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母亲     
正母亲节那日,到了饭点,母亲照例在灶台前忙碌,我想要帮她做些什么,她却不让,说我会打乱她的节奏。于是,我便站在离母亲一米远的地方,同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我看着她在砧板上切菜,看着她往铁锅里倒油,看着她将菜炒好之后端到隔壁间的餐桌上。忽然,母亲惊叫了一声:"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相似文献   

3.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她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母亲又是彻夜未归,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着她去歌舞厅找她母亲,歌舞厅的服务员告诉他们,她母亲半夜已经和一个外地男人走了,是去了那个男人的家乡。母亲走时什么话都有没留下,得知母亲私奔,父亲像发了疯一样,带着敏娟,几乎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火车站、码头、歌舞厅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布施     
1950年代,我们家住在加尔各答。我的父亲是从建志来的婆罗门。家里还算殷实,但他因为娶我母亲便在老家呆不住了。母亲属于南印度最早的女传道人。她从小便跟随她的爸爸奔波跋涉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宣说福音——好消息。以后妈妈也成了  相似文献   

5.
存心忍耐     
<正>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个戏迷,小的时候,在一些闲暇的冬日,我便陪母亲在父亲工作的县城里的戏院中度过下午时光。后来电视普及,母亲更是欣喜不已,劳作忙碌之余便足不出户在家看戏。无论是不疾不徐、一唱三叹的京剧,还是粗犷、乡土气息浓厚的豫剧,或是明快活泼的黄梅剧,母亲都会看,并不挑剔,她唯独不能接受的是她所谓"没有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侍奉     
田素良 《天风》2014,(11):54-54
我的母亲名叫吴桂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温柔善良和蔼可亲,但凡与她接触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位"好心人"。 一、尽忠孝敬,遵主诫命 1959年夏天,我的姥姥突然全身瘫痪,躺卧病榻。当时年仅15岁的母亲从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姥姥的任务。对长年瘫痪卧床的姥姥,母亲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姥姥脾气急躁,母亲便凡事尽量顺着姥姥,想方设法讨姥姥喜欢。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感动     
罗博学 《天风》2004,(8):49-49
我小时在母亲的引领下便信仰基督教,那时只是懵懵懂懂的信,甚至耶稣是谁都不清楚。只记得在大衣柜上时常摆放着一本黑色封面的厚书,那是圣经!母亲不识字,不能读,每天也只惋惜地打开书抚摩着,随后便投入忙碌的耕作中。和母亲一起礼拜的人都非常有爱心,没有世俗之气,她们的眼里是那样真诚,友爱,和平,她  相似文献   

8.
母亲     
母亲没有文化,自从有了孩子,她便企盼她的孩子不要跟她一样成为“睁眼瞎”。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书,肯上进,妈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拖你们的后腿。”  相似文献   

9.
诗意生活     
正生而为人,谁没有劳苦烦愁呢?只有懂得用智慧去淡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诗意便进驻我们的心田,惨淡的日子也会明媚起来。自小在中卫城里长大的母亲,见多识广,她的锅灶好,在我们队上鼎鼎有名,谁家过大事都请母亲去帮厨,母亲带上自己围裙乐此不疲。同样是面食,母亲能做出许多花样,扁豆子面、粉水子面、揪面、擀面,她蒸的花卷,有的里面抹了姜黄,有的抹了辣椒面,母亲用她长满老茧的手将两个面张一卷、一拧,再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2月2日他出生于意大利的雷焦卡拉布里亚,父亲是推销员,经常在外奔波,母亲在家开了个裁缝小作坊,她是一个对服装极有天赋的女人,可以不用任何纸样,只需在布上标一些记号便可裁剪成衣。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我和朋友谈论各自的理想,她说想拥有一个带露台的房子,因为她的母亲在城里住不习惯,说晒太阳都要下楼,种菜的地方也没有,她便想着,要是拥有一个有露台的房子,母亲就可以肆意地晒太阳,还可以在露台上种菜种花。看她憧憬在美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儿,一天,她打开窗户,正巧看见邻居在宰杀一条狗。那条狗平时常和小女孩儿在一起嬉戏,小女孩儿看着这悲惨的场面,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母亲见状,便把小女孩儿领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窗外是一片美丽的花园,明媚的阳光暖和地照着,鲜花五彩缤纷,蝴蝶和蜜蜂在花丛间飞舞。小女孩儿看了一会儿,心里的愁云顿时一扫而空,心境重新开朗起来。母亲抚摸着女儿的头,  相似文献   

13.
不变的角色     
正那一年春天,曾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离开了她。那时医院外母亲喜爱的榆叶梅开得比往年都好,病床上的母亲却一天天日渐枯萎。榆叶梅开得正艳的一个晚上,她母亲走完了她在世间的最后一程。尽管几个月前医生已经告诉她母亲的病情,但她还幻想现代医学可以创造奇迹,母亲可以好起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凭一  相似文献   

14.
祖英,当今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又是第一个在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中国歌唱家。在歌唱事业上,宋祖英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了解她的人都说宋祖英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因为,在她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历程。1966年6月27日,宋祖英出生于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在她还很小的时候,便尝尽了人间的苦涩和艰难。宋家有5口人,她是长女,身下有一双年幼的弟妹,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个裁缝,但却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时候,母亲总爱将她放在背篓里,上山干活,宋祖英常常在母亲的歌声里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5.
品味幸福     
母亲生日那天适逢单位加班,赶不及回去与母亲团聚,便托邻居带了些礼物回去。吃完晚饭后忙里偷闲,打了个电话给母亲,谈了一会儿并致以节日问候。第二天弟从家里出来,我问弟:“妈节日过得怎么样?”弟说妈过得很高兴,虽然我没有回去,但已托人捎了礼物回去,而且还打了电话,所以她觉  相似文献   

16.
旖沁 《思维与智慧》2009,(10):38-39
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明地教落我的百般“恶行”。  相似文献   

17.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18.
出差,火车上坐我对面的是一位高校的老师,聊起天来,很自然地便聊到母亲,老师说母亲已经70岁了,自己工作很忙,除了上学校的课以外,还经常外出讲课。去母亲那里总是来去匆匆。有时候感觉很是不安,便常拿了钱给母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佛缘     
缘于母亲的信佛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出生在五十年代 ,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当时农村极度贫困 ,温饱尚难解决 ,更无文化生活可言 ,因此 ,母亲所有的佛事活动 ,便成为家庭一道热闹的景观 ,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兴奋点。母亲与佛的结缘 ,最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婆的影响 ,二是生活的艰辛。外婆是最初的老师。母亲是长女 ,善良的外婆除了对他进行“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教育外 ,更处处用佛教行因报果的观念影响她。外婆也是佛教徒 ,小时候母亲常常向我们谈起外婆。有时她也谈起我那早逝的祖母 ,但在母亲的心里 ,外婆…  相似文献   

20.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眼里便蓄满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的声音抖个不停,泪水也从眼眶里溢出来,爬满了她坑坑洼洼的脸。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相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