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佛教作为上个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概念,在佛教数以万计的传统名相中无处可觅,但是作为一个贯穿二千五百余年佛教历史的核心命题,却无时无刻不被实践和弘扬着。近代以来,由于佛教界部分保守势力僵化、腐朽思想的泛滥,佛  相似文献   

2.
觉醒 《中国宗教》2013,(1):48-51
2000年起,玉佛寺因应时势,提出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发展理念,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坚持以管理、文化和慈善作为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上海玉佛寺是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也是上海对外形象的展示场所之一。寺院仿宋式建筑群属于上海市优秀保护建筑,寺内供奉的玉佛更是价值连城,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玉佛寺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观光者六十余万人次,国内的信徒香客更是在百万以上。在完成一般接待任务的同时,还要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接待来沪访问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部长级的重要外宾。因此,就管理工作而言,具有任务重、起点高、要求严等方面的特点。 长期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玉佛寺紧紧依靠寺院的法师和职工,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5.
在玉佛寺佛教制度建设史上,真禅法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其丛林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既是对太虚大师、震华法师僧制建设思想的承继与展开,也是对玉佛寺今日弘法利生事业的奠基,以及对僧众学修路径的指向。他的思想中蕴含了佛教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展现着当代佛教制度建设的尝试与实践,昭示了中国佛教在新的时节因缘下与社会的协调与适应。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注重制度建设是玉佛寺之传统家风。近现代玉佛寺云集了太虚、震华一大批法门龙象,他们在僧制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成为日后玉佛寺中兴期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第二,真禅法师在玉佛寺开始了他的佛教制度建设的伟业。四十年代初,玉佛寺住持远尘法师退居,震华法师继任,召真禅法师到玉佛寺协助其办理上海佛学院。真禅法师受任为佛学院训育主任,并担任玉佛寺堂主、代理副寺,成为震华法师的得力助手。真禅法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任玉佛寺住持。结合上海为这一中国商业都市之首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为上海佛教以及中困当代佛教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具体说可以概括为:农禅并重制度在都市佛教中的定位;注重制度建设,培养弘法人才,这包括学戒制度、僧教育制度、寺院学修制度、寺院人才选拔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慈善弘法制度等等。所有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佛教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生存与发展。其次,真禅法师还非常重视佛教的正信问题,这是对以往佛教世俗化、鬼神化的批判。第三,今天的玉佛寺与现代丛林的建设。真禅长老的佛教僧伽建设的思想已经在今日玉佛寺的发展和事业上得到体现,从制度方面看,今天的玉佛寺僧伽大众无论从其寺院组织与运作方式,从僧团处事制度,从教育文化制度,从经济管理制度,从僧团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都可以看出现代化大都市当中的传统佛教不失佛陀本怀,又能与时俱进的健康蓬勃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乘的佛法逐渐成为中原佛教的主流。中国都市佛教遵循的原则就是大乘的入世佛法。其核心是:不异世间而出世,慈悲才是成佛的根本,将目光放在有情众生的需要和现实苦难上,由利他之行而圆成修持的功德。正是根据大乘的入世佛法,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提出“建立人间佛教,庄严人间净土”的理念。人间佛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都市佛教发展的指南。  一、都市佛教将成为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    从1996年起,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移居城…  相似文献   

7.
历史已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面对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饱经沧桑的佛教怎样承续上个世纪的复苏,迎候那接下来的百年巨变,值得每一位佛子深思,这是一种责任,是2500  相似文献   

8.
桑吉扎西 《法音》2007,(10):61-62
10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玉佛寺、上海文化基金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协办,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在玉佛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王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真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福根、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曹海红以及普陀区、各协办方的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泰国是当代上座部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佛教在该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世纪初,泰国一直在进行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作为国家精神文明领域的佛教,也处于改革进程之中。泰国政府出于改革的需要,重新订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来维系民族统一,将僧伽置于国家官僚机构的框架之下,发起了一系列的净化佛教运动,这些措施曾对当代泰国佛教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关系上,对今天的佛教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一、关于都市佛教概念的诠释关于都市佛教的定义,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认为:"都市佛教是指以都市寺院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现代都市特点及要求由僧团为主对市民进行佛法弘扬和开展宗教活动的人间佛教"。[1]1.城市与佛教都市佛教是相对于山林佛教而言的,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两种路径,分别于佛教中的自觉与觉他相联系的,山林幽静易于其中思索以图顿悟,通都大邑则利于弘传教义,普度众生。佛陀成就  相似文献   

