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湖南省召开。会议回顾了十年来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情况,从宏观上展望和预测了现代认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认识论研究会”(作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分会)。兹将会议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识论研讨会于1988年12月20至25日在厦门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福建省社科院、厦门大学哲学系等十多个单位联合发起。与会代表70余人,提供论文40余篇。会议围绕当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思维的微观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当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什么是现代认识论?过去的认识论研究工作有什么缺陷?当代认识论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具体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同志发表了意见。有的同志认为,以往认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可以概括为六种分离:(1)认识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分离;(2)主客体相分离(忽视了主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3)  相似文献   

3.
近三、四年来,微观认识论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就这几年的研究状况看,研究者一致认为,传统认识论注重认识的宏观探讨,忽视了认识的微观分析。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现代认识论的重心应转向微观认识的研究。但究竟什么是微观认识论的对象和范围,大致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哲学理论繁荣,开拓认识论研究新视野,沟通哲学各相关学科的学术联系,由武汉大学哲学系、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编辑部和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现代认识论研讨会,将于今年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在长沙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苏联认识论专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列克托尔斯基发来了贺信。会议主题是,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认识论当前问题分析和认识论发展趋势展望。一、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与会者在这方面大致取得一些共同的认识。 (1) 10年来认识论研究比较活跃。据统计,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们广大哲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十月六日,全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座谈会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四川大学哲学系、西南师范学院政教系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哲学研究工作者、理论教育工作者和自然科学理论工作者八十多人。会议历时十天,与会者着重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开的生动活拨,自由讨论的空气浓厚,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会议。  相似文献   

8.
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认识论既是反思认识的理论框架,又是启发认识行为的研究纲领。传统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以及某些受传统哲学影响的现代哲学)在本质上是思辨的,它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以社会为基点来解释认识问题,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本体性及其认识的社会性。“反思辨”是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反思辨”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现代认识论又大体可分为四条思路,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几种思路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因而本身就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说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在现代西方认识论学说中的地位,近年来有些文章对发生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现将讨论情况择要介绍如下。一、发生认识论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研究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发展与当代认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新汉余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人文科学研究所200433)自1978年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认识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上海...  相似文献   

11.
1981年6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专题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7期上予以报导。这里,我们将这个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问题的参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问题,是认识论应当予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共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5月20日至2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就如何以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会上思想活跃,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部分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20余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关于认识论去向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值得重视。一是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奎因提出的认识论科学化趋向。他认为,认识论应成为专门研究认知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二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认识论扩大化倾向。他认为,认识论要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从理论体系上说,中国当代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有直接联系,其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以此为基础,吸取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研究成果,突破认识论即知识论的陈见,使认识论研究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在理论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具有行为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二,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准确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对认知过程、思维机制、智能模拟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注意吸取脑科  相似文献   

14.
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著作。这部著作比较集中而系统地体现了皮亚杰和由他领导的“日内瓦学派”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个学派把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采用发生学的方法,作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和统计资料,使其认识论的研究带有实证科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问: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在认识论研究方面发展较快,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和沟通的能力日渐提高。你在1985年就提出了开展微观认识论研究的设想,能否结合这一方面的问题谈谈现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是国际知名的瑞士学者让保罗·皮亚杰根据以他自己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期研究和对其他学科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独特理论。它用发生学的方法,即发展观点,来研究认识论。用皮氏自己的话来说,“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认识的社会根源,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2]发生认识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皮氏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认识的最后结果。近代现代的认识论则专门从事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  相似文献   

17.
1981年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六期上予以报导。我们认为,结合现代科学新成就研究认识论,既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摆在广大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我们摘要发表座谈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供同志们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识论研究构想欧阳康社会认识论是国内外哲学界80年代兴起的新兴分支学科。我国的社会认识论第一期研究主要是围绕论题确立、学科界说、体系建构和特点探析来展开的,并在学术研究、研究生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均取得了相当有意义的成果,而对于进一步研究更有价...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特别是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我认为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开创了社会认识论这一学科方向。社会认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得我国的认识论研究发生了某种转型,这种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拟科学的哲学来说,往往很难跟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而且近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快,其分化又非常厉害,方向越来越窄,在自然科学领域综合性的大师越来越少,拟科学的认识论面临困境。在这个时候,社会认识论改变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得它立足于实践,向人文、社会的维度发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认识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贡献在于,致力于认识论的探讨,提出并解决了若干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方向的根本转换。关于培根认识论的性质与特点,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