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逻辑著作总结了许多有关“说”(推理论证)的方法,这里介绍其中的“譬”(类比推理)、“侔”(附性法直接推理)、“援”(援例直接证明)、“推”(归谬式间接反驳)和“诺”(讲授科学时的问答法)五种。一、譬《墨子·小取》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列举那个事物而说明这个事物。这是给“譬”式推理下的一个功用定义。“譬”式推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推理方法。《说苑·善说》  相似文献   

2.
“反正法”和“选言法”是间接论证的两种常见的方法。所谓反证法就是通过确是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所谓选言法就是通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方法。从推理形式上说,反证法和选言法各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形式呢?一般认为,选言法从推理形式上说是运用了选言推理的  相似文献   

3.
论证的非形式谬误是相对于形式谬误的一种由论据推不出论题为真的错误。关于形式谬误的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它是由于违反论证方式规则、即推理规则而产生的思维形式(有称之为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推不出”逻辑错误。关于非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就不能说是一致的了。多数的、尤其是权威的、影响深广的教材、论著,都认  相似文献   

4.
论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丰富的中国古代逻辑大致可以分为墨家逻辑、正名逻辑和论证逻辑三个传统,但处于主体地位的还是墨家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基本内容也主要体现在墨家逻辑之中。正名逻辑以名家、儒家的“正名”思想与推知方法为主线,直指宋明理学的“正名”逻辑思想与方法。论证逻辑以王充的论证理论和方法为主体,主要是关于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与方法。墨家逻辑以“类”概念为基础,以“推类”为基本方法,主要推理成分是“名”、“辞”、“说”,主导推理范式是“推类”。什么是“名”?《墨辩》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荀子.正名》说:“实不喻然…  相似文献   

5.
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是与形式谬误相区别的一种由论据推不出论题的错误。 关于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它是由于违反论证方式规则即推理规则而产生的思维形式(或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推不出”错误。 非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它是除了论证中的形式谬误外的其他“推不出”错误。其实质在于违反论据规则,思维内容不合乎客观实际。但是,在许多逻辑教科书、论著中,却认为非  相似文献   

6.
“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毛泽东选集》五卷375页)。哲学上的平衡(或均衡、稳定、静止、统一等),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保持的相对静止状态,或者说事物量变过程的暂时稳定状态。恩格斯说,“相对静止即平衡”(《自然辩证法》22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数)。平衡或相对静止绝不是个别、特殊现象,而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因此,正确地认识平衡、重视平衡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认识世界、改造  相似文献   

7.
后期墨家所著《墨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成就可观,堪与《荀子》比美。它们是先秦心理学思想的两颗明珠,值得发掘、整理。本文引文据伍非百先生著《墨辩解故》一书,对原文的理解也多受启迪。现作如下简单评介.一、关于心理和意识生命活动,心理、意识活动的实质,这是心理学的最根本问题。后期墨家的解答是非常明确的:“生:形与知处也”。(《经上》)意谓形具而知附,然后有生命活动,心理活动。这个“知”字,包括认知活动和意识活动.人的本质,生命的实质即在于人能认知、有意识。认知是“以其知(即智力)遇物(即接触客观事物)而能貌之(即描摹事物形象)”的反映过程;而意识则是意识到“已有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1,(12)
一、因果的形成、区分与人生的向往佛教哲学最中心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或“缘生”说,所以它常宣称“众缘生法”。缘,即现代所说的条件,法,即普通所说的事物。宇宙间每一事物皆能为条件产生它事物而为因,所以瑜伽说“因义是缘起义”;任何一事物又皆由许多条件产生而为果,所以瑜伽说“果义是缘生义”。由于事物皆能为缘、又皆由缘生,所以一切事物既都是因,又都是果。同时因更有因,而因无尽;果更有果,而果无穷。《成唯识论》说:“观现在法,有酬前相,假立前因,对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像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教之“道”。老子用水来比喻“上善”者——“不争”之品格。所谓“不争”,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是谓“不争”;水,“处众人之所恶”(即处下)而不争名,是谓“不争”。世人往往以为“不争”者,必无能。其实不然。对此,老子同样以水为例,论证了水的力量之强大。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78章)天下没有什么事物比水…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在贵刊的92年第6期的“问题求解”栏目中(第20页)登载了张力的文章《什么是正确的推理?》。他说,上海版的《普通逻辑》(修订本)和《<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上告诉我们说:正确的推理就是形式正确的推理,就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就是有逻辑性的推理。张力还说,但教材第314页上有一道练习题: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正确的推理”,能推出“形式正确的推理”怎样?又  相似文献   

