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敬旭 《美与时代》2007,(10):59-61
木版年画就是我们俗称的"门神".其中,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目前状况和前景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民间木版年画与平面设计进行类比来论述它们的共性,以探索如何让木版年画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美术是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技法课,这类课时较集中,有利于展开创作训练实践。在民间美术课程中融入木版年画知识,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传统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基于此,从分析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出发,探索民俗文化视域下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木版年画在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课程知识,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当代木版年画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之鼻祖,民俗文化之精髓,是对大众生活最朴素、最原始的展现。它色彩艳丽古朴,却不失活泼灵动;构图对称饱满,形象夸张,线条粗犷有力;制作工艺细致繁琐,层层深入。虽经岁月洗礼,朱仙镇木版年画仍保留着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同大多数民间工艺美术一样,朱仙镇木版年画如今正面临着手艺失传的危机,必须利用新型传播媒介、创新发展模式,采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其的保护和抢救,以更好地传承朱仙镇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4.
滩头因产木版年画而闻名,滩头年画带有地域特色的造型、色彩、构图和图形的祥瑞象征意义展现了湘西南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这对现代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间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清代为民间木版年画的鼎盛期,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等几个大的年画产地。这些民间木版年画均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线条粗犷流畅、乡士气息浓郁、生动拙朴,特色十分鲜明。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两大因素造成的:一是受中国传统绘画以及文人绘画的影响;二是由于民间艺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造型设色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经800多年的兴衰,到今天已失去它原有的实用价值和大众市场。同大多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它正遭遇发展、传承与创新的艰难抉择。时代变革下,朱仙镇木版年画势必顺应形势,在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创新和发展的模式,拓宽年画的内容和应用途径,才能使这一民间工艺美术奇葩的生命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木版年画属于我国独有的一类民间传统艺术,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特性。而作为一种外来绘画种类,油画进入到我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如今中国当代油画已取得了多元化的发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木版年画为中国油画汲取与借鉴本民族传统艺术元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在此过程中大胆创新和探索了绘画形式与风格,为形成充满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以民间美术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实例分析平阳木版年画的象征寓意及价值,进而论述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的种类、现状及其以后的传承与发展;运用参考文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领域的相关案例进行取证、分类、整理,总结研讨出木版年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及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桃花坞木版年画自古以来一直是极具魅力的民间美术文化,无论是其造像水平、颜色比例还是木刻技艺都在木刻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装饰简约朴素,充分显示出大众审美的质朴醇厚之感且富有装饰性。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为例,文章对其图式创作源头、主要形式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2.
一团和气年画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在图式上借鉴了明成化帝所创的<一团和气图>.与之相比,一团和气年画显示出民间美术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民间百姓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4.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5.
"木版水印"是我国印刷术的一种,它从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下衍生出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艺性、实用性强的木版水印进化成当今极具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在这个不断转换和替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木板水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持续延伸?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着水印版画的当代性语言的拓展?文章以水印版画为基点,从"异托邦·中国传统版画展"出发,一是简略谈及木版水印的发展历史,着重以时间为线索分析木版水印所具备的实用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二是从异托邦传统版画展的三大板块(文献脉络梳理、年画传承人、当代水印木刻)出发去观看木版水印的当代艺术语言的延异。  相似文献   

16.
山东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和发展,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为应对环境的挑战所进行的一种美的创造。作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它对于艺术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乡土美术的整理调查和文化遗产的保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瑰宝,桃花坞木版年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除此之外,桃花坞木版年画还深深地影响到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方方面面。试从题材、构图色彩、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苏州桃花坞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  相似文献   

19.
山东鱼台境内制作木版年画始于唐代,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淳朴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当地年节家家必备之物。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木版年画也和其它传统民俗形式一样,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境地。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从艺术设计学的视角,针对鱼台木版年画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那些位列仙班的神祗人物往往会吸收古代民俗信仰、国人生存意愿、大众审美理念等多方面有益元素以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从而塑造和产生出独立于传统道释人物造型之外属于民间信仰中民众膜拜的"万应之神"。畅行数百年的"皖北三绝"中的天长天官画与灵璧钟馗画结合了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画等相关艺术类型的表现特征,如此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绘画中赏析神祗的艺术表现,及其背后的民间俗信便会对当地民间愿景、民俗审美情感以及民间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