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部《法华经》有多少个"阿弥陀佛"清朝有个叫毕秋帆的人,常以为难人为乐。有一次,他问一个老僧:"《法华经》可曾读过?"那老僧微笑答道:"念过的。"毕秋帆又问:"请问方丈,一部《法华经》有多少个‘阿弥陀佛’?"老僧一听,略思忖,笑道:"荒庵老衲,学识浅薄。大人是天上  相似文献   

2.
他人不是我     
道元,是位日本和尚。他是将中国禅宗引到日本生根发展的第一人。他到中国参禅时,一次,看到一位背曲如弓、眉自如鹤的老僧,正头顶中午的炎炎烈日,十分专注地在晒干菜。道元问:“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叫年轻的和尚来晒呢?”老僧回答:“他人不是我。”道元说:“瞧,这中午的天气多热呀,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十分平静地说:“现在不晒,什么时候才是晒干菜的好时辰呢?”老僧的话,让道元心中一亮。之后,道元一直将“他人不是我”当作开启心智的禅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去造访一位曾身经北伐的老僧,想通过他在国民党军界的故旧,开展苏北统一战线工作。一进寺门,老僧说寺里有事,让陈毅改日再来。陈毅关切而诚恳地问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4.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塔院寺)寺后方丈有仁公者,隐闭禅关,平时不轻见人。余以明日将去,特投刺谒之。顷之肃入,顾其年,已七十余矣,睫毛纷披,如俗所谓长眉佛者,古貌婆娑,道气盎然。作礼毕,乃问余所从来,余历告之,公曰:“老僧庚子(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引者注)前曾住北京,继知世将乱,大劫方临,乃飞锡而归。”余谓师能前知,殆具有大神通者。公曰:“此易知者耳。老僧居北京时,每见茶寮酒肆中欢声雷动,彻昼夜不休;王公贵人之门,又车马喧阗,往来如织,以此知人心之尘浊甚矣。夫世间之治乱兴衰,皆由人心酝酿而成者也。人虽机务纷乘,必…  相似文献   

6.
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7.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7,(13):14-14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武林绝技,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向里看     
《三国演义》载:关公被杀之后,英魂飘荡过玉泉山。那夜,山中老僧普净正在山寺默走参禅,忽闻空中有人大呼:还我头来!普净认得是关公,于是点化道: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关公于是恍然大悟,终为千秋万代供奉的关帝圣人。  相似文献   

9.
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伯借宿在那里。 这位老僧有七十一岁,法名“如松”,与我相逢时他已在箭楼居住了几天,之所以逗留的原因,是要为村子里人治病,他会针炙。就是那位老僧让我相逢了药师经法。 那时的我体质欠佳,每晚都作噩梦,第二天醒来,感到身体又差了一层,身体在白天总 是一种低烧状态,很是苦恼。听说来了位会 治病的和尚,便到箭楼去求诊。 对于我的病,他说他当年也是这样,凡 是年轻人都会这样,年轻人总…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普陀山佛协为了解除老年僧人的后顾之忧,相继建立了颐养堂、医务室、涅槃堂、普同塔。颐养堂现有老僧14人,年龄最高的91岁,最低的73岁。颐养堂有安静的寝室,清净的念佛堂,还  相似文献   

11.
聪慧四法     
就事求解法[示例]明代天衣寺僧众在山上开辟了一片土地作果园、菜圃,种植了许多蔬菜、水果,山里猴子很多,它们喜欢打闹,又爱偷吃水果,寺院僧人种下的东西,常被乱采乱摘,践踏蹂躏得一片狼藉。僧人们十分气恼,于是拿着棍棒轮流看守在田边、果园,不让猴群靠近。但这些猴子鬼得很,根本拦不住,那些蔬菜水果仍被劫掠破坏一空。日夜看守,僧侣们筋疲力尽,并且看守效果极差,怎么办?有一老僧一天布下陷阱,以香甜的食物为诱饵,逮到了一头老猴子。接着他叫几个身强力壮的僧人把猴子拉出陷阱,强迫着给它穿上一套颜色鲜艳的衣裤鞋帽,然后让猴子逃走。老猴…  相似文献   

12.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则佛教寓言: 摸象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臣即将到象厩,一一示之,令捉象。有捉足者、尾者、尾本者、腹者、胁者、背者、耳者、头者、牙者、鼻者。悉示,便将诣王所。王悉问:“汝曹审见象不?”对言:“我悉见。”王言“何类?”中有得足者言:“明王:象如柱。”得尾者曰:“如扫帚。”得尾本者言:“如杖。”得腹者言:“如埵。”得胁者言:“如壁。”得背者言:“如高岸。”得耳者言:“如大箕。”得头者言:“如臼。”得牙者言:“如角。”得鼻者言:“如索。”便复于王前共诤讼::“象,谛如我试!”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尊敬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声作先生,尊敬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赤耐先生,各位比丘、各位贵宾: 首先,本衲以及全团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本衲访华表示感谢。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欢迎辞中曾详尽地述及了从古至今中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且还提到与中国有着良好关系的泰国元首——泰国国王和泰国四众弟子的最高领袖老僧王,这都使我们看到,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源远流长的。尽管如此,实际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1)
江西省武宁县的杨州乡弥陀寺(原名西瓜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近年经政府拨款修建,并由赵朴初居士题写寺名和佛殿匾额,是该县的有名禅林。寺内老僧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寺  相似文献   

15.
黄清治 《天风》2007,(12):16-17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经文:提后3:16-17保罗曾说过:“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各方面都蒙神赐福,但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得神的赏赐,得永生的冠冕。如何得永生的冠冕呢?我们一起来分享基督徒五化:  相似文献   

16.
清脆的钟馨引导,低沉的鱼鼓击节,委婉的笙管之音,和着那深沉回转的唱诵,众僧与俗子在庄严的大殿中肃穆但又体验到飘然,神秘中又感受着静淡。这就是五台山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在寺庙中营造的佛国境界。这种五台山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被老僧人们自称为“北方佛事”。所以要强调“北方”并,非是严格的地域概念,而是相对南方来到五台山的僧人所做的、并且近些年来已经普遍应用的佛事仪式而言,也是特指五台山佛教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山特点的佛事形式。“北方佛事”与没有被特称的南方佛事的最明显区别,是北方佛事“带音…  相似文献   

17.
学会宽容     
王涛 《思维与智慧》2006,(10):21-21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相似文献   

18.
林玉解 《天风》2006,(8):28-29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纵观今天基督徒灵性的光景,好多人信了主若干年,属灵生命仍是不长进。用希伯来书作者的话说:“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来5:12)那么丰盛生命的标志是什么?人有了一定的属灵知识,并不等于他有丰盛的生命。在生活中有些人说起属灵的话头头是道,但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年龄特征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他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把它看做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嚆矢,并不过分。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戒之在得”的“得”,历代注释家都训为“贪得”,略举于次: 孔安国注云:“得,贪得”。今之学者释之谓:所贪得者可能包括名誉、地位、财货在内。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信主受洗,并不就此万事大吉,好像已经坐上一架飞机,可以立刻被送到天堂会。信主受洗不过是灵程的开始。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就要努力向前。主耶稣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11:12)使徒保罗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