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丁 《天风》1994,(8):44-44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使徒行传》里。新约圣经中保罗写给各地教会的十三封书信全面反映了他的思想、信仰与教训。保罗是基督教会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最重要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罗马天主教会钦定2008年6月29日至2009年6月29日为保罗年,旨在褒扬使徒保罗伟大的传教精神.罗马天主教会的这一规定,从而在天主教会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保罗生平和神学思想的热潮.其实,在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之后,一些主张女权主义的神学家们,在回答现代人提出妇女在教会和社会中的作用此类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往往会去研究保罗的书信,并从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保罗的神学     
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研读他的书信,可以确定保罗在早期教会史上的地位,可以研究第一世纪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可以研究第一世纪的人们在写作时所用的修辞方法,还可以从体裁和结构方面将保罗书信与希腊一罗马世界的其它书信拿来做对比研究。这些是否就是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呢?以上这些理由(也许还有更多)当然都可以引起我们研究保罗书信的兴趣,而且每一种研究方法都能够丰富我们对使徒保罗和他书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雪峰 《天风》2012,(10):52-53
得知哥林多教会存在的问题时,使徒保罗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很想立即前往处理,但因事务繁多,无法脱身。于是,他采用书信的方式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几封书信过后,教会的情况有了好转,不少当事人已经悔改,但也有一些人依然我行我素,他们不但漠视保罗的书信,而且怀疑保罗的人品,有人甚至质疑他的使徒职分。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曦 《宗教学研究》2016,(1):192-197
在保罗的神学思想中,信心作为世人获得拯救的方式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保罗在其主要的七封书信中对于信心一词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哥林多前书》13:2为例探究保罗的信心思想对耶稣传统和其他犹太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发现,保罗所论述的信心本质上是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福音宣讲,其信心思想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教会中的具体问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芃 《天风》2003,(2):38-41
是否圣经中的每一段经文都可以直接拿来作为今天教会和个人的生活准则?我们应如何看待圣经中前后表达不一致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经文?是否新约中的书信体书卷有一些属于它们本身的释经原则?提摩太前书第2章第9至15节,是我们在讨论上述问题,包括讨论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等问题时必须面对的。教牧书信一直被视为教会的教会手册,其中的教训对教会有很深的影响。尽管许多圣经学者把教牧书信列为“后保罗学派”的作品,认为这段经文所表达的相对保守的妇女观不能完全代表保罗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奎宁 《天风》2023,(1):41-42
<正>施文华博士的又一力著《保罗与保罗书信》1兼具学术性和教会性,向读者介绍了近年来学术界有关保罗书信研究的方向和成果,特别是用历史-社会学方法研究保罗和保罗书信的重要收获,内容丰富,对进一步了解保罗生平与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们刚才所诵读的经文是保罗书信中的一段。我们把保罗的这卷书信称为“以弗所书”。这并不是因为这卷书是保罗在圣灵感动下专为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而写的,而是因为以弗所教会保留了这卷书的抄本,后世的抄本可能大多是根据以弗所教会所保存的抄本流传下来的。在最后的抄本中,如Aleph抄本和B抄本,还有第46号莎草纸卷,都没有“在以弗所的”字样,而且在古教父奥利金和第四世纪的Basil所引用的经文中,也没有“在以弗所的”这些字。再加上在这卷书里没有保罗书信所常用的问安和个人的问候,这些都似乎在说明,《以弗所书》是一卷供教会传阅的通函,里面传达出的是保罗希望众教会都能知晓的信息;而不是像保罗其它的书信那样是针对某个教会或某个人而写的书信。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6,(11)
正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可谓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为了在经济上不让教会受累,保罗要么亲手作工、赚取所需,要么依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但他却受到以福音来谋利的假使徒们的攻击,而缺乏辨别的哥林多信徒,也屡屡质疑保罗真使徒的身份。所以,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自辩,同时,他也毫不客气地揭露假使徒的真面  相似文献   

