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佛舍利释义1 什么是舍利“舍利”一词是梵文音译,另译“设利罗”或“室利罗”,意为尸体或灵骨。最初的意思是“米粒”。《秘藏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此处所讲似米粒之佛舍利,专指火化后留下的珠状舍利。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典籍的总称被称为"三藏",是梵文Tri-pitaka的意译。"藏"(Pitaka)的原意是盛放东西的筐箧。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义近"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素怛缆藏(Sutrapitaka),旧译"修多罗藏",意为"经藏"(说教);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译"毗尼藏",意为"律藏"(戒律);三、  相似文献   

3.
稀世国宝《赵城金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抗日战争时间,共产党八路军从日寇魔爪下抢救护卫了这部经卷。最近国务院批准编辑了以《赵城金藏》为底本的《中华大藏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宗教界的瞩目。《赵城金藏》的价值佛教发轫于古天竺,但佛教典籍在全世界只有汉译本保存得最多,这些幸存的汉文佛教典籍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大明三藏法数》,又名《三藏法数》五十卷。明永乐十七年(1419),杭州上天竺讲寺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藏本载于明北藏“昆”至“石”函(南藏缺)、清藏“兹”至“淑”函(上二藏均作四十卷,内总目二卷)、频伽藏“露”帙;铅印的单行本由无锡丁福保重校、黄中编辑  相似文献   

5.
孙凯 《法音》2015,(3):41-44
<正>目前所知,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第一本完整而清晰的神话性传记是马鸣的Buddhacarita。马鸣是印度文学史中的重要诗人,活动于1-2世纪。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禅宗尊马鸣为天竺第十二祖,但关于马鸣的记述文字神话多于信史,其本名、籍贯、活动范围都不能确定,唯一部Buddhacarita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这部作品的中文译本叫做《佛所行赞》,北凉昙无谶译,南朝宝云另有异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4)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金陵刻经处本)隋释慧远撰。《十地经》者,即《华严经十地品》异译也,世亲造论释之。魏永平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及菩提留支译。当时习者称地论师。远公之言曰:“十地者,盖是集一切智一切种智功德法门。”记初以十门階则慧光于此论最为精熟。其弟子法上讲《十地》、《地持》、《楞伽》、《涅槃》,轮次相续,并著文疏。远公承三叶之渊源,集华梵之义  相似文献   

7.
《开元释教录·入藏录》被认为是历代汉文大藏经的入藏基准。菩提流志译《须摩提经》不见其中,属藏外佛经,却在日本平安后期(12C.)古写经中得以发现。日本平安后期古写经,可以追溯至奈良时代(8C.)从中国长安带回的写经。日本国家书写一切经事业,就是以《开元·入藏录》为基准,分别抄写了入藏和不入藏佛经。《须摩提经》在北宋开宝藏中的入藏,表明在汉文大藏经形成的初期阶段,《开元·入藏录》的权威性基准地位并未形成,各地域诸寺院仍有各自的入藏取舍标准。开宝藏以降的高丽再雕藏、北方系统契丹藏和江南系统诸藏依据自身编纂方针,对《须摩提经》的入藏作有不同的取舍。流志译《须摩提经》是否入藏的过程,是《开元·入藏录》作为汉文大藏经基准地位确立的验证和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6,(5)
三论玄义二卷(金陵刻经处本)唐释吉藏撰。此论题云隋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盖是开皇之末,晋王初延入都居慧日时,奉命之作也。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上卷通序大归,下卷别释众品。通序大归中有二:一曰破邪,谓摧外道,即天竺之四计,震旦之道流也。次以十义折《毗昙》,以十义排  相似文献   

9.
佛教源于天竺,宏于西域,盛于中土,布于东亚,为世界最古之宗教。其在西土,则声闻、方广、金刚三乘迭代弘宣,衍为南北二传;迨流入汉土,适当大乘初兴之际,自魏晋以迄宋辽,近千年中,译师大德二百余人,参译硕学数以千计,所出译籍近六千卷,此一人类文化之巨大成果,光华灿烂,影响深远。自宋初创刻大藏经,尔后历朝无不以刊刻大藏经为胜国之大事,以迄元明,官私刻板达十余部,惜屡经丧乱,板佚无存。清雍乾之际,整编重  相似文献   

