设中神学思想建设长期滞后的光景。我想就当前中国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改神学思想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近代从西方传到我国的基督教,主要承袭西方保守的神学思想,强调世界全是罪恶,人除了信教没有希望,对社会进步抱冷漠态度。新中国成立后,三自爱国运动提倡“自传”,主张不…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8,(19):F0003-F0003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于2008年9月19日,召开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暨三自爱国运动58周年座谈会。来自全省各地教会的主要负责同工、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在西安的委员及陕西圣经学校全体师生共1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其道德理想的直接践履,更是其复兴中国、推贤治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表达,梁漱溟认为中国政治的失败根本上源于传统文化遭到巨大破坏,以及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文化,要实现中国政治的复兴与强大,必须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必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冲突进而融合的过程。中国文化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多样的文化势必造成基督教在地域性方面的差别。本文通过对豫北地区乡村基督教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从现实中基督徒的宗教实践层面,来探讨基督教本土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俊 《天风》2003,(9):26-27
作为新中国一员的中国基督教,由于自己特殊的历史背景,面对欣欣向荣之新国家,也正式开始总结过去,思考未来。1950年,吴耀宗、刘良模等中国教会知名人士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先知般之胆略和远见,发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运动符合民心,很快得到教会同工与广大信徒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同时也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至此,中国基督教找到一条充满光明前途的健康发展道路。 发起三自爱国运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1)揭发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事实,是整个反帝爱国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曾出现过持续久远的基督教自立运动.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期的四川曾有强烈反应.30年代初在成都出现了以中华基督教改进会为代表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基督教自立运动,其机关刊物<改进>半月刊刊登了大量文章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西差会.该运动产生在1922-1927年风靡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平息之后,因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