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汀  王平飞 《心理科学》2012,35(4):848-851
前人研究表明:年龄影响颜色偏爱、抽象颜色偏爱不同于具体颜色偏爱。因此本研究在抽象颜色偏爱实验基础上通过设计高保真网页研究青年人、老年人的网页颜色偏爱(包括主题色及其与文本色的搭配)。结果表明:(1)年龄、性别不会影响网页颜色偏爱。(2)浅蓝色、蓝色比较适合作为网页主题色。(3)网页主题采用不同颜色时,被试对文本色偏爱表现出较高的规律性,黑色、蓝色更适合作为网页文本色。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迅速变化的环境要求,个体需要快速灵活地调整认知加工策略。背景颜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能够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然而,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但又被忽略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任务,考察了灰色、蓝色和红色背景条件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结果发现,蓝色背景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不显著,而灰色和红色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一致性序列效应;此外,在这三种颜色背景下,flanker干扰效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蓝色背景影响一致性序列效应,但干扰效应不受背景颜色的调节。当前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一致性序列效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档案调查、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不同颜色文字对阅读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在对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07年12月的5537份六级考试成绩档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颜色试卷的阅读部分和总分成绩差异显著(蓝色低于黑色),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选取26名被试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题目难度和颜色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题目上蓝色比黑色成绩更低,但是这种差异在复杂题目上没有那么明显。进一步地,通过131份问卷调查数据得出,被试的阅读习惯为黑色,主观偏好也为黑色:这也是影响阅读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3个实验探讨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的情绪意义。实验1采用限制联想法考察红色和蓝色的情绪意义。实验2、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 分别考察在知觉水平和概念水平上红色和蓝色对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知觉水平:在唤醒度和优势度上, 红色知觉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知觉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知觉既能引发高愉悦情绪, 也能引发低愉悦情绪, 而蓝色知觉只引发了高愉悦情绪, 这体现出本土化特点。(2)概念水平:在唤醒度和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概念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只启动了高愉悦情绪, 而蓝色概念同时启动了高愉悦和低愉悦的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不一致。本研究表明:(1)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引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愉悦度上; (2)颜色知觉和颜色概念对情绪的引发机制可能具有如下特点:颜色知觉对情绪的三维度具有直接的引发作用; 而颜色概念对情绪唤醒度和优势度的引发是以颜色知觉为中介, 对愉悦度的引发则是以社会文化为原因。本研究探讨了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的作用, 对红色和蓝色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同时, 直接比较并剖析了颜色知觉与概念对情绪的引发特点, 对于揭示二者对情绪引发的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探讨了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是否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实验中,采用渐变且相邻者差别阈限数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为刺激材料,并让被试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脑电测试分视野给被试呈现标准刺激,以及与标准刺激属同一语言范畴(即颜色词绿色或蓝色)或不同语言范畴的偏差刺激。结果发现:在左视野呈现时,范畴内偏差刺激比范畴间偏差刺激诱发了边缘显著更大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MMN),在右视野呈现时,两类偏差刺激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内偏差刺激在不同视野呈现时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间偏差刺激则在右视野呈现时诱发了显著更大的vMMN。这一结果表明,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早期的、注意前颜色知觉,支持了沃尔夫假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还是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实验1让被试先将深绿、浅绿、浅蓝和深蓝四种颜色分为四种范畴,再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了与颜色分类相应的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且这一效应在任务的早段就表现出来,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所引起。实验2让被试将四种渐进的蓝色分为两种范畴,并在之前与后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表明,分类后的视觉搜索中并未出现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先前研究表明,习得语言范畴使四种颜色为两种范畴后,颜色辨别会出现右视野范畴效应。因此,这一结果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而是由习得语言范畴所引起的。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而非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与颜色知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谢书书  张积家  朱君 《心理学报》2019,51(11):1229-1243
采用色环搜索单任务和双任务范式, 考察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和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辨别是否存在颜色范畴知觉效应(Categorical perception, 以下简称为CP效应)。结果发现:(1)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区分比汉族困难, 体现了语言的作用; (2)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与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都出现显著的蓝绿CP效应; (3)两个民族被试的左视野的CP效应受到图形记忆次任务的显著干扰, 说明左视野的CP效应与右脑激活有关。整个研究表明, 颜色CP效应既存在普遍的知觉机制, 也存在语言驱动机制, 语言的作用存在直接效应。研究结果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你的形象定位在哪里?如果你还不确定,不妨来做做以下几道测试题: 1.你最喜欢的颜色是? A.地球色、民族色调。 B.灰色、中间色、稳重的颜色。 C.单色、蓝色、朴素的颜色。 D.可爱而柔美的色调。 E.明亮的颜色,具有对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生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益荣 《心理科学》1997,20(6):559-560
1问题提出八十年代中,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虹文(1986)曾对中国学生的颜色爱好作过系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和白色。九十年代大学生的颜色爱好会不会有变化呢?鉴于十年来从事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尚未多见,本实验希图在重复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上述问题。2研究方法2.1被试在读青年大学生120人,其中男生盯人,女生59人;文科57人,理科63人。2.2材料上海三星铅笔厂提供的标定色彩的铅笔所写的“十”字进行测试。2.3测试方法对偶比较法。例如【红一蓝卜对表示红色与蓝色相比,若较喜欢某色就写下来。将8种颜色中每一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了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还是其即时分类颜色,同时检验了习得的语言范畴是否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采用G1、G2、B1、B2(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4种连续变化的颜色为材料。学习组和分类组被试分别接受6次和1次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学习4种颜色不同的新名称,并在之后均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训练结果显示:学习组稳定地习得了4种颜色的新名称,分类组能以新名称将颜色分为4类。测试结果显示:学习组的颜色知觉中出现了与习得语言范畴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分类组的颜色知觉中未出现与颜色分类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而非其即时分类颜色;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提示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  相似文献   

