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戏剧是人文主义戏剧,但其中又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它既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精神上。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之间具有继承性与连续性,更由于英国人文主义运动本身就是以宗教改革的面目出现的,所以英国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在精神上有一种割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早期哲学作品《论灵魂的广大》(De quantitate animae)所提出的"灵魂能力等级"的观念,认为这一观念是奥古斯丁对于普罗提诺所发展的灵魂上升观念的继承。不过,基于基督教传统,奥古斯丁在其中后期思想中逐渐提出了与古典看法不同的阻碍灵魂上升的原因,并指出基督救赎的必要性。奥古斯丁的新阐释中体现的基督教意识,也导致他将古典哲学中非时间性的灵魂上升论转换导向了基督教末世性的历史救赎论。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训     
《天风》2010,(4):33-34
单县基督教两会举办201O年春季神学培训班 山东省单县基督教两会于2010年3月2日,在县基督教培训中心隆重举行春季神学培训班开学典礼,典礼由单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张风龙同工主持。市、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田素良牧师以“五种意识”勉励学员,即灵命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新的时代中,教会要培养灵、  相似文献   

4.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正>“依据圣经经文创作诗歌作品,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在作品中注重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这三方面是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8)
正三、问题意识是神学研究的导向神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基督教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而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将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在推进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当下实践的进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解析思考,着力推动解决中国基督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曾经在中亚地区传播一千多年。从历史视角来看,基督教先后以聂思托里教、罗马天主教、俄罗斯正教等形式向中亚地区渗透。由于这块广阔的草原通常都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各民族间长期争夺,使这里无法产生稳定的政治环境。这就为各种宗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使得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受到其他宗教的竞争和挑战。同时,由于基督教教义的玄奥晦涩,及其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使其很难对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产生较大吸引力。尽管如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梳理出基督教在中亚传播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与其他思潮一起,是当时中国文化精英在现实处境中寻求民族救赎、在传统文化中建构新身份的诸多途径之一,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对中国现代文学风貌的塑型。当时的中国现代作家中有很多人关注过基督教思想并创作了与基督教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家被基督教的救世精神与人本主义品格所吸引,特别关注其镌刻在平民精神中的博爱特质。比如,在老舍的《大悲寺外》中,黄学监就是一位具有  相似文献   

8.
三、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考察过第四福音与非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同志社风波”是同志社董事会与美部会之间为是否继续保有学校的基督教性质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反映了近代日本基督教学校在经历排外运动冲击时,更加本土化的努力.而同期的中国基督教学校却有着浓厚的“洋化”色彩.“洋化”与“本土化”体现了在近代普世宣教运动的全球化进程中,基督教教育在两地植根及生长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艺术就是与基督信仰有关的艺术.它不仅包括直接取材于《圣经》掌故(旧约故事、四福音书中耶稣的生平事迹,以及教会建立,使徒殉难等历史事件)的作品、体现((圣经》抽象教义的作品,还包括与基督教精神意涵相关涉的作品.这里的基督教精神意涵,是指对基督信仰的深度同情和认同、对当代人之生存和精神状态的关怀、对物欲世界的批判,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和对救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们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基督教"是一个首先需要加以界定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基督教这个概念时,或者是指基督教信仰,或者是指基督教会,或者是指基督教传统。作为启示的宗教,基督教的启示特征不可否认。但基督教作为一个信仰和文化体系诞生于亚洲,有其东方文化渊源,又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结晶,并影响着整个的西方文明,也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基督教作为一个教会组织体系,是在两希文明及以后其他文明的相遇、碰撞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基督教向欧洲传播的时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2)
正要注重基督教两会和堂点管理的规范化,扎实推进自身建设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中特别指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作为基督教两会组织,我们也应努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开展制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教牧同工和广大信徒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认同;积极实行依法办教,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提高基督教两会组织自我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沈小蜂 《天风》2007,(14):42-43
本文对音乐在基督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从贴近信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因为论到基督教音乐应该最好是先从信仰的内在意识去审视才更易于接近本意,才更有可能取得研究上的准确性、真实性,才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15.
游士丁     
游士丁是第二世纪的希腊教父。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护教家和殉道者。在教会历史上,传统称其为“殉道者游士丁”(Justin martyr)。他是使徒后时期用希腊哲学思想阐述基督教信仰的先驱,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引导西方“博士”来朝拜耶稣的伯利恒之星。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反异端战士。他的神学著述和护教作品对后世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教会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6.
沈小蜂 《天风》2007,(16):38-39
本文对音乐在基督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从贴近信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因为论到基督教音乐应该最好是先从信仰的内在意识去审视才更易于接近本意,才更有可能取得研究上的准确性、真实性,才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17.
士心 《天风》2004,(8):14-14
2004年7月17日下午,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史奇珪牧师圣歌作品献唱会”在上海市基督教怀恩堂隆重举行。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华耀牧师代表上海市基督教两会致贺词,90高龄的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马革顺教授,精神矍铄、神表激昂地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督教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个别基层单位,形成较为浓厚的信仰氛围,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造成一定压力。应牢牢树立党员不能信教的铁律,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宗教工作和群众工作方法,处理好党员、普通群众、信教群众三者关系,立足基层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撰写了三篇文章专门论述基督教的起源。1882年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刊登了他的论文《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这篇文章评价了鲍威尔对基督教的贡献。翌年,恩格斯在英国《进步》杂志上发表了《启示录》一文,该文评述了基督教在《约翰启示录》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最后,恩格斯在逝世前夕于1894—1895年为《新时代》杂志写了《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恩格斯对基督教的形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但因为所谈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因为恩格斯发现了十九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基督教的形成之间有着相同之  相似文献   

20.
歌剧《泰伊斯》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中抒情歌剧的典型代表,其中的罪感和救赎精神不再是基督教义中原初的含义,而是表现了西方民族用基督教对整个东方民族的拯救,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控制欲和窥探欲。《泰伊斯》中的音乐作曲家直接采用异国曲调,音乐特征符合学者所总结出的西方表现异域作品中音乐的固定模式,舞蹈动作设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