10.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11.
《胜经》全称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据《经录》记载,此经的汉译本有三种:一称《胜经》一卷,北凉中天竺国三藏昙无谶译;第二种称《胜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南朝刘宋文帝时中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泽;第三种称《胜夫人会》,是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编入《大宝积经》第48会第119卷。此经原本是求那跋陀罗于元嘉十二年(435年)由天竺带来.后应丹阳尹何尚之请,于元嘉十三年八日在丹阳译出。《胜经》一卷,不足九千字,但它包容的大乘佛教的义理却是十分丰富的,这正如意观“序”中所讲:“《胜经》者.盖方广之要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21日至23日,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应大韩佛教天台宗总务院长朱正山长老的邀请,率中佛协张琳副秘书长、北京灵光寺常藏方丈等一行5人赴韩出席韩中天台宗历代祖师殿落成庆典。浙江省佛协副会长、天台山国清寺监院允观法师,杭州市佛协副会长、上天竺方丈定本法师,杭州市佛协副会长、永福寺住持月真法师等代表  相似文献   

13.
也里可温     
严锡禹 《天风》2016,(6):26-27
正1265年,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位第六年,改年号为至元后的第二年,忽必烈的圣旨中出现了一个新词:也里可温。《元史》卷89讲到元代职官时,说“崇福司,秩二品,掌领马儿哈昔列班也里可温十字寺祭享等事”,其中也提到了也里可温。据学者研究,也里可温前的三个词马儿、哈昔、列班均为叙利亚语转音,“‘马儿'即叙利亚语Mar,一种尊称,或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以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所出西夏文《无量寿经》为研究对象,首先厘清了俄国学者在西夏佛典目录中著录为《无量寿经》的五个编号实际上有汉、藏两种不同的来源,并非同一部佛经。其中инв.№2309转译自曹魏康僧铠所译《佛说无量寿经》,инв.№812、953、697和6943译自藏文本,经题《大乘圣无量寿经》,这一佛经的西夏本与现存的汉、藏文本皆不能完全勘同,其翻译所据底本今已  相似文献   

15.
郭鹏 《法音》1994,(11)
晋僧法显于399年以64岁高龄西行取经,13年间,游历天竺3p余国,取回大批佛经,历尽艰辛,归国后又孜孜不倦地从事翻译。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陆路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也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述天竺见闻的人。他所撰的《历游天竺记传})对研究中印交通,中印佛教、地理、民俗、文化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文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版本错讹,典籍驳杂,使这一文献有关史实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之处。(一)书名探真自北魏邪道元以降,法显《历游天竺记传》名称甚多,今核之诸史籍,约有以下名称:l、《佛游天竺记》。·见梁…  相似文献   

16.
《宝唱录》为梁代敕修经录。该录首创以一卷多卷、有译人无译人的形式分类、首次以多种分类形式交错并用,使多重属性的经典尽收一处,编排清晰,便于查阅。首次以"数论"对毗昙学独立分类,为法经在《隋众经目录》中确立论藏的独立地位奠定了基础。首次以"义记"为名,使中国人注解佛经的著述成为一个类别,保留了这方面的珍贵史料。首次以佛教典籍本身的内容来决定它的归属,与现代图书分类原则相吻合,直接影响了《大正藏》的分类。《宝唱录》为大藏经分类体系的最终建立作出了贡献,是《大藏经》形成时期重要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7.
《宝唱录》为梁代敕修经录。该录首创以一卷多卷、有译人无译人的形式分类、首次以多种分类形式交错并用,使多重属性的经典尽收一处,编排清晰,便于查阅。首次以"数论"对毗昙学独立分类,为法经在《隋众经目录》中确立论藏的独立地位奠定了基础。首次以"义记"为名,使中国人注解佛经的著述成为一个类别,保留了这方面的珍贵史料。首次以佛教典籍本身的内容来决定它的归属,与现代图书分类原则相吻合,直接影响了《大正藏》的分类。《宝唱录》为大藏经分类体系的最终建立作出了贡献,是《大藏经》形成时期重要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7)
正引言《法显传》中,开篇即言"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阙"~([1]),标明其西行求法之目的。至于其回国后所译经典影响深远,其中《大般泥洹经》中的佛性说,更对当时思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汤用彤在《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评价说:"开中国佛理之一派,至为重要。"法显求法本来目的,乃为律藏残阙,求补律藏,共携带回国三部律典,分别是《摩诃僧癨律》(以下简称僧癨律)、《萨婆多众律抄》、《弥沙塞五分律》(以下简称五分律)~([2]),他为何会选择翻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4,(2)
正本刊讯1月1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市慈善总会天竺岩寺慈善基金成立暨授牌签约仪式在天竺岩寺隆重举行。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则悟法师、常务副会长定恒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净心法师、副会长能元法师、普端法师,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天竺岩寺住持明德法师等诸山长老;厦门市慈善总会会长蔡景祥、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锭,厦门市原政协副主席陈耀中,市环保局局长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襄楷传》:“桓帝时,楷上书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李肾注:“或言,当时言也。老子西入夷狄,始为浮屠之化。”这是老子化胡之所托始。《三国志·魏书》卷30《乌丸鲜卑等传评》裴松之注引《魏略》:“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曰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佛浮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