11.
<正> 《周易·蒙卦》和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且看《蒙卦》的卦辞: ■(下坎上艮)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据《尚书·洪范传》解,“蒙,阴闇”;《尚书正义》说:“性不通晓,则行必蒙闇,故蒙对圣也”;可知“蒙”即闇昧不明的意思。为什么要以“蒙”为本卦卦名呢?这还得从卦体上说起。卦体的上卦是艮,为山,下卦是坎,为水,象征山下有一股泉水刚从地底冒出来,它还不清楚外界的情况,又无现成的沟渠可循,故不知流向何处为宜,致处于闇昧不明的状态,这是初生事物的必然现象,故《象传》说:“山下出泉,蒙”,《序卦传》也说:“物生必蒙”,“物之稚也”。蒙卦卦象的内容决定了蒙卦的卦名。  相似文献   

12.
1992年第6期《逻辑与语言学习》上发表了张力同志的《什么是正确的推理?》的问题求解。提出了“所有形式正确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呢?还是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呢?”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前提真实”是不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争论的焦点是:我们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狭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并且前提真实的推理)呢?还是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广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的推理)呢? 我同意《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的观点:“正确推理”应当理解为形式正确的推理。我赞成“形式正确前提虚假的推理仍然是正确的推理”。有人引用恩格斯的话:“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  相似文献   

13.
我正在讲授《普通逻辑》。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版《普通逻辑》(修订本)。另外,还参阅一本与教材配套的《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参考书第180页上说,正确的推理(即合乎逻辑的推理)需要具有哪些条件?这个问题是教学重点之一。但是,教材上并没有直接讲“什么是正确的推理?”而在第139页上讲:要使推理有逻辑性,推理过程必须遵守推理规则。违反了推理规则,推理就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般”与“个别”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并且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个体都包含有一般,而一般又体现于个体之中。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①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也指示我们:“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即包含  相似文献   

15.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16.
一、对立同一律是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 对立同一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思维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4、281页。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17.
要搞清本质是否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明确本质的自身规定性。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黑格尔说:“联系则是本质自己特有的规定”(《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0页)。构成某一事物的诸方面要素和属性,正是在特定的联系中,构成了事物的存在。所以黑格尔又说:“就本质作为单纯的和它自身相联系来说,它才是存在。”(同上书第241页)本质规定所特有的这种联系,决定了在事物的本质规定中,事物的各方面属性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在联系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即“作为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语言学习》“问题求解”栏登有《伽里略的反驳成立吗?》一文。内容是说:伽在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时,采用了归谬法从被反驳论题引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Q与(?)),即A为轻石,B为重石,A+B为捆合石,因捆合石重于B石,则先于B石落地(Q);而同时又由于捆合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对现存、现实,现实性这几个概念理解模糊、规定不一。如:有的认为“现实这个范畴,就是标志当前存在着的事物或现象的哲学范畴。”(参见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有的认为“现实性(即现实)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参见天津市高等  相似文献   

20.
R.E.帕尔默在他著的《解释学》一书中写道:“当然,现代神学的论著中也常用解释学一词(hermeneutics),不过一般拼法是没有‘s’而是‘hermeneutic’”。《简编牛津字典》把“解释学”定义为“解释的、尤其是对圣经解释的艺术或科学。一般是把它和注释或举例说明区别开来的。”《天主教百科全书》(1910)卷七写得更明确:“习惯上解释学仅仅指圣经的注释的科学,即仅仅指收集正确解释圣经所应遵循的种种规则的学问。所以,注释与解释学,正如语言与语法、推理与逻辑,其关系是一样的。”很明显,这些定义说明,解释学研究解释的方法而不研究解释本身。然而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却与此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