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2,(3):38-38
某间教会请了一位牧者来讲课,话题转到该教会的复兴情况时,该牧者大谈自己教会中那些值得炫耀的会友。他说:“我牧养的基督徒中,有××位明星,有××位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3.
刘洪海 《天风》2003,(6):45-45
有位牧者曾经说过:“书为我读,我为主用。”这一句与时俱进的话语,为当代的基督徒,特别是教会中的知识分子,在求取知识与信仰方面开辟了一条道路。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走向小康。生活富裕了,追求知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基督徒在文化知识的领域里更不能落伍。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基督徒如果只要信仰,不要知识,就不能把信仰更确切、更系统地阐述明白。只要信仰,不  相似文献   

4.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天风》2003,(6)
非典时期,肯定有众多的非常话题。本期特邀丁主教等牧者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和思考这一关乎同工、同道切身利益的话题。每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总会有些人出来盅惑人心,宣扬所谓的“末世”预言,以示自己是比别人更为高明的先知。 直面“非典”,我们除了恒切地为那些患者和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英勇的医护人员祷告外,教会还当机立断,及时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信徒,教会和人民的健康。在非常时期,昭示中国基督徒与人民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6.
张玲 《天风》2017,(9):15-16
关心牧者退休,是对今天牧者的关爱,是对未来牧者的承诺牧者应教会之需而立,关注牧者退休,是对今天牧者的关爱,是对未来牧者的承诺,更是教会现今的责任。旧约讲到摩西时期上帝对利未人的数点有别于众以色列民,众民是“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被数点(参民1章),利未人是“凡一个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数点”(参民3章),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6):1-1
<正> 非典时期,肯定有众多的非常话题。本期特邀丁主教等牧者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和思考这一关乎同工、同道切身利益的话题。每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总会有些人出来盅惑人心,宣扬所谓的“末世”预言,以示自己是比别人更为高明的先知。 直面“非典”,我们除了恒切地为那些患者和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英勇的医护人员祷告外,教会还当机立断,及时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信徒,教会和人民的健康。在非常时期,昭示中国基督徒与人民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8.
单渭祥 《天风》2022,(4):40-42
<正>圣经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准则,无论遇到什么,牧者和信徒都会拿“圣经怎么说”为其对策之基本依据。教会内遇到冲突,自然也无法绕开圣经。无论冲突有几方,大概都会不约而同找圣经来作为自己言行的支持。尽管有时候这样做的次序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不是圣经指导人的行动,而是人为自己的行动找经文依据。可是无论如何,圣经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在基督教信仰层面,确实也没有其他东西比圣经更有权威;教会在处理冲突中,也没有其他高明的方法比圣经启示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9.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10.
陈丰盛 《天风》2012,(6):15
在温州教会,有这样一个现象,那怕是一个已从神学院毕业多年并在教会牧会多年的同工,只要他未被按圣职,那么,他常常仍会被人称为"神学生"。称呼本来也不必较真,但我要反思的是,隐藏在这并不确切的称呼后面的那种对牧者"轻视"的现实。第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在温州教会,基督徒对"牧者"的概念较为淡薄。联合派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联合派工,是由于传道同工的缺乏,本  相似文献   

11.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何志辉牧师是上海虹桥外国人基督教英语专场礼拜聚会点(下称"英语专场礼拜")主任牧师。2019年5月16日获颁第三届"上海市人道博爱"个人奖。这位来自新加坡的牧者,用真理牧养教会、用爱心服务社会,十年间带领在沪境外基督徒累计捐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13.
韩愈 《天风》2013,8(8):52-53
"职场困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少人的通病,甚至传道牧者也会遭遇服侍危机。可喜的是,教会如今越来越关注"工作"这个话题。以往基督徒讨论工作往往聚焦于: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等话题。本文则从基督徒所熟知的圣经"十条诫"出发,反思基督徒工作观的若干误区,从而讨论我们应当如何去界定工作在生命中的位置,以及如何从圣经中找出合神心意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丰盛 《天风》2011,(9):52-53
“乃役于人”的包装 笔者接触各地教会之后,发现同在中国教会,管理体制差异甚远。有些教会以自由著称,实践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有的则以专制震慑教会。家族式管理一手遮天。各地教会牧者的形象也是大相径庭。有牧者为教会复兴忙得不亦乐乎:有传道专心教务,忠心耿耿。有的教牧则为名利奔波。可谓苦心孤诣:有的牧者讲内外形势、讲人情世故滔滔不绝,但讲起圣经却一知半解。让听众昏昏欲睡:有圣职人员在基督教两会办公,  相似文献   

15.
穷寡妇奉献仅有的两个小钱而得到耶稣称赞的故事(参路21:1-4)是每个基督徒都熟知的.在这个故事的激励下,许多弟兄姊妹追随了寡妇的脚踪,倾其心力地为教会奉献钱物.正是有了这些奉献,教会的各样事工才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常有牧者将弟兄姊妹的奉献款称作"寡妇的小钱",以此来肯定弟兄姊妹的奉献精神及对教会事工的贡献.用弟兄姊妹的奉献推动教会的事工,这本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但当前教会中出现的一些任意挥霍钱财的现象却让人担忧.为此,笔者要向教会的牧者及财务管理者进上一言--珍惜"寡妇的小钱!"  相似文献   

16.
自牧就是调整和预备好自己,让圣灵更畅通无阻地在自己身上动工牧者是教会的"灵魂人物",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和素质,因为什么样的牧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牧者也是教会的"公众人物",信徒时时"听其言观其行",就如透明鱼缸中的金鱼一样被关注着。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参提前4:16)。  相似文献   

17.
知然 《天风》2021,(2):64-64
[问]教会里有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叫"团契",牧者鼓励信徒过主内"团契"生活,基督徒中也有依据年龄、职业、性别等而形成的不同"团契"小组;可在各种汉语词典里找不到该词条.我们为什么要有教会团契生活?我想深入了解"团契"的意义,希望您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8.
基督徒工商人士,如何牧养?编者按: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商界人士加入教会,他们身处无稍烟的战场,为事业拼搏;他们也是教会中活跃的一个群体,有想法,敢实践。教会枚者如何枚养好他们,使他们成为教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特邀请几位牧者谈谈他们的经验或看见,盼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黄招萍 《天风》2012,(7):10-12
基督徒工商人士,如何牧养?编者按: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商界人士加入教会,他们身处无稍烟的战场,为事业拼搏;他们也是教会中活跃的一个群体,有想法,敢实践。教会枚者如何枚养好他们,使他们成为教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特邀请几位牧者谈谈他们的经验或看见,盼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