10.
<正>从保罗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建立之初即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哥林多教会还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年轻的教会,这个教会存在的问题中,"纷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参林前1:10-4:21)。在整本《哥林多前书》中,保罗的关注都与教会的分裂问题有关。书信开头保罗就劝告他们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他所到之处,常会遇到反对,这反对来自犹太人(参徒13:45、50,14:19,17:5、13,18:12)和外邦人(参徒14:5,16:19—24,19:28),也有来自他所建立教会中的信徒的(参林后10:10)。从哥林多书信中可以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有反对和攻击保罗的。但保罗并不在乎人对他的攻击和评断。他对哥林多教会说:"我被你们评断,或被别人评断,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天风》2002,(7):31-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  相似文献   

13.
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可谓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为了在经济上不让教会受累,保罗要么亲手作工、赚取所需,要么依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但他却受到以福音来谋利的假使徒们的攻击,而缺乏辨别的哥林多信徒,也屡屡质疑保罗真使徒的身份.所以,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自辩,同时,他也毫不客气地揭露假使徒的真面目.“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引言罗马书是保禄书信中最深奥难明的一封书信,是保禄书信的精华,同时也是所有书信的中坚。罗马书在这些书信中神学思想最深邃,涉及面也最广。其它书信中所有的神学思想,大部分都可在罗马书中见到缩影。因此,读保禄书信时,必应对罗马书先细细咀嚼,默想其精神。此书是圣保禄宗徒在公元五八年初于格林多所写。因为他早就有意到罗马去,  相似文献   

15.
曹圣洁 《金陵神学志》2000,(2):34-36,63
本期“妇女神学与释经学”栏目刊登的前三篇文章,是今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在这次研讨会上,有十几位同工分别从妇女神学与释经学,如何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如何发挥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不再是停留于对西方妇女神学的平面的介绍,而是以《圣经》为依据,以当前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为契机,以妇女神学和释经学的视角与方法,努力探求《圣经》中有关妇女的教训在今天的意义。本刊将陆续刊登其中的一些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0,(7)
中国基督教两会召开“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交流会 为推动神学思想建设,促进妇女事工在各地的广泛开展,提高妇女事工人员自身的女性意识和信仰素质,交流各地事工经验,中国基督教妇女事工委员会于5月16日至21日假安徽黄山教会召开了一次“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经验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7.
以勒 《天风》2007,(8):34-35
通过圣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使徒保罗不仅写过十三封书信,而且他还有著名的三次旅行布道的经历。这些信息,不禁会使许多信徒误认为在初期教会时期,只有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也只有保罗去了许多地方,建立了许多的教会,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在不抹杀保罗的宣教功劳的同时,在具体了解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之前也应了解几方面史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全备的福音和  相似文献   

18.
保罗神学,第一是指大数人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认信和理性反思形成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以基督的十字架福音为内容,主要体现在真实的七封书信中:《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腓利门书》;第二是指在保罗周围的部分门徒(如路加、马可、提摩太、推基古等,提后4:11-12)在独立信仰耶稣基督后,同时赞同保罗所认信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神学。因此,我们把保罗书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中也包括“伪保罗书信”。后者,至少是对保罗个人的信仰体系的部分认同,否则,就不可能选择保罗之名作为“伪托”的主体。保罗书信在语言观上突显出十字架的结构布局与问答逻辑;在时间观上,突出时间之未来与过去的张力,即从未来到过去和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天风》2018,(5):31-33
(四)在神学思想层面,神学思想建设与教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十多年来,神学思想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教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一是呈现出上热下凉现象。即市基督教两会重视,基层团体和教会不重视,神学思想建设与信教群众存在脱节现象,不少信徒认为神学思想建设是教会高层的事,和他们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靠主喜乐     
刘美纯 《天风》2016,(6):27-27
使徒保罗写《腓立比书》的时候是被囚禁在监狱中的,此时,一方面,他所面对的是被囚的现实;另一方面,他提出了上诉,正等待着最后的判决:重新获得自由,或是被判死刑。他自己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他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将来。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等待,让我们看到保罗处境的艰难。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保罗给腓立比教会写了这封充满信心、满怀喜乐的书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