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2.
福建连江县佛教徒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该县九龙寺、宝林寺等四所寺院的僧尼,今春种植松杉等树苗二万四千多株。青峰寺、莲峰寺尼众利用山坡梯地种柑桔等果树四千多株、松杉二万七千多株。覆釜山僧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管理和  相似文献   

3.
上塔哇尼寺是拉卜楞地区最早的尼众道场,在这里修行的尼僧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修持觉域教法。因此,上塔哇尼寺与觉域教法关系密切,有着无法割舍的法脉传承。对其尼众僧团、组织制度、教法仪轨的建构,以及尼众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塔哇尼寺的历史渊源与教法传统、尼众的信仰与法事仪轨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5.
座落在北京东城区针线胡同的通教寺于八月三十日举行开光典礼。通教寺始建于明,重建于清,是北京较大的尼众寺庙之一,在我国及东南亚一带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在各级人民政协的关怀下,市、区政府为恢复这座寺院做了大量工作,迁出了占用单位,整修了寺房。如今,寺庙而貌焕然一新,流落在外的尼众回寺安居。正果法师芒持了开光法会。市佛协副会长修明法师在开光仪式上话讲,感谢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感谢各有关单位为恢复寺院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武昌尼众丛林———莲溪寺陈家良莲溪寺,位于武昌晒湖古盘龙山,是武汉唯一的一座较具规模的尼众丛林。它虽然没有像归元寺、宝通寺令人熟知,但历史悠久近千年;尼众熏修,道风纯正,深受广大信众的敬仰。一莲溪寺创建于元代(据碑记),原为十方丛林,至清咸丰年间遭兵...  相似文献   

7.
兴福寺位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城南6公里的杏园乡鳌子头村(旧村),始建年代不详,但寺内现存唐代柱础、板瓦等遗物,故最晚也应建于唐代。传说古寺在东(现在建寺的地方),被火烧毁后移建于西(今有古松、楸树的地方)。什么时候被火烧毁?什么时候重建于西面?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原寺内有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五方重修碑记。碑文中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一通重修碑记。碑文中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动土的记载,故可以证明最晚应是明嘉靖年间(1507—1566)移建于西面的。  相似文献   

8.
房山十字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房山十字寺遗址,古老的银杏树荫下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给人一种神秘感。十字寺初建为佛教寺院,初建名已无可考,最早见于碑文的名称为崇圣院,姑且以崇圣院称之。佛教在西汉末年的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更易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佛教。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这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现北京地区在两晋时期建造的寺院便有潭柘寺(西晋,公元265—317)、红螺寺(资福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及崇圣院(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正当佛教在东方中国传播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正是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春风拂面,百花争艳,将一个山城装扮得姹紫嫣红。我受重庆佛教界的邀请,来到这个春意盎然的历史名城开会,期间与佛教界人士接触,参观了一些寺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愿书之出来,与同道分享。重庆的佛教资源还是丰厚的,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南朝刘宋时期。北始嘉陵江畔人称川东小峨嵋的纪云山上的给云寺就建于南朝刘家义符景平元年(423)。唐贞观二十年(646)朝廷赐额“相思一千”,这是取缥云山上的相思岩而得名。不过这座寺院能在当代出名,并不是在于它的古老历史,而是因为1933年纪云寺…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普照寺巡礼陈星桥普照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哈尔滨市原有多处尼众寺院,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1.
普正 《法音》2002,(10):78-78
本刊讯9月26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性正法师为团长的韩国曹溪宗比丘尼修行体验团一行14人,受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派遣,前来我国闽南佛学院尼众部进行为期9天的修行体验。在厦门国际机场,性正法师一行受到闽南佛学院副院长诚信法师、南普陀寺监院界象法师、尼众部副教务长法源法师等的热烈欢迎。在体验修行期间,韩国比丘尼与闽南佛学院尼众部学僧同吃同住,一道上殿过堂。他们还参访了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总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以及厦门部分重点寺院和观光胜地。代表团一行对闽南佛学院学僧戒律严明、生活规范、学习勤…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13.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是目前西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而又质量精良的明代寺院建筑群。“瞿昙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应当时西宁卫的僧人之请而赐寺额。  相似文献   

14.
文稷 《法音》2000,(1):48-49
名驰海内外的福州怡山西禅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867),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 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寺遂中兴。成通十年(869),改名“清禅”,不久又改为“延寿”。五代后唐长兴间(930-933),闽王王延钧奏名“长庆”。五代末,寺遭南唐兵蹂躏,主要建筑物多被焚毁。北宋天圣中(1023——1032)僧宗元重修。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寺”。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24,(1):90-92
<正>净居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郊的青原山麓,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由禅宗七祖行思禅师开山,是南禅青原法系发源地,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额“净居寺”,一直沿用至今。寺院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七祖塔亭、禅堂等,寺内还收藏有千人铜锅、百斤香炉及明代千斤大钟等文物。1983年净居禅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天风》2012,(7):38-39
大秦寺位于中国西安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秦岭北麓,距离西安1.5小时车程。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罗马天主教(聂斯托利)传入中国内地,时称景教。因唐时称罗马为大秦,所以该教寺院称为大秦寺。景教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召见。遂颁诏准许(阿罗本)建寺传教,  相似文献   

17.
西大寺,是日本真言律宗的总本山,亦称 高野寺、四王院,位于奈良市西大寺芝町。山 号秋被山,本尊是释迦如来。因位于平城京 (奈良,当时的首都)西,相对于城东的东大寺,而取名西大寺,为南都七大寺之一。天平神护元年(765)由称德天皇发愿创建,开山为常腾。仓时代, 尊受东大寺戒坛院凝然(1240-1321)振兴南都教学的影响,在复兴戒律的基础上,增加对密教的理解与探索,将西大寺开辟为真言律宗的道场。西大寺现有七座塔头子院,八十余所地方寺院。 历史沿革 (一)西大寺的创建 天平宝字八年(764)九月十一日,称…  相似文献   

18.
禅慧 《法音》2000,(1):34-35
佛教传入福建约在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福州绍因寺创建于公元282年,是福建最早的寺院。唐宋时期福建佛教很盛,闽南则有“泉南佛国”之称。福建不仅寺院遍布各地,僧人众多,而且高僧辈出。禅宗在福建的佛教史中尤占重要的地位,可谓一枝独秀。其它各宗虽都曾在福建传播,但势力远不及禅宗。而净土宗与其它宗派相融合,其信仰在福建民众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净土宗是唐代最流行的宗派之一,在福建也很流行。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载:“垂拱二年(686),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  相似文献   

19.
塔院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隅,昔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与显通寺原为一寺,是显通寺的塔院。内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及文殊发塔。明永乐五年(1407年),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万历六年...  相似文献   

20.
温静 《佛教文化》2007,(5):88-90
独乐寺,得名难考。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始建于唐,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是中国著名的三大辽构寺院之一(其余两处为辽宁易县奉国寺与山西大同华严寺),其内现存观音阁为国内最古木结构楼阁。历经多次地震岿然不倒。寺以“建筑、泥塑、壁画”三绝闻名于世。梁思成先生评价其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