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誌恩 《天风》2004,(10):52-53
编辑老师: 在我们教会里,现在正流行着这样的一种祷告,就是主领人在领祷告时,忽然在祷告中间加入几句"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混乱和搅扰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的疾病和软弱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沉睡和打盹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捆绑魔鬼撒但和一切的邪灵,我奉主耶稣的名命令……"等等。然后又是祷告,最后是"这样的祷告不配,都是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的,阿们"。据他(她)们自己解释:这种祷告叫"宣告的祷告"。并且每次聚会祷告时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天风》1997,(6)
“教牧在教会中的角色”是教会兴衰的关键,所以主内肢体应时常加以关注和为此祷告。我作为退休的老牧师,愿就这问题略述己见,籍以彼此分享并共勉。 “教牧”是蒙神特召,愿意献身跟主工作的男、女圣徒,他们的职责是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牧养主的群羊(参约21:15—17)。所以,教牧既要充当高举基督十架的福音宣传员,领人归主,又要担任信徒灵性生命和生  相似文献   

3.
阿们     
阿门是我们基督徒祷告和崇拜生活中的常用词,我们集体崇拜的时候,主持人在台上祷告。弟兄姊妹都跟着说:“阿们”;可以说阿们与我们信徒的崇拜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阿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又用于哪些情况呢? 一、阿们,按希伯来文的解释,乃含有“坚定”、“肯定”的意思。当百姓领受教训,接受警戒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6,(6):34-35
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吗? 编辑部:主内平安! 我是一个普通信徒,但深感缺少属灵知识,信主多年不见长进。最近,我们这里出现了一些自称要走窄门的小教会,他们专向已信主的人传道,已有好些人跟从了他们。他们甚至宣扬“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我担心弟兄姊妹被错误的教导迷惑,常为此事祷告。今来信给你们,请你们也为我们祷告。  相似文献   

6.
余江 《天风》2007,(13):27
为福音而献身的人,大凡需要经过神学院系统性的造就,此乃若干年可以完成的事;身为群羊的牧者,还必须在教会的实践中造就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终生需要操练的功课。一、领人归主,先要与主建立良好关系德国当代神学家潘霍华在《团契生活》一书中指出:“不能独处者,不宜参与群体。”他认为不懂得与上帝独处的人,不宜带领信徒。这句话对每一位牧者,是至理的名言。传道人面对的是广大的信徒,倘若不能独自面对上帝,每天与上帝单独地交谈,怎能牧养信徒的灵性生命,带领他们认识上帝?圣经启示我们:上帝是乐意听祷告的父亲。牧  相似文献   

7.
<正>教会发展应以建立生命为目标。信徒不只是领人归主,信主后还要加入团契,与他人一起成长。教会增长不能只看信徒人数。初期教会为普世教会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范本。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得救的人数不断增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是名医生,在写作笔法上很细腻,一方面通过对得救人数的记载来反映教会的增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 我在北京燕京神学院读书的时候,买了一个把手上雕刻着龙形的水杯放在宿舍里,等我下课回来时,却发现新水杯的把手被人用刀子刻了,上边的龙不翼而飞.当时我非常生气,想问一下是谁,为什么刻我的水杯,于是有位同学非常严肃地告诉我:龙就是撒但,是魔鬼,不能把它带到我们的宿舍里来,我无言以对,哭笑不能.无独有偶,在多年的教会牧会经验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的信徒因信主的缘故烧了家中带有龙图案的被套、床单以及窗帘,也砸烂了家中绘有龙图案的瓷器、花瓶和杯碗等器具,有人甚至将其视为一切病患和不幸的原因.听说有位信徒得了病,虽经众人的祷告仍不见好转,后来有人发现他每天晚上睡觉时用来取暖的热水袋上绘有龙的图案,于是就有信徒说"难怪你要生病而且一直祷告都不见好,原因就是你每天抱着撒但睡觉."  相似文献   

9.
怎样领祷     
祷告是人的心灵与圣灵的直接交通。是信仰、崇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祷告可分个人祈祷和公众领祷两种。个人祈祷是个人的事,而公众领祷,是在聚会或礼拜时,站在讲台上,在千百人面前,众人都要随之同声说:“阿们!”这样的祷告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我们对领祷的重要性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不能把这当成是讲道前后的例行公事,似乎不像讲道那样重要,往往只是当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相似文献   

