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文清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8,31(3):765-768
价值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价值观的定义、结构系统、形成和发展、变迁、和研究现状五方面对心理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价值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我国价值观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组织中人际初始信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中日益普遍而频繁的新工作关系提出了高初始信任的需要。信任方的信任倾向与资源状况、被信任方的群体类别与组织角色、第三方关系和组织特征可以为初始信任决策提供推断依据,降低决策风险。已形成的初始信任水平影响后期信任的发展、心理契约违背的知觉、合作意愿、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文章最后指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中人际初始信任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友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体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友善诠释和承载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宽容友善、互相帮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以和谐共享为价值旨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友善第一次提升为核心价值观,使友善在化解社会矛盾、维系和营造和谐社会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21世纪以来,友善核心价值观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友善的内涵、外延、特征、要求,以及践行友善面临的困难、挑战与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友善核心价值观在其内涵与外延及其具体要求的共识有待形成;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制度性意义和世界性意义有待深入研究;友善信仰化的有效路径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才会获取正确的方向。因此,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合法理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实践,它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1]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领域是不太重视文化管理的,更遑论其深化形式--价值观管理了.作为渐趋主流化的新的管理理论,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对价值观管理的缘起、内涵、功能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对企业管理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已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回顾1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范围涉及到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群体层面的诸多因素,并得到了一些发人思考的结论。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应在早期人际信任发展的作用上予以重视,在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更要在干预研究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范围涉及到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群体层面的诸多因素,并得到了一些发人思考的结论。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应在早期人际信任发展的作用上予以重视,在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更要在干预研究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选取传统谚语、俗语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语句编制成传统人际价值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传统人际价值观的维度。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构想的拟合性。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一阶因子分析抽取了14个因子,对14个因子进行二阶因子分析又抽取了人际道德、人际亲疏性、人际防御、人际智慧4个主因子。根据这一结果建构了一个含有人际道德、人际亲疏性、人际防御三个主因子的模型。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对模型进行修正,使之分别含有4个、3个、2个次因子,经检验,模型的拟合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9.
陈坚  连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92-1701
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 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 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 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 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 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 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使苏南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悄然改变着的人际关系,展示着人们在人际价值观方面的变化。在对苏南人的价值观的调查中,人际价值观成为我们又一关注的焦点。一、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是苏南农村的乡镇企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村  相似文献   

11.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296名广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为研究工具,考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普遍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一>大三;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度高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特殊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普遍信任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3.
人际启示录     
老鼠与青蛙老鼠被青蛙爱上了。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脚绑在自己的脚上。开始,它们在地面上行走,一切正常。当来到池塘边时,青蛙把老鼠带到了水里,他自己在水里嬉戏玩耍,高兴得呱呱叫。可怜的老鼠却被水灌饱,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但它的脚仍和青蛙绑在一起。鹞子飞过这里,看见了老鼠,冲向  相似文献   

14.
15.
人际空间距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非言语沟通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一般而言,人们把具有沟通作用的非言语行为分为六类:辅助语言(paralanguage)、目光、面部表情、手势、体势运动和人际空间距离。早在六十年代,美国学者霍尔(E·T·Hall)对人  相似文献   

16.
人们倾向于将积极的信念、情绪、态度等赋予那些面孔具有吸引力的人, 也对这样的人采取积极的行动.然而, 在社会互动中, 人们既依赖互动对象的外貌特征做出判断和决策, 也会观察其行为表现, 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基于此, 实验采用2(面孔吸引力: 高、低) ×3(贡献趋势: 随机、递增、递减) 混合设计, 考察面孔吸引力和行...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许多研究表明,在社会性发展上存在缺焰的儿童其情绪、行为和学业上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童年期的社会技能有着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后效。社会技能好的儿童自我感受好、在校表现好,且更可能成为适应良好的成人,而社会技能存在缺陷的儿童受到的积极强化很少,常出现学业困难或行为问题,且更可能陷于成年期适应不良。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求对社会技能缺陷儿童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8.
人际归因是归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现代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研究除了关注动机归因理论的构建之外,还十分重视将该理论运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初步建立了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的理论模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代表了现代归因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艳萍 《哲学动态》2001,27(2):25-29
利奥塔 (Jean FrancoisLyotard)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 ,随着利奥塔的学术影响的增加 ,他本人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被介绍进入我国学术界的过程中 ,国内学人也开始注意利奥塔 ,并对他进行研究 ,但这种研究似乎缺乏明晰的累积基础。本文旨在对利奥塔学术思想涉及的多个维度 ,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利奥塔的研究 ,作一鸟瞰 ,以供参考。一、思想及作品的理路 :社会状况利奥塔 1 92 4年出生于法国凡尔赛 ,1 998年在巴黎去世。对社会状况的热切关注是他一生事业的中枢 ,这把他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分工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作了一些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分工的本质;新技术革命对分工发展趋势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在历史雌物主义创立过程与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分工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的作用和地位;分工与异化的关系;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分工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关系;分工对社会主义社会诸方面的制约作用;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作用;研究分工问题的方法论等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些述评,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