12.
汉传佛教在新加坡的早期传入,是作为"文明象征"与"权力象征",与移民社会、帮权结构紧密相关;二战前后,随着"人间佛教"在新加坡的传播,其菁英色彩与超越性特点获得主流社会的"文化认同"。随着中国大陆佛教输入的停止,汉传佛教作为"地方性宗教"完全"被嵌挂"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与资本主义获得场域上的暗合。60年代后,汉传佛教在教育、文化、慈善、社团组织等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呈现出"人间佛教"背景下性别意识、菁英色彩与社会行动的结合。百余年的新加坡汉传佛教实践脉络,是汉传佛教逐渐放弃农耕文明的"地方性"向现代文明的"世界性"回归;其实践经验亦充分表明汉传佛教现代转型的困境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佛教也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经历了涅槃重生。太虚法师是  相似文献   

14.
张有才 《法音》2009,(12):14-18
在工业文明昌盛的当代社会,城市成为人们活动的主要舞台,其通过发达的资讯、集中的资源、多样的传媒、便捷的交通和流动的人口对生活于其中以及辐射范围所及的人们产生种种的影响,它犹如一个高速运转的旋涡不断将人们吸卷其中。人们甚至毫无察觉而为其所牵引,当代诸多西方思想家早就对工业文明对社会生活和人造成的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现代性是正在降临的命运,正如哈贝马斯指出的:  相似文献   

15.
当星云大师继承太虚大师的宗旨,在台湾地区把"人间佛教"思想实践风生水起、大有可为之际,赵朴初先生也在中国大陆作出了积极地响应。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佛教内部的情况,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呈现出不同于星云模式的别样特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间佛教;基于振兴佛教的教团教育;基于大乘精神的僧众圆融;基于社会主义的完美人生;基于世界和平的人间净土。赵朴老"人间佛教"实践的特殊贡献是:在大力推进僧团自身教育的基础上,大陆佛教寺院兴盛、佛学院林立;积极促进了中外佛教之间以及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友好交往;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团结教众,提高及完善众生生命境界;理顺政教关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6.
17.
人间佛教作为专有名词首次出现,源于太虚《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间佛教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经营机制,由之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佛教应社会市场之需求变化决策信仰的生产和营销.但现代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并非已然无别,实是传统之寺院经济的改造与衍伸.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为大陆乃至台湾学界所较少涉及.本文的努力,旨在为当代台湾社会及宗教文化形态的把握提供某种分析路径,同时试图资作大陆佛教当代发展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原著者为诺尔格拉夫。最初刊载于《国家地理》杂志1996(?)二月号上。这里发表的是编译文字。文中讨论的问题当然不只是泰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麻烦:城市化和两极分化,像佛教这样的传统宗教正面临着新价值观的冲击。诸如毒品可卡因的走私、艾滋病的蔓延、贫民区的扩大,这些都是正在朝着现代化目标努力的政府的烦恼。顺便指出,本文中所说的一切,都还只是这位美国记者在东南亚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发  相似文献   

20.
佛教现代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已经把“佛教现代化”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众多的人们对佛教现代化问题给予了殷切的关注。关于佛教现代化问题 ,至少有三个内容值得探讨 :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 ,佛教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佛教怎样实现现代化。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这就是佛法所云“诸行无常”的真谛。佛教也不能例外 ,它必须不断地发展 ,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问题的关键是佛教朝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今摆在佛教面前的是两种选择 :要么实现现代化 ,要么走向衰落和灭亡。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 ,时代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人们称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