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黄大仙信仰1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普济、普庆、普宜及普化2四坛。纵观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发展的整个历程,如果说普济坛作为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开启了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而普宜坛啬色园在香港之极盛,则推动岭南黄大仙信仰走向了高峰。那么,处于两者相继之间的普庆坛,其作用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它承前启后,既延续了普济坛的  相似文献   

2.
9月25日至29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一行4人,赴香港参加香港啬色园“为庆祝祖国60华诞、迎建太岁元辰殿落成、迎黄大仙诞辰及贺啬色园(黄大仙)成立88周年”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3.
友好往来     
正李光富会长会见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文化交流团一行8月5日下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在湖北武当山紫霄宫会见了以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为团长、由93人组成的武当文化交流团。李光富会长对李耀辉监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要加强两地道教的联络及文化交流,加强两地在道教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并将竭力支持和帮助啬色园黄大仙祠办好各类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出现。普济坛是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它结合时代变迁、以及岭南的地域文化及信仰习惯,确立自身信仰特点,与金华的传统有所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黄大仙信仰成为岭南最为兴盛的道教民间俗信之一,在香港黄大仙被称为"第一显神",成功的本土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文章以普济坛为例,梳理黄大仙信仰在岭南早期发展脉络,揭示其本土化的进程和特点,并分析其"岭南特色"在推动信仰发展及兴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1月,笔者与几位道友参访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在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古老的道教生机勃发。经数小时参访,啬色园的独特魅力给道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激发了笔者关于道教场所发展的几点思考,撰写小文,以飨道友。黄大仙祠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15年,当时梁仁庵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携黄大仙像到香港,在湾  相似文献   

6.
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及成功筹建太岁元辰殿,特于9月26至27日举办了首个大型的、以道家道教为内容的庙会。这两天所动员的工作人员、义工及驻警、医疗等人数之庞大创历史纪录。至于入场人次,据警方的统计数字,仅进入啬色园的香客和善信就有近七万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7.
1月8日至11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一行应邀赴港参加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90周年纪庆系列活动。随同任会长访港的有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李兆彩、北京白云观管委会主任李信军等9人。  相似文献   

8.
本人自退休后,这二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宫观内当义工.尤其是最近的几年,凭借着累积的经验及所学所知的一些道教知识,在弘扬道教文化方面,在香港及啬色园黄大仙祠内,略尽了些许绵力.借此良机,提出本人的一些意见及想法,以求教于各方高道大德、教授、专家,并望诸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2022年6月26日,即庆祝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的前5天,啬色园黄大仙祠举行了“升旗礼暨升旗台落成仪式”。这项活动是作为回归纪念日的献礼。这是香港地区开埠以来首次在宗教活动场所举行的升旗仪式,可谓别开生面、史无前例。活动当日天朗气清、阳光普照,整场的步操、升旗及落成典礼顺利完成,场面庄严壮观。当国歌奏起,国旗、区旗冉冉升起,大家注目红旗、歌唱国歌时,我的内心也热血沸腾起来……多年前,我在筹划园内维修建设时,除了建设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及全园维修等建设项目外。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仪式丛书》是劳格文(John Lagerwey)、吕鹏志合作主编的一套丛书,主要出版有关各地现存道教仪式的科本汇编、调查报告或研究著作。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这套丛书将从2014年起陆续问世。经过正式签约,丛书由新文丰出版公司和啬色园联合出版,且出版所需经费由啬色园独家赞助。丛书计划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第五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及其执行机构之一香  相似文献   

11.
黄大仙信仰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为人们描绘的神仙世界和流传的神仙故事,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家喻户晓。黄大仙是道教史上著名人物,东晋道士,是道教中的得道真人之一,对信仰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起源1、黄大仙的民间传说和文字记载历史上,浙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8—19日,国际黄大仙文化研讨会暨黄大仙祭祀大典在黄大仙的故乡浙江金华举行。 黄大仙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道教,还是在民间,黄大仙始终是一位受人敬仰、道法高深、神通广大的神仙。葛洪  相似文献   

13.
阎江 《宗教学研究》2007,4(1):159-164
黄大仙民间俗信近世以来在粤港的兴盛离不开地方性社会传说的融入与互动,有着较为独立起源与流变系统的罗浮山黄野人传说是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中介。通过文人笔记、诗文吟咏、地方志载与田野研究,可以看到道教改造、民众臆想及附会创造对野人传说演进的作用,并使得罗浮野人地方性传说成为今天中国黄大仙信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2月4日至10日中国道协组成的闵智亭副会长、李文成秘书长、黄信阳副秘书长、教务处袁志鸿主任四人参访团,应香港青松观侯宝垣观长邀请,在香港地区对道教宫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访问。还拜访了紫阙玄观、信善玄宫、圆玄学院、蓬瀛仙馆、啬色园、竹林仙馆、青云道院、。  相似文献   

15.
6月1日下午,香港啬色园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在黄锦财主席和李耀辉监院的率领下拜访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张继禹副会长、王哲一秘书长等中国道教协会领导在北京白云观西客堂会见了客人。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孟至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11)
应香港大屿山宝莲寺邀请,赵朴初会长一行三人于1991年8月24日赴港出席“山西佛教彩塑摄影展”开幕式并进行访问,9月4日返回北京。 8月2日抵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郑华、协调部部长林克平、副部长古志宏和香港宝莲弹寺智慧、键钊法师、佛教志莲图书馆宏勋法师等前往机场迎接。25日上午,新华分社周南社长前往赤柱滩9号看望了朴老。晚上,周南社长设宴招待朴老一行。26日上午,朴老应黄允畋居士的邀请参观了香港啬色园。啬色园向朴老捐款10万港元作为内地受灾寺庙修复费用。下午朴老拜会了香港佛教联合会,受到觉光法师、黄允畋居士等的热烈欢迎。觉光法师代表香港佛联向朴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气氛浓郁。妈祖、城隍、潮神、关公、蚕神、陈靖姑、黄大仙、胡公大帝等各种神祇以及清官廉吏、英雄人物、行业神数不胜数。这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历史上就是百姓道德教化的主要场所。民间信仰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鲜活载体,保护、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但民间信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正黃大仙信仰在香港已深入民心,提起黄大仙,香港居民皆会脱口而出:"有求必应"、"普济劝善",亦因如此,我们已把在香港流传百年的"黃大仙信俗"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道德教育外,我们还特别强调黃大仙普济劝善精神,愿来参拜黄大仙的信众、世界各地的游人等,皆有一颗普济劝善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6日上午,以啬色园主席、孔教学院院长,香港佛教联合会副会长黄允畋为团长,黄水、汤恩佳为副团长的香港宗教界人士京、鲁访问团一行18人,前来参访白云观。客人依次参拜了白云观各殿堂;尔后双方相互赠送了礼品。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继禹、黄明、闵智亭、黄信阳等参加了接待。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