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办,"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协办的第六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是由八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发起的,除本届论坛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乐国安教授外,其他七位分别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理论与前瞻"高层论坛暨2019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于2019年8月23-25日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宗教学会、南开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由南开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年会适逢南开大学百年华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55周年、中国宗教学会成立40周年,与会专家学者70余人,来自全国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的"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年年会于2012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大学等47所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等多家杂志,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与会代表共提交69篇论文.会议围绕"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及相关学术问题组织了四场大会发言和八场小组讨论.研讨所涉及的议题主要有"政治哲学"、"生活世界"、"实践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宗教、文化与政治"等.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理事改选工作,产生了两学会新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3日-15日,"兖州佛教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山东兖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联合山东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博物馆等专家学者以及教界人士近90余人,其中有黄心川、杨曾文、方立天、楼宇烈、温玉成等著名专家.  相似文献   

6.
高辉  唐竞 《哲学动态》2007,(12):65-66
2007年9月7~9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吉首大学承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文化差异与价值体系”学术讨论会在吉首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26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刘森林教授组织发起的"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堂召开.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辽宁大学陆杰荣教授、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等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该会.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的高校文科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出版25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2月22日举办了"纪念李秀林等主编哲学教科书出版25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创新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约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为促进周恩来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天津市政府和市委将于2008年春季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研讨会”。欢迎各界热衷于周恩来研究事业的有识之士对大会予以各种方式的关心和支持。此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和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承办,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负责具体筹备工作。诚邀中国和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百忙之中不吝赐稿。论文具体要求如下:(1)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参会论文可自由阐述学术见解。论文撰写者可参考大会提…  相似文献   

10.
"三纲"漫议     
"三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三纲"虽形成于汉,但在汉代,其权威地位尚不牢固.而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三纲"的地位、影响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削弱.自宋代始,"三纲"不断神圣化,牢固树立了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君权、父权、夫权日益绝对化.在明清之际,"三纲"受到初步挑战.到近代,经由"道德革命"的冲击,"三纲"一步步走向消亡.概言之,"三纲"的产生、确立、强化、崩坏是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同步的.  相似文献   

11.
桑吉  邢婷婷 《法音》2010,(7):34-34
<正>本刊讯6月24日,由南开大学、中华书局、横山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佛教文化史》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横山会所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中国佛学院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西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是出于中国哲学与宗教的研究需要、还是当下中印国际交往的迫切现实,印度始终都应该是我们重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有关精神和促进我国印度哲学与宗教领域研究者的相互交流,南开大学哲学院在2017年6月1日召开了"全国首届印度哲学与比较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吴学国教授《奥义书思想研究》(五卷本)新书发布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  相似文献   

14.
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教务处和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协办的"今日逻辑教学国际研讨会"(Intemational Workshop on TeachingLogic Today)于2011年10月7日在南开大学隆重召开,这是在中国大陆召开的首次探讨逻辑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的国际研讨会。来自荷兰、美国、英国、西班牙、新西兰、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一统"的观念并不仅仅是自秦至清的帝国时代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是中国政治文明中的一源远流长的根本传统,它"一以贯之"地存在、而又显现为"三时"即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形态--王权时代的大一统、皇权时代的大一统和民权时代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未来的15年~20年内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机遇.但是中国人口较低的素质状况使得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之后才能真正得到这个"红利".一方面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具体地看,要加大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建立机制合理、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老年医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以迎接人口老龄化对医学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中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在1951年2月23日在其亲笔所写的遗嘱中留给南开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不愧是中国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18.
日译名"超越论的"与"超越的"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验"、"超验"分别作为康德哲学的关键词transzendental与transzendent的译名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两个译名在日本学界已经被"超越论的"与"超越的"所取代,而近年来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提议采用新的日译名.而对于新的日译名,学界中人多数恐怕对它们的具体源流并不清楚.本文旨在考察中日两国近年来有关transzendental与transzendent的译名动向,进而回溯到日译名"超越论的"与"超越的"产生的源流和发展,兼及调查中国学界对其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原罪"释疑     
高喆 《宗教学研究》2005,2(3):156-158
在基督教教义中,"罪"和"原罪"的思想在中国历来是被误解较多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罪"是与对法律的违反和道德上的"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样的理解与基督教对"罪"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原罪"的理解则更为困难.本文试图借助基督教思想史上对"罪"和"原罪"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述,对基督教语境下"罪"和"原罪"的含义进行辨析,以区分它们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对"罪"的理解之不同,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国人对基督教所讲的"罪",特别是"原罪"的普遍曲解.  相似文献   

20.
江鸟 《天风》2008,(11):34-36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One world, One dream),当2008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日益临近,举国上下都在为圆了中国人举办奥运会的梦想而欢呼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忘记100年前第一个提出这一梦想的人,他就是基督徒教育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