13.
孙崇勇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16,39(4):869-874
本研究采用2×2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物理学习环境之一的学习材料背景颜色对认知负荷及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背景颜色在对认知负荷的影响上与任务类型产生交互作用,在解决创造性问题时,暖色调(如红色)背景下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冷色调(如蓝色)。(2)从学习成绩上看,暖色调(如红色)更有利于记忆测试问题的解决,冷色调(如蓝色)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3)认知负荷与任务绩效呈一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发现,风险回避领域存在着一种经典的"图形效应"(即图形会比数字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但以往研究通常只采用灰色或黑色来呈现风险信息。基于近来关于红色效应的探讨,本研究试图将颜色因素引入到图形效应中以探讨不同颜色下的图形效应特点。结果发现,相比于蓝色,红色能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且颜色对图形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与蓝色相比,红色条件下出现了增强的图形效应,即"红色图形效应"。有关结果说明,红色作为一种危险警示颜色可以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且会诱发更大的图形效应。  相似文献   

16.
素白     
正白,是一种颜色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初学水粉画时,常用的12色里就有白色。那确实是一种颜料,可以在蓝色的牛仔裤上留下斑斑点点的白。然而绘画老师告诉我,白色是"无色"的,是调不出来的。譬如阳光的白、国画中的留白,它们无色而有色,你能简单地说白就是一种颜色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一直以来,玫瑰花只有红、黄、粉、白、紫等颜色,唯独没有蓝色,蓝玫瑰一直是人们的渴望。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研究了几百年,也没有找到培育蓝玫瑰的方法。彼得·古恩格里克博士和伊丽莎白·吉拉姆博士是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多年来,他们一直在研究人类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了肝酶。一天,当古恩格里克博士将肝酶转化为细菌时,细菌变成了蓝色。这个结果,对他们的医学研究并没有多大帮助,吉拉姆博士突然想到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人颜色情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用部分限制联想法对我国6646名大学生、工人和农民的红、橙、黄、绿、蓝、紫、黑七种颜色情调的调查结果表明:①颜色情调既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个人心理结构的影响;②我国多数人的颜色情调是:红色—兴奋、喜悦,橙色—愉快、兴奋,黄色—愉快、舒适,绿色—舒适、愉快,蓝色—沉静、舒适,紫色—厌恶、忧郁,黑色—悲哀、厌恶、恐惧。  相似文献   

19.
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报告了我国大陆地区的汉族、蒙族、维族、壮族、白族及哈尼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发展的水平与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即红、橙、黄、绿、蓝、紫及黑、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6个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存在一定差异。从总平均结果值来看,汉族儿童正确命名率为75.7%,蒙族为74.9%,哈尼族为59.8%,壮族为57.8%,白族为56.3%,维族为42.9%。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正确命名颜色的先后发展次序是:先是黑色、红色、白色,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与橙色。对儿童给予早期颜色命名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和促进其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丽军 《美与时代》2014,(11):102-103
一、概论〈br〉 一釉色〈br〉 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一种乳浊釉,即通常说的一种窑变色釉。钧瓷的釉色中有一种荧光一般的幽雅的蓝色乳光,造成乳光的原因是浮在釉层中的无数二氧化硅圆形小颗粒造成的。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成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一个特色。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蓝淡的称为月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