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于中国艺术界的一个群体艺术,在90年代逐渐成为美术界关注的一个美术现象,与"现实主义画风"、"现代水墨画"一起组成了中国画画坛的三大类画风,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全盘西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一个反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是广西中国画复苏、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广西中国画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广西中国画不仅展现了时代特点、地域与民族特色,而且在中国画的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中可以看出80年代广西中国画深深的时代烙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向区外发展的步步脚印.  相似文献   

3.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大陆得以持续传播,并于20世纪末一度形成了中国的"本雅明热"。中国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内需",则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根本动力。本雅明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普遍地把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曾两度展开清算胡适思想的运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适的思想、政见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引起热议,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在现  相似文献   

5.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6.
喜剧小品作为一门喜闻乐见的喜剧艺术样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迎来了短暂的发展高峰期,但很快便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当今"主旋律"的引领下,喜剧创作者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喜剧小品的新一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小品艺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捕捉人民对喜剧的诉求,深入对喜剧小品"艺"与"道"的辩证思考,将两者充分融进喜剧小品的表现内容当中,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喜剧小品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长安画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北以陕西西安为主要地区兴起的一个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西北地区朴厚自然、苍凉雄浑的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绘画作品。展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热烈感情,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红军,歌颂劳苦大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精神面貌。不仅继承了中国从古提出的"文人画"观,也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论文主要通过对"长安画派"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探索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坛绘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美术学院     
<正>20世纪末,俄罗斯成立了一个机构,名为"新美术学院"。该学院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被遗忘的过去。最为创新的一个特点是艺术家们采用电影、视频、数字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其艺术目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我国。都需要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下,寻求新鲜、新奇现象,为我们这个艺术长河中注入不一样的艺术因素,艺术成分。一临近20世纪80年代末,在Timur Novikov(诺维科夫)的提议下,"新艺术家"们开始努力实现他们最为宏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后的中国,雕塑创作随着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革。在借鉴了类似城市雕塑热潮之类的市场经验教训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越来越规范化,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只有向这趋势发展雕塑家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不断地"进化",可能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一个本土创作理念越来越强的方向,也可能因为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文化与民族地融合,创作理念突破本土意识而深入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画的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有关中西、古今、形式与内容、艺术与政治的论争充斥耳畔,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脉相通的山水画的转型则更为艰难.自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家在题材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山水画"是传统山水革新的第一步,从类型上分有两种模式:一、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二、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革命圣地和领袖诗意."新山水"的生命历程极其短暂,自80年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青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带给中国社会的是各方面的巨大进步,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所形成的历史机遇,推动着文化事业空前的繁荣。上世纪80年代以来,解除了极左思想路线的束缚,中国画恢复了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态势。虽然涌进的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带来冲击和压力,曾有人预言古老的中国画将穷途末路,将被西方现代艺术的大潮所吞没。但30年的事实证明,中国画的道路越走越宽。其间,虽然难免曲折,也决不平坦。但是,在不长的时段内,中国画界生机勃勃,新作涌现,新人成长,市场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西方书籍不断涌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在国内兴办各种展览、艺术会,中国有志之士对艺术向前发展的推崇和呼吁,换来的是一大批艺术群体和新兴艺术思想的迸发。在民国时期,国家乃至民间艺术团体对于艺术的追捧和热爱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艺风社"顺应时代的潮流诞生于这个政坛动荡却艺术百家争鸣的时代,它所拥有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作为一个艺术团体在民国时期对民国的艺术时事、艺术作品进行收集整理,更在于它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坚持不懈地将艺术展览发展下去,为后来中国展览的向前发展起到了铺垫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后现代"话题。近代以来的女性艺术中,"性别"这一人类最大、最根本的裂变和区分对艺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世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美国普通学校中的视觉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8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当代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育总趋势的一种教育观,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装置艺术家,他们用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映"俄罗斯真实存在"的期待和愿景,使得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装置艺术主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将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在多元文化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装置艺术语言,挖掘装置艺术的魅力,带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经济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回族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凤凰镇回族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揭示了她们在回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融合中西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以其独辟蹊径的话语诉求和形象实践,在横亘世纪的中西融合艺术探索中春华秋实。他在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树立了艺术创新典范的同时,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汇,拓展了中国画的语境,开辟了一条中国绘画艺术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花山岩壁画是历经年代最久远的一个画面,它是广西壮族子民们智慧的成果,记载着壮族子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奇特而神圣的艺术审美观念,极具浓厚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也是壮民族审美意识的典型表现。而在当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中,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利用广西花山岩壁画图像元素进行中国画创作,不但使学生通过探索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而引发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依据身边的艺术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深入研究广西花山岩壁画图像元素运用在当代高校"中国画创作"这门课中,深入研究探索其丰富、神秘、独特的文化艺术等资源,借鉴其图像元素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有助于花山岩壁画的开发利用,实现应有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术的发展历程中,集体创作是美术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段。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均为多人集体创作的成果。在改革开放前革命美术和红色美术作品诞生的时代,陕西美术在20世纪70年代呈献给全国的集体创作作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艺术现象,也是必须关注的一个研究重点。文章围绕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对集体创作的艺术经验进行总结,并对陕西省美术集体创作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陕西美术集体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列举了发挥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一时期是陕西省美术发展和影响力呈现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