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对周恩来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一、有关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的探讨 周恩来早在南开学校念书时就写过两篇哲学作文:《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熟是,试言之?》(1916.3)及《诚能动物论》(1916.5)。第一篇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篇讲社会意识的作用问题。这两篇都是在他接受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前写的,其观点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以后,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给同学  相似文献   

2.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张岱年先生的哲嗣张尊超、刘黄夫妇光临敝舍,向我出示了他们在张先生遗物中发现的其早年的一些日记、札记和遗稿.就我所看到的部分,有的写于1927年,有的写于1941年,其中还有一篇为王锦第先生(王蒙之父)译著写的序文.现先将这篇序文抄录于下,然后说说我的粗浅理解;有几个问题,我也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1979年)的作者G.A.科恩和《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作者W.H.肖,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的书是专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为之进行辩护而写的。两位作者可谓用心至善,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马克思的正确观点解释错了。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下简称《序言》),业已科学地、完整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篇《序言》证明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正确的理论概括。除了在《序言》里,马克思在他的别的重要著作里,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  相似文献   

5.
1.《道德理论文集》(1989英文版,262页) 2.《政治道德文集》(1989英文版,264页) 我们在这两本书中收集了黑尔教授关于《道德理论》和《政治道德》的论文和演讲,其中两篇是60年代的(一篇为《承诺的游戏》,一篇为以前未发表过的关于《反叛》的谈话),但大部分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黑尔教授在绪论中指出,在多年道德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政治短篇》(Kleine Politische Schriften)已出到第六集。这一集的标题是《一种了结债务法》,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祖康出版社1987年出版,共180页(Jurgen Habermas: Eine Art Schadenab wicklung.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87)。这一集包括一个前言,两篇讲演,两篇采访和八篇文章。一篇讲演的题目是《决不把过去正常化》。这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标题,其中表达了一种意志,表明反对某种倾向和坚持某种倾向。问题产生于在纳粹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5至105年之间)的心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他的形神观和感知说思想已写成专文(发表于《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现再就其人性论和智能观思想择要评述如下。一人性论思想述要关于人性问题,先秦诸子就曾展开"百家争鸣"。嗣后许多学者如董仲舒、陆贾、杨雄等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王充则写了《率性》和《本性》两篇专论来探讨这一问题。概括地说,《本性篇》主要讨论的是人性的本质问题;《率性篇》主要讨  相似文献   

9.
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翻译出版了200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疾病的隐喻>一书,该书是由苏珊·桑塔格写于1978年的<作为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和完成于1989年的<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Its Metaphor)两篇重要文章组成.文章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癌症及艾滋病是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被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者政治态度,一种疾病的隐喻如何进入另一种疾病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高中语文第三册)是一篇杂文,从文章大类看,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逻辑特征,是论证的揭示。时议论文进行逻辑分析,应该以这个逻辑特征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证线索,揭示文章时论题加以证明或反驳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文章论证的屡次和特点。本文试就这些方面时鲁迅的这篇杂文进行逻辑分析。这篇杂文的题目很特别。它是经过三次限定的概念,实际上标出了论题判断的谓项。如果给它补上主项(梁实秋)和联项(是),文章完整的论题  相似文献   

11.
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写这么一篇文章,完全出自一种冲动.在上个世纪末(1999年)的某地方中医药学界,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一个中年学者写了一篇<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探讨中医学发展之论文,孰知竟引起一场风波.具体的细节,不便多说,总之,讨伐声不断,上纲定性者有之.笔者对该学者文中的观点并不全部赞同,该文确有见解偏颇甚或是失误,然而,这只是纯学术问题,自可通过学术研讨,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的高考作文,是给出两段话,让考生针对这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条件和要求是这样的: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题目: 这样的作文,内容是写考生亲历的事,也是感受比较深的事,应该是不会感到困难的。但有些考生却望题兴叹,无从下笔。这些考生的根本问题是平常学习只知死记硬背,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下面我们从考卷中选了两篇比较好的作文,并请阅卷老师写了评析,以供初学写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一、水生和水生妻的原型是孙犁大妻 <荷花淀>和<嘱咐>这两篇小说,可以看成姊妹篇.虽然从副标题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看成是<芦花荡>的姊妹篇,因为两文的副标题分别是"白洋淀纪事之一"和"白洋淀纪事之二".但是,从人物和情节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与<嘱咐>看成姊妹篇.因为两文有相同的主人公水生和水生妻,有互相连贯的故事情节--<荷花淀>写水生妻送郎参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嘱咐>则写抗日胜利,水生请假回家,在家里住了半夜,妻子乘冰床子送他回到部队,嘱咐他好好打仗,尽快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5.
楔子自从1982年我写了《群巫初探》(刊《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之后,“群巫”问题一直萦迥在我的脑际。记得早在1980年內蒙古举行首届全区民族科学讨论会时,我曾写过一篇《鄂博考》,阐述蒙古民族这一古文化遗物的“祭坛”作用。依我的理解:近鄂博的地方应是人们群居的根据地。我在该文中曾征引《周易》爻辞来论证这  相似文献   

16.
时至深夜,偶翻报章,一篇短文寥寥数语激起了我写这篇小文的冲动。报载:一头大象极其残忍地报复了数年前毒打过它的主人。萦绕心头的激情,使我铺开洁白的稿纸,把这篇难做的文章题目写了上去。 试想,连走兽飞禽都存有报复心理并付诸行  相似文献   

17.
汤士文 《天风》2021,(1):28-29
《路得记》是一篇脍炙人口、温馨动人的短篇故事,是希伯来文学中的珍珠.施莱德声称:"世上没有别的诗人写过一篇比这更美丽的短篇故事."《路得记》讲述了信仰女英雄路得的故事,属于叙事文体,故可采用叙事释经的方法对本篇加以解读.所谓叙事释经就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释经方法,以经文作为故事来解经,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场景、情节和修辞...  相似文献   

18.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苏联哲学杂志《哲学问题》月刊发表了一个用德-俄文编辑的三件迄今未发表过,也无人知晓的康德手稿,该手稿来自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外国手稿集,这个手稿集是由俄国康德学家A.古留加(莫斯科)与德国康德学家R.勃兰特和W.施达克(马堡)共同编辑的。这三篇手稿的第一篇被正式标为“列宁格勒轶文 1”,该篇为复制件,康德把它的题目定为“Vominneren Sinne”(论内感知)。第二篇,即“列宁格勒轶文2”是一篇关于数学的复制件。第三篇手稿是一封康德致柯尼斯堡的一名建筑学家J.F.韦特尔的事务性的书信,日期为1784年4月28日。由于它们是首次问世,“列宁格勒 1”和“列宁格勒 2”  相似文献   

20.
译海拾零     
metalanguage的译法《哲学译丛》92年第1期曾提出 metaphilosophy译为“元哲学”是否妥当的问题。我们也常看到不少译者把 metalanguage 译为“元语言”。这种译法是否妥当,似乎很可以和 metaphilosophy 的译法一起考虑和研究。英国哲学家A.弗卢(Flew)在他所编《哲学词典》(1979)中这样解释:“metalanguage 是用来谈论一个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及其组成词的语言。因此如果一篇论俄语的论文是用英语写的,俄语就是对象语言,英语是 metalanguage。可是,如果我们用英语写关于英语的问题,那么英语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