10.
阎树梁 《天风》2011,(11):46-47
今天教会中,似乎刮起了一股“敬拜赞美”风,各个教会争先恐后地在崇拜或团契中增加“敬拜赞美”元素,仿佛没有“敬拜赞美”的教会就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一样,但现实情况却令人颇为忧心:虽然都是“敬拜赞美”,唱的歌曲也基本一样,但不同的教会,得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教会通过“敬拜赞美”吸引了更多的信徒,而有的教会则因为“敬拜赞美”流失了信徒。即使同一间教会的信徒反响也不一样:年轻的信徒非常喜欢,而老年信徒则眉头紧锁。更有甚者,有的信徒在形容他们的敬拜赞美时说:“眼睛开着是教堂,闭上眼睛简直像歌厅。”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天风》2009,(4):54-54
教会祷告会的出席人数往往是教会活动中最少的。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所作的调查中,提到在港信徒参与祷告会的人数比例只是崇拜人数的10%。个中原因有许多:对祷告会缺乏认识,或有错误的认识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守道 《天风》1996,(11)
目前,在一些农村教会中,把做见证作为崇拜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作见证”,就是让信徒在聚会时讲述一周来得到的主的恩典。这些教会的负责人常在信徒面前说:“不能埋没主的恩典,做见证的证明有信心。”因此,在这些教会礼拜时,当宣布“下边是做见证的时间”,气氛特别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多是讲述自己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5,(3):36
<正>问:我是一名刚从神学院出来的传道,教会最近安排我带领信徒祷告会。但由于我缺乏经验,时常觉得自己把祷告会带得死气沉沉,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为此,我也受到一些长者的批评。事实上神学院里没有学过类似的教牧实践课程,我急切希望有人指教我,如何带领信徒祷告会?何赐聪同工答:赐聪同工,你好!你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在各地教会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教会祷告会开始时礼拜人数不少,但随后却人数骤减,死板沉闷、千篇一律、不易投入。经过一天工作劳碌,  相似文献   

14.
归一 《天风》2014,(4):52-53
我阅读了《天风》2月刊的“本期话题”栏目“把守教会‘后门’——关注教会信徒在流失”,深有感触。今天,我想以一个普通信徒的视角,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求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信徒流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合而为一     
孙长征 《天风》2006,(19):6-7
信徒合一,教会就会合一,教会合一才能与主合一,只有与主合一才会得上帝的喜悦。经文:约17:11,20—23;弗4:13耶稣在钉十字架之前,有一个很长的祷告在《约翰福音》17章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祷告,表达了他在父上帝面前对自己使命的认可,对门徒的交托,还有最终的愿望,在这个祷告中提到较多的一件事,就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这是他对门徒最关切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对祷告文不以为然,认为谁照着文章去祷告,那不是心灵的流露,是编的。可是,你知道吗?有的祷告文是祷告时的记录(如诗篇),同时也是我们心中要祷告的心声。这样的祷告,你也会同心地说阿们的。请听以下的祷告。  相似文献   

17.
吴冰 《天风》1995,(2):39-40
有人对祷告文不以为然,认为谁照着文章去祷告,那不是心灵的流露,是编的。可是,你知道吗?有的祷告文是祷告时的记录(如诗篇),同时也是我们心中要祷告的心声。这样的祷告,你也会同心地说阿们的。请听以下的祷告。  相似文献   

18.
看门的大爷     
给教会看门的大爷姓郭,信徒都称他郭大爷,有的不知道他姓郭,干脆就称他大爷。郭大爷今年73岁,是个老信徒,身体还很好。 我从神学院毕业到教会,转眼之间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在教会中,平日里和我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郭大爷。从郭大爷身上,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侍奉主不  相似文献   

19.
陈信 《天风》1998,(12)
在一个主日礼拜后,义工陈弟兄讲道后透露了一个秘密,说:“我已有了老伴……”这在信徒中掀起了风波,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讥笑,有的反对,有的赞同,也有的姊妹结伴赶到陈弟兄家,指着他的脸责问他:“你知道吗,主为什么要把你妻子提前接去?因为神要重用你。”陈弟兄听了这话,心如刀割!与他相处40多年的妻子离世已有3年,3年来,陈弟兄本不想再婚,但自己已是将近古稀之年,虽心扑在教会的事工上,但回家后还得自己料理一切家务。一个人在家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8,(13):48-48
台湾浸信会联会发起“骨肉亲情救川胞赈灾主日”;YMCA发动青年为四川赈灾筹款;多伦多教会团体合办赈灾晚会;“手机祈祷”重建信徒祷告生活;台湾基督教医疗队尽心服事灾民;角声纽约总部为四川赈灾筹款;协进会筹款重建灾区危校;破坏自然导致15亿人生活质量下降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