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有其自身的理论根源."以人为本"不同于"以民为本",因为"民"是"人"的大多数,但"民"并不等同于"人",不能以以民为本代替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比以民为本更宽泛.与以人为本相反的原则是以物为本.以人为本最初本来是为了反对以物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来的.因此,以人为本的提法有其确切的含义,不能用别的提法笼统地加以取代.提出并肯定以人为本,同提出并肯定人道主义、人性、人权、人权的普遍性、人学等概念一样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坚持以民为本而治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深入探讨之,对于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及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各个领域,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突出体现。是省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德治”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德治主张包括了修己安人、先德后刑、德本财末、先学后仕、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以唯物史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成为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出现了不少分歧和争论.有的学者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做比较,有的学者同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做对照,有的学者结合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阐释,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尽管也是吸取以往的思想资源和合理因素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崭新表述,所以只能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作为个体的人为本.也有学者提出,应该把作为"政治理论"的以人为本与作为"学术"的以人为本进行区分,前者就是以人民为本,后者则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微创技术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人文关怀”的哲学思想始终贯穿微创外科发展之中,人文关怀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体现在外科治疗过程中“以病人为主体”,促进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企业实行“人本”管理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国管理理论、管理哲学亟待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对“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若干问题 ,作一概要性的述评。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以人为本”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说 ,伴随人类产生 ,管理就面临着人事管理问题。不过 ,对人的管理成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则是工业社会的事。雷恩通过早期工业社会的管理的全面考察后提出 ,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后 ,就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 ,即为了实现预想目的 ,如何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这个…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兼与张奎良教授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实践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例如,能否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和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个“人”指的是“类”意义上的,还是指的“民”;“以人为本”是历史观还是价值观,它同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分歧很大。这些分歧表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本文打算讨论“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问题,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是弄清其余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管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之一巨子”。《管子》一书记载了管子丰富而精辟的治国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本文仅从“视时而立仪”、“皆用而勿尽”、“轻重之权”、“国有四维”、“有德”之君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弘扬,以期能为我们学习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寻找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贾谊(前200—前168年)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民本思想是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并且继承了先秦已有的民本观念而提出的,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民惟邦本”贾谊认为,以民为本,应贯穿于为政的各个方面,他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新书·大政上》)贾谊强调以民为本,是因为他高度重视民心向背,非常珍惜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的局面。秦王朝残暴黑暗的专制统治,给予倡导爱民仁民的儒家以沉重打击,也导致…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说的核心体现为一种伦理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以伦理化的政治为终极目标。因此,古代的经济观始终受到政治观的约束。先秦以来,儒家把“经世济民”的治道目标与“礼运大同”的政道理想结合在一起,将早期人本主义引申的“厚生”、“惠民”思想演化为“均富”、“公利”的追求,从而构成了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精神。这种缘于道德理想主义的古代经济伦理是与社会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机制相联系的。儒家一向认为,人类经济生活总是要在一定的约束体系下进行。这种约束体系包括了伦理规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步和升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施,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做好新…  相似文献   

15.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易》非常重视“交”和“感应”,咸卦很好地体现了《周易》当中的“交感”思想.我们认为“交感”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天地交感化生万物就是一种宇宙生成论,讲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男女交感始有人伦是一种社会伦理学,凸显了社会伦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而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占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交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上有重要的价值.对宋初周敦颐和二程的道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思想史上,《管子》一书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管子》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本”和“民本”两层含义,并且着重点在后一层意义上。在《管子》一书的作者看来,人民对于政权稳定、国家富强、战争胜利和称霸天下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统治者必须做到“顺民”、“富民”和“爱民”。《管子》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尽管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落后的东西,但在许多内容上,都达到了同时代的著作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的"御人"和周世宗的"善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璋 《学海》2005,(6):63-67
在中国古代,君王和臣民关系被列入“五伦”,视为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或兴衰。待臣下态度如何,是视为手足还是视为犬马,是明君和昏君的分水岭。其实,昏君视臣如犬马,明君未必不如此。如《礼记·礼运》中记述孔子一方面慨叹“天下为家”,“货力为己”,君王把天下视为家产,把人才视为私蓄,另一方面又主张“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从礼制上说,臣下必须“事君”,如果君王“事人”就是反常,就是失位。《礼运》下文说“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只要合于德性,“御人”是绝对正常的。如果要“视臣如手足”,必…  相似文献   

19.
《太上妙法本相经》是南北朝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其敦煌本是《敦煌道藏》中少见的一篇涉及古代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文献,、其中蕴涵的农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顺物道而行的农业哲学观;因时因地而作的“时宜”、“土宜”观;以勤劳为本的农事观;工具和过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观;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观。这些农学思想对我国传统农业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农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袁名泽,哲学博士,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盖建民,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中缺乏民本思想,没有把人放到应有的地位对待。这种看法似乎过于简单化。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作为社会的根本。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神本”(或“天本”)与“人本”的对立,“君本”与“民本”的对立,只有从这样两个方面的思想交锋中,才能全面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