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对两种医学有“否定、容忍、平行”几种,都认为传统医学不科学,歧视之。中国采取“结合”原则,使中医学获大发。在相互理解基础上达到中西医团结,又在此基础取长补短,达到中西医结合关键是医疗效,使其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可信可重复,组织西学中是重要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证实质研究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证这一概念来源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内经》 ,张仲景把它具体结合于临床 ,应该说实践性很强的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奠基的[1] 。但是《伤寒论》、《金匮》中对病、证、症没有明确区分[2 ] 。由于学派、历史原因及临床需要的不同 ,目前通用的八种辨证方法[3 ] 对证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医界长期以来对症、证、病的基本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把《证》作为中医的诊断单元概念是时代对旧词赋以新意[4 ] 。由此可知证的概念从《伤寒论》开始就没有明确 ,而且随着时代、学派、临床需…  相似文献   

3.
走出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比较医学之可比性是比较的首要条件,中西医学从时间上进行纵向比较,具有可比性,其结论说服力较强,在空间上横向比较,有可比的一面,有不可比的一面。将不可比者比较,其结论难以信服;抓住事物本质属性比较,才有科学的结论评判,单纯的比较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中西医理论之评定,应综合诸方面因素,不应以单纯比较作出优劣评价;比较之结果,比较之双方均可各自为用,不能认为只可作某一种用途。  相似文献   

6.
贝林与中西医结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中西医结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为什么中西医学分别具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为什么在对医学研究的共同对象———人体的研究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理论形式和认识方法,为什么直到今天中西医学仍然具有这样大的差别,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结合能否实现,能否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医学,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当时的哲学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等,建构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以阴阳、五行等为论理方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象…  相似文献   

8.
1 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软通”与“硬通”在吴咸中的《科学路上无坦途》(《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特集)文章中有一段记述:1961年秋,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外科的一位护士长李维骆同志,当时正在北京中医学院读书,已做过三次腹部手术,又因急性肠梗阻住院。值班医生已经为她做好了手术准备,等待她第四次进入手术室。但是李维骆实在没有勇气再接受手术了,于是把我找来,恳求我‘刀下留人’。我详细地检查了患者的全身情况,认为还有用非手术疗法治愈的可能,根据辨证属于寒实肠结病,患者体质素虚,脉沉细无力,属正虚邪实…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特征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孟庆云中西文化交汇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引发中西医结合的契因。中医学是中国文化背景的产物,它的理论规范、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都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在天、地、人统一的大系统中把握人体的健...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论阴阳:兼论阴阳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论阴阳—兼论阴阳研究的思路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赵洪钧刘延伶一、近现代阴阳研究简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粗看西医理论体系,与阴阳学说似毫无关系,至少它的重要理论中没有对等于阴阳的术语。因此,近代汇通医家和当代中西医结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见图1):图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和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示意图1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的差别。“纵向”差别是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上,中医学相对于现代医学有科?..  相似文献   

12.
论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与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中医理论研究人体外部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具有整体联系、动态把握的合理内核。而目前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不能完全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因而也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现象。这种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自然辩证法观点认为层次越低、结合越紧密。分子导次是具有生物意义的最低层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可能在一个新的高度阐明人体本质,也使中医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以毒攻毒”与中西医结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毒攻毒”是中医药学一个重要医理和治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以毒攻毒”的研究进展,以及具有“以毒攻毒”特点的医药研究状况。特别是德国细菌学家贝林等,研制成功破伤风和白喉抗毒素。我国学者张亭栋教授与陈竺教授,继承发掘中药砒霜治疗世界性难治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等等,表明中西医结合研究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与现代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与现代思维方式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300070)陈海龙指导吴咸中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在急腹症的诊断、治疗、研究的原则、手段和方法上无不贯穿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本文从现代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医...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西医药结合 促进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走向世界面临大好机遇,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中药现代化,特别要充分认识中西医药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西医药结合的关键在人才培养。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西医药结合的高层次药学人才已刻不容缓地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的层次与方向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严金海一、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科学理论一般都包含着三个层次,即哲学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层次。中西医学的一般观念和认识方法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个层次。西医的一般观念是机械人体现,把人视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机构等概念与定义,根据逻辑学原则予以分判。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同类概念完全可以客观地被决定。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西医结合之"三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提出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内涵过大,目的不明确;对历年来年取得的成就应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必须实事求是地总结所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绩,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且认为中医现代化并不能靠一些形式上的